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孝顺是孙家最大的法宝。你更喜欢少安还是少平?

导语: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摘录于: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35章。

作者:路遥

1991年3月路遥的长篇《平凡的世界》荣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故事中心,展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代的发展,记录了那一代人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就深受读者喜爱,多少人为之流泪,为之振奋!他也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一、孙家四个孩子,个个要强

父亲孙玉厚是地道质朴的农村人,可他有一个大的心愿,就是把孙家的人供出去,让他们读书有成,这样就可以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生活,他相信读书有改变命运。他省吃俭用、辛勤劳作,先是为了弟弟,后来又为子女。

就是因为发自心底的善良和责任,他先是借钱为弟弟操办了婚事,并把房子(窑洞)也给了弟弟孙玉亭。后来,他又操心大儿子的婚事,好在,少安找到一个不要彩礼的儿媳,但婚事的操办、买新衣新被子的钱,还是没有,所以他又去借钱。就像其他父母亲的想法一样,为了能让自己孩子的婚事能体面一些,就算榨干老骨头,也是心甘情愿的。

黄土高原堆积千年,黄土无情人有情,西北人用自己的质朴与坚守,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 1、大女儿孙兰花

兰花是四个孩子中,过得最“差”的一个。他嫁给了附近村的一个“二溜子”王满银,结果男人不爱劳动,在孙家人眼中,他是不务正业的,整年在外面,只是春节时才回来,虽然会做点小买卖,可年年都赚不到钱。因为丈夫不在家,所有的农活都要她自己去干,还有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家里时有断粮的时候,只能向娘家求助。

这个男人是她自愿嫁的,当时家里极力反对,可她却义无反顾。忍饥挨饿她能挺、辛苦劳动她能受,就是当别人家的两口亲亲我我,而自己孤枕难眠时,就是她最大的痛苦。她不像村里的风流女人王彩娥,当有男人都找她时,都被她拒之门外。

好在她的男人后来回心转意,不再四处漂泊,回到她的身边,共品那如蜜的甜美生活。

  • 2、大儿子孙少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用在少安的身上,一点都不错。他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润叶度过了小学快乐的时间,当小学毕业时,他已经认识到自己不能再去上学了。因为年迈的父亲一个人扛不动这么大一个家,弟弟和妹妹还在上学,两个小外甥还要他们接济。

孙少安含着泪参加了高小的毕业考试,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只想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当润叶邀他一起上中学时,他知道学校的大门在他心中永远的关闭了,而那个关门人就是自己,因为他懂得自己不能再当学生了,而是一个为家里分担主要重担的后生。

凭借勤劳的品性,再加上他抓住了时代发展的契机,他成了当时的“万元户”。成功后的少安,仍然心系乡亲,他不仅在自己的厂里为他们提供工作,还在村里自费建起了小学。这是全县第一个个人捐资建起的小学,那石碑的铭文上记载了他孙家的功绩,也会世代相传。

  • 3、二儿子孙少平

小说一开始,就描写了孙少平穷苦形象:衣着破旧,学校开饭时,自卑的他怕同学笑话最晚去领饭,因为他买不起菜,只买两个高粮馍来啃。但他爱读书,心中有更高远的志向,所以没有任何苦难能击败他。

少平心地善良,跛脚女子侯玉英曾让他当众下不来台,但当洪水要吞没侯玉英时,他不顾生命危险渡过湍急的河水救了她。

当大哥的砖厂有点起色时,少平选择去城里打工,因为他心里一直有一种召唤,让他去更远的地方,他不想把自己一辈子囚禁在农村的田地之间。在外面,他干最苦的活,但他完全能够接受,因为他有自己的精神食粮:可以读书,可以和晓霞一起探讨…… 他有很多爱情选择权,最终出于责任感,他还是走向了那座矿山。

