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西兰(13)第一次出门买菜

​作者:Tony

排版:Elaine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我的新西兰


疫情下的新西兰 系列目录


疫情下的新西兰(1)封城前的日子

疫情下的新西兰(2)宅家第一天

疫情下的新西兰(3)一个小国的抗疫

疫情下的新西兰(4)痛到麻木是什么感觉

疫情下的新西兰(5)一个人的芭蕾舞课

疫情下的新西兰(6)夹在中间的海外华人

疫情下的新西兰(7)谁都可能是少数人

疫情下的新西兰(8)一位新冠逝者的遗言

疫情下的新西兰(9)说说新西兰封国的事

疫情下的新西兰(10)违反禁令的部长

疫情下的新西兰(11)拐点什么时候到?

疫情下的新西兰(12)3月回中国的你们,还好吗?


我的读者是一群安静的人,

但前天他(她)们很热烈。

那天发了《如何冷静看待这个岛国的疫情》一文后,在头条和自己公号一共有超过2万人阅读。很多读者留下了评论,更多的是后台私信留言为得到的信息表示感谢。看到太多新西兰疫情“几乎失控”的新闻,让他们心有不安。

特别有一些是子女在新西兰读书或生活工作的,看多了“失控”的信息,这更加加深了他们的焦虑。所以大家第一次以新西兰卫生部官网详细数据的视野了解了疫情,从目前情况来看,他们放心了一些,按其中一位读者的说法,心里“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


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见的读者。

昨天就有一位留言说了很多,认为我那篇文太过乐观了,可能认为自己表述的比较情绪化,所以最后还跟了一句,“敢不敢把我写的放出来”。我当然是放出来了,考虑到反对的评论并不多,我将她的评论置顶。另外现在还在疫情的敏感期,确实也不宜大意,特别是复活节要到了,我还真担心憋不住的Kiwi会到处乱跑。所以她的评论是多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再说了,只要是文明的评论,观点不同都值得尊重。这也是我那个“好好说话不吵架群”的核心群规。

其实写疫情并不是我的目标,也不是我的特长。我的阅读量特别高的文都是有关旅游的,比如去年初的那篇《来新西兰旅行,到底要花多少天?》,毕竟我的职业是新西兰地接导游。但新西兰封国前,我的工作就已经停止了。那我也只能记录近期发生的事情,所以我用11篇连载的形式记录了我接待的最后一批中国游客的身影,然后就是最近居家记录身边事情的 疫情系列。

其实居家能写啥呢?真没啥写的。

先说说新西兰疫情数据啊,截止4月7日,

当日新增确诊(含疑似)54例,

累计确诊1160例,


如果这个趋势在未来几天能够得到保持,那么疫情的形势就要缓和很多了,所以未来几天还是蛮关键的。但一切都是未知数,我们只能等待。我知道有在测试中心工作的朋友,在最辛苦的日子里,她们一天只休息几个小时。

上次很多读者对于新西兰政府会公开检测材料的库存兴趣很大,我这里也更新一下。库存测试材料目前是43885,减掉两天的6617份后仍增加了+2072份,简单加减可以知道卫生部新到货8689份材料。所以卫生部总干事提到的会进一步增加库存是在确实得到保障的。不过本地新闻也指出,虽然检测材料总数没问题,但后面持续进口的潜在风险还是存在的,另外就是咽部和鼻部检测材料的比例不算均衡,后者更准确但数量相对少。


目前确诊病患这一块,住院12人,其中4人在ICU,对医疗系统尚未形成挤兑压力。另外一个好消息是昨日康复人数大幅上升,达到了65人,超过了当日确诊(含疑似)的人数,目前累计康复人数已经达到241人,确诊病患康复比例首次超过21%。

所以,到目前为止,新西兰的防疫工作从数据来看还是不错的。现任政府在kiwi们的评价中支持率是大幅上升的,在“好好说话群”就有群友对总理阿登姐路转粉。不过也有对这种支持率上升的不同理解,群友Dawson引用了政治学家John Mueller的话:“往往突发的国家时间,会稀释国民之前对政府的不满,从而变得更加一致,提高国家领导个人的支持率,即所谓Rally round the flag(团结在旗帜周围)”。

