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市平原县教师李永亮: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该扮演什么角色?

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学习任务逐渐多了起来。然而学习归学习,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对班级事务多加关注,并积极地加以管理、处理,毕竟这是学生作为班集体主人翁的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每天的班级卫生工作应当是学生对班级尽得最多也最频繁的责任了,也最能体现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

本文作者: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永亮

我们六年级的学生经常在学校参加劳动,但是我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操场卫生区内,部分学生一边打扫一边玩耍,劳动效率低下;有的学生不劳动,坐在一边指挥其他同学打扫;更有个别学生压根就不会劳动,一点果皮纸屑,扫过来扫过去。此外,还有的学生常常忘记清扫垃圾堆,卫生打扫结束之后,按规定值日班长是要进行检查的,然而经常会发现有许多卫生死角没有被清扫;还有的扫完了卫生区却没有把垃圾清除,导致班级常常被扣分。几次以后,纳闷的我就找来值日组长询问。原来这些漏洞都是劳动委员在原先安排劳动任务时,没有细分到个人头上的任务。劳动委员没有细分这些任务我也是知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这些任务其实很简单,几乎只是举手之劳。但就是这样的一些小任务,这些孩子还是锱铢必较,在劳动时不愿多做那么一丁点儿。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如此,也有学生很主动地去做那些自己分外的事情,但人数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基于以上情况,必须想一个好策略来好好调动一下这些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班会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了有关爱劳动、会劳动的思想教育之后,我觉得还是要在班里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督促、激励学生们好好对待劳动,把它当作一种光荣而不是一种负担。

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在班里开展“爱班级·赢星星”的比赛。比赛规则很简单,就是根据班内每个成员的劳动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对于做好本职劳动工作之余,还能关注班级内其他卫生问题并主动着手解决者,根据任务难度和收效给予相应数量的星星,而不积极、不合格的行为,则暂时记上相应的三角,等有了出色表现以后再用星星来抵偿。半月一统计,对于累计得星星多者,大家讨论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还留有三角的队员,大家讨论给他配上一个能干的小老师,负责教会他劳动,再给他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效果很明显,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为了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星星,许多学生除了干好自己份内的劳动任务,开始主动地做余下的那些劳动任务,还有的则将目光转到了其他一些可以为班级尽力的事上,主动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寻找表现自己的机会。力气大的男生发挥自己有力气的长处,抢着搬运洒水,帮力小的女同学搬移课桌椅,拖地擦窗户,忙得不亦乐乎;在这次班级桌凳摆放中,一些同学还根据地板砖的的缝为直线来摆放桌凳,使教室内桌凳井然有序……一些原先不大主动为班级建设出力的队员,也在这种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中受到感染、同化,在积极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也变得热心于班级事务了。那些以前爱偷懒的学生如今表现最积极了,为了少得三角、多得星星,他们干得最卖力,点子与想法也最多。每月一次的统计中,总有做得出色的同学得到大家的褒奖,对那些做得还不足的同学,大家就给他们布置“度身定做”的任务让他们完成,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除了在班内开展“爱班级·赢星星”之外,我也积极地参加了学生的劳动,在劳动过程中,我以身作则,始终坚守在劳动的第一线,其身正,不令则行,学生在我的带动下,更是积极表现,我在劳动过程中,不但亲自帮学生打扫卫生,而且还教给学生们劳动技巧,例如:怎样用扫帚,怎样事半功倍地扫地,在有风的时候要顺着风扫地,否则会前功尽弃……通过我的努力,我们班内的学生劳动积极性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而且劳动效率也大大地增加,在2019年年末,我们的班级量化总分全校最高,我也因此荣获了“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如今反思这一教育实践,从整个过程来看,我在整个活动中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而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才是真正的“主角”,才是让劳动实践变得精彩而有效的“导演”。

另外,我对“目标指导法”的尝试,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请教、学会了探索,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觉学习的意识。这种尝试在某种程度上也吻合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个稚嫩的心灵中有着追寻真、善、美的美好愿望,关键是要帮学生将这些隐藏的巨大力量唤醒,那就要给他一定的尺度,给他一定的任务,给他一定的评价,给他应有的鼓励与肯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相关阅读:

甘肃省兰州市名班主任张辅良: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全国优秀教师任长安: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可以从五个维度发挥作用


编辑:关中小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