  • 4、小女儿孙兰香

兰香是懂事的姑娘,她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供她上学也很困难,父亲和大哥就要承担更多,所以她想早点回家干活挣工分,不能再上学花钱了。大哥少安知道她这个想法后,劝她说,就是再苦也不差这半个学期,让她不用担心。

最后兰香考上了名牌大学。她品学兼优、又是“校花”,后来又收获的完美的爱情。孙兰香一路顺风顺水,她也是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二、孙家孩子都有出息,他们的法宝是:孝顺

孙玉厚的几个孩子,都有他血液中固有的质朴与善良,再除了吃苦耐劳外, 我觉得孙家最大的法宝就是孝顺。自古也有百善孝当先的说法,孝顺的家庭要有福祐。

1、孙兰香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帮家里拾柴干活。因为奶奶有眼病,又没有钱看病生,她就把清晨采集到的露珠滴进奶奶眼中,每次当奶奶夸奖她时,就无比欣慰。

2、少平在县城读高中,回家时,也会给奶奶带好吃的和止痛片等药物。

3、孙媳妇秀莲觉得少安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但吃的又少又差,心痛自己的老公,就把白面馍给少安吃。少安没有吃,对秀莲的做法非常生气,他觉得奶奶牙口不好,年纪又大,这少量的白面馍只能由奶奶吃,甚至因此他还打了秀莲一拳。

4、八月中的打枣节,几乎全村的人都去了。一是为了吃枣,二是为了凑热闹,而孙玉厚没去,他要在家照顾多病的老母亲。

孩子们是否孝顺,取决于你是否也孝顺。父母的所作所为,都被子女看在眼中记在心上。套用那句公益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三、车轮滚滚,时代越迁

小说不仅给我们讲述动人的故事,也让读者对当年70年代、80年代历史有所了解。

  • 1、重回70年代

走资本主义道路:少平的姐夫王满银,因贩卖老鼠药,定性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要进行劳动改造。那个时代是计划经济,买米买面得用粮票,不允许个人做这种买卖。王满银劳改的任务是推车拉土,他一个人拉,几个人装车,其中一个必须是亲人,这让他岳父为此感到颜面无存。

迷信:当时很多的村里会有庙,村民们会烧香请愿。有些人生病了也不去找医生,而是请人跳神。结果孙老太太生病时请来跳神的,没有起作用,最后还是找了医生,这就是当时的闹剧。

工分:当时的农村采用人民公社的这机构,通过工分的形式要计算劳动报酬,不过只流于形式,所以导致了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普遍现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分都一样,无法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工分票

学校伙食: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可怜的孙少平只能吃两个非洲馍。

  • 2、改革洪流

贷款:在孙少安筹建砖厂时,需要一办启动资金,而他还不够。后来经人介绍,向信用社进行了贷款,他的事业也走上了正轨。因为政策的红利,很多有想法的人,都可以施展拳脚。

田福堂VS田福军:村里的“一把手”田福堂先是掘坝偷水闹出人命;再是为了功绩搞了大工程—炸山拦坝,可最后以失败告终;他也不认同孙少安“包产到户”的设想,村民们跟着他只能吃不饱饭。而田福军能够嗅探出时代浪潮的涌动,调动起老百姓的积极性,做出了利国利民的政绩。

文化:孙少安富了,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点“膨胀了”,要投资入股参与《三国演义》的拍摄。当时文化正是繁荣时期,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也都涌现出来。不过少平还是把哥哥劝了回去。

四、爱情观

书里还写了润生、金波、李向前、少平等人各自的爱情故事。孙少安也经过情感纠葛,他放弃了深爱自己的田润叶,却意外得到与贺秀莲美满的婚姻。就算对方是很优秀的人,也要适当的取舍,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五、结语

作家路遥经过大量阅读、走访才完成此书,书中还包括很多精彩内容,在此不能完全概括。希望各位能去看看这部伟大而精彩的原著。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我们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我们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感动。要自己的主角,才能让短暂的人生没有遗憾。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