对政府的防疫工作,我是基本满意。

基本满意不代表她们没有过错。我还是那个观点,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别人愚蠢不堪,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很简单的事情都不做,其实那个时候最应该做的不是指责别人,而是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别人真的愚蠢不堪吗?如果你这样去思考,可能会发现不一样的答案。好了,这一块不多说了,都是个人体会,再说又要被人误会我是工党票仓了。我可从来没投过工党。


他在新西兰街头的暴风雨里卖咖啡,移民41年了从未回去过故乡


言归正传,说说买菜的事。

政府给我们这些受影响的行业每个人发了$7000补助,从申请到到账用了我6天。2天后我又按会计Siena的指导补缴了剩余的个人所得税$6839,按咱们中文来说,这就是钱都没有捂热就没了。不过往好了想,我是交了税还多出来了几百,正好可以去买菜了。


因为疫情我已经居家隔离超过10天了,中间带孩子附近散步有过3次。但我一直没有去购物,因为散步比较好控制距离,而且是室外,但购物不一样。尤其是隔离前夕去购物的经历不太好,人太多了。再说了,自己安排得比较早,所以家里也囤了一些食品和冷冻肉菜。

这次疫情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食物的储备永远不够。慢慢的,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孩子们已经吃过一次罐头水果,两个小的对糖水很是喜欢,但老大还是更期望能吃新鲜水果。看着她失望的眼神,我有点难过。晚饭我做蛋炒饭,我拿出了冰箱最后的4个蛋,打完3个正好老婆走过,她说留一个吧。我愣了一下,把那一个鸡蛋放回了冰箱。


还是去趟超市吧,为了孩子。

我和老婆理了一个清单,需要买的东西有,水果(最好有香蕉,苹果,橙子,如果没有选择,那就能买到啥就买啥吧);新鲜肉(牛肉,羊肉,鸡肉,猪肉都行,还买一些肉末做包子);鸡蛋(家里就一个了);蔬菜(虽然自己有种上海青,还有空心菜,萝卜,但胡萝卜,土豆,绿花菜等这些还是要买);面包(小孩子吃面条已经有些腻了,听说现在也是限购的);鲜奶(我们的储备还有8盒软包豆奶和4袋成人奶粉,酸奶一周没喝了);面粉和发酵粉(可以自己做点面食之类,换换口味),另外洗手液块用完了。

再过几天就是GOOD FRIDAY,然后就是复活节了。我担心到时候会有太多人买东西,所以还是提前去一趟吧。所以4月7日我就去了常去的Milford countdown。早上8-9点是给弱势群体的老人,还有警察,医生,护士等特殊时期继续上班的人士购物的时间。我8:45到了停车场,为了避免靠其他人太近,我停到了2楼室内停车场,基本没车。哦,忘了说防护装置。我戴了外科口罩。


有点意外,并没有那么多人排队。

到了购物中心,已经有4个人在排队了,有个工作人员在门口。这个比我想象的要少很多,我以为会排队几十人呢,这让我心情轻松了很多。一个洋人和我一样戴了口罩,另外一个洋人和一位亚裔(可能是东南亚?)没有戴口罩,购物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排队入口和中间反复提示顾客,购物期间要保持2米的安全社交距离,不过排队的人员自动将其延长到了4米。

因为刚开门,所以我们一个一个进去。进入购物中心后还需要步行50米才到达超市入口,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等待前一位进入超市后才被放行。每个家庭只能有一个进去购物,我前面的两位小年轻可能不清楚规定,被拦下后男孩子去了汽车上等待。前后等待了不到5分钟就轮到我进去了。


这是我十几天来第一次踏入超市。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但又完全不一样。购物中心里的咖啡馆,寿司店,美发沙龙,统统都关了,连公共洗手间区域都关了。两条长长的隔离栏将购物中心所有其他功能都划出去了,只有超市还在。超市在新西兰四级警戒状态里仍然定义为基础必要服务(Essential service)而开放,在疫情里,人的需求被压缩到了马斯洛需求模型的最低端,吃饱肚子。

