明清文化:诗人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境界

明清文化:诗人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境界?

我是大夫觉成,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欢迎关注。

滚滚长江东逝水

01前言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出自[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通篇悲凉,厚重,体现了作者在遭受人生多重打击,仕途无望的境地下,生出了看破红尘之心,渐渐养成了放下所有,自由自在,笑谈人生的生活态度。

虽然作者在文中表达了"看破、放下"的思想,但也只是皮毛,还没有进入到"解脱"的境界,也只能说,这种生活态度已经有了佛教的影子而已。

02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03作者创作这首诗词的背景

杨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24岁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

武宗微服出行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受到廷杖之刑。

武宗帝驾崩,没有留下后代,拥立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为嘉靖帝。

嘉靖帝想立自己已去世的父亲为先皇,杨慎等二百多臣子在"左顺门"痛哭,坚决反对。

杨慎留下了千古名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杨慎成了出头鸟,被嘉靖帝廷杖,下令杖死!后经群臣力求,停止杖刑。但杨慎已经被打的奄奄一息,差点死去。

随后,杨慎"谪戍于云南永昌卫",被充军守边,发配云南,终生不得返回京城。这就是著名的嘉靖帝与臣子之间"大礼议"之争事件,以嘉靖帝获胜而结束。

嘉靖帝恨杨慎入骨,经常过问杨慎的情况,得到杨慎境遇悲惨的情况,嘉靖帝才算心里平衡一些。

杨慎36岁遭贬,直到35年之后,病死在云南,享年72岁。

中途遇到朝廷六次大赦,都没有杨慎的名字。可见,嘉靖帝对杨慎的恨有多重。

这首诗词就是杨慎在云南戍边时所作。

几度夕阳红

04《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出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所有,自由自在,笑谈人生的生活态度。

杨慎的这种生活态度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年纪轻轻,正是为国效力,精力充沛之时,却因性情耿直,与皇权对抗,从而遭受不公待遇,被发配戍边,终生不得返京。

仕途无望,也不能回乡祭拜父母,更不能与家人团聚。内心的苦闷,只有作者自己能体会个中滋味。

久而久之,作者心性大变,由刚直不阿,仗义执言,坚持己见,变成了"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彻底放下了所有的执念。认识到"是非成败转头空",看破红尘,功名利禄已经不放在作者眼里。

发出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人生苦短的感慨。向往自由自在,笑谈人生的生活,"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成了作者乐此不疲的生活常态。

05作者看破、放下、自由自在、笑谈人生的生活态度,只是皮毛,没有进入到解脱的境界。

什么是看破、放下、解脱?

"看破":就是不要被眼前所接触到的这些境界所迷惑。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是无常的,是短暂的。

世间没有永恒的存在,因为它们都是无常的,都会变迁、坏灭的。因此,眼前的一切不应该执着的去看,而应该看破这种幻象。

"放下":就是看破了功名利禄的幻象之后,将对它们的执念,全都从思想意识里排除干净。

既然是无常的幻象,又何必放在心里,一切都是过眼烟云。

"解脱":就是真正的无我,无我见、我识。

这里的"我",包括一切在生活中体会、见识到的妄心及欲望。"自由自在""笑谈人生"还是一种"我见、我识"不是真正的解脱。

这就像在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它是自由自在的,它有没有解脱呢?它有没有解脱功德受用呢?

在水中自由自在游玩的鱼儿有没有解脱呢?那种不受水的限制的自由,又与解脱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说,自由自在、洒脱地不受环境限制的生活,并且可以笑谈人生,不应该成为是否是"解脱"的判断标准。

换句话说,"自由自在、笑谈人生"这种生活方式,只是随性而已,只是有了"看破、放下"的皮毛,还在解脱的门槛之外。

06总结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充分反映了当时环境下作者的思想境界,看淡了"功名利禄",学会了享受生活的快乐,"自由自在、笑谈人生"就是作者的思想与境界。

正应了作者的这首诗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这里,我也是个人观点,纯属"笑谈",就"都付笑谈中"吧。

杨慎画像

欢迎点赞、收藏、关注、评论、转发,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文化赏析:你读过多少孤独的诗句?《声声慢·寻寻觅觅》忧愁孤独

文化赏析:从李白的生活经历解读他能成为文学大家的原因

文化底蕴:有哪个文化名人或者著名诗句可以代表你的家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