我留意到正在上货的超市员工并没有戴口罩,但他们都有用一次性的手套;而形成对比的就是收银员和经理都戴了口罩和手套,可能因为她们会近距离接触客人吧。我知道口罩这个话题很敏感,所以在这里我就不说了,只是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我把买菜的经历录成视频发到抖音(我的Id: nztony),就有很多国内看到的人指出为啥他们不戴口罩。

超市的东西丰富,而且平价。

这点有些超出我的意外,我几乎拿到了我想要的所有东西。苹果,橙子,桔子,葡萄,香蕉,牛奶,酸奶,牛肉,鸡肉,羊肉,羊排,鸡蛋,胡萝卜,土豆,绿花菜,坚果,cocktail(一种即食的小红肠)。总得来说,新鲜食品是充足的,而且价格没有什么变化。

有些东西还是有限购,比如面包限购4提,我拿了四提+一袋牛角面包(不限购);成人奶粉限购2袋,我拿了两袋;洗手液和消毒液限购2瓶但已经基本空了,我拿到最后6瓶里的2瓶;老婆要的发酵粉已经没有了,还剩下2盒不知道牌子的发酵粉我把它带走了,可能大家都在家搞烘培了。


大家都尽量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新西兰的居家隔离是允许出去散步的,也是需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即保持与对方2米的距离。超市也是如此。前几天还有一位新西兰“2米姐”爆红,她拿着一只抽出来2米的卷尺购物,随时在身边划一圈,提醒任何人要保持和她的距离。不过我购物的这个超市似乎不需要注意这个问题,大家都很自觉保持3米以上。

比如我在拿苹果,另一位女士就自动站在4米外等着;同样我也会在远处等另一位男士选好肉后,我再推车过去买东西。因为超市保持了一进一出,这么大一个超市只会有不超过20个客人同时购物。我还看到一个洋人老头没有戴口罩,但用一个塑料油瓶自己剪了一个宇航员一样的头罩。疫情改变了一切,没人觉得他可笑,甚至都没有人会多看两眼他奇怪的样子。

新西兰卫生部提出了泡泡(bubble)的概念,每个人之间隔着2米,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泡泡里,这就是安全的。至于口罩,普通人戴不戴是不做建议的,但洗手非常重要,因为你的手离开这个bubble接触外面世界最频繁的。所以超市出口专门放了高浓度酒精的消毒液,让每个顾客可以认真消毒后再离去。我装满一推车东西,花了$443。

推车出来时,心中竟有些感动。

我出来,另一位顾客进去,一进一出,秩序井然。差不多1个小时时间,外面的排队人员还是只有5个,不算多。到了室内停车场,周围空荡荡的,没有几台车,往日都是满满的还要找车位啊。外面阳光灿烂依旧,微风穿过停车场让身上略有凉意,毕竟已经入秋了。

回到院子里停好车,5岁的若愚跑过来要帮忙拿东西。他特别爱干活,特别爱帮忙。我耐心的告诉他,爸爸从外面回来,有些东西还要放一放,不要把virus(病毒)带回来了。他认真的点头,然后在旁边看着我搬这些东西。他是个水果王,看到这么多新鲜水果,他开心得眼睛发亮,问我:“爸爸,我可不可以现在就吃葡萄呢?”


这段居家隔离的日子,

我会常为一些简单的美好而感动,

那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东西,

却因为此刻的不容易而特别感恩。


中午老婆把羊排炖了,午餐的时候孩子们很开心。老大Sunny 高兴的说吃到自己最爱的羊排,太幸福了。下午三个小朋友在秋日温暖的阳光里,坐在我给她们搭的那个小木屋里吃葡萄。我在客厅阳台上看着孩子们满足的笑容和欢呼声,再回头看看那被自己重新填满的冰箱,储物架,水果盘,心里突然感觉特别温暖。


当人的需求被降到极致,

幸福就慢慢来临了,

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

在疫情结束后,还会记得此刻的感悟呢?

我怕自己会忘记,所以记下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