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开辟第二战场,为何遵循先欧后亚战略?一举两得


关于二战盟军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人们习惯于单指盟军在欧洲西线登陆,从而减轻苏军在东线的压力。事实上,开辟第二战场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含盟军登陆欧洲,还包括盟军支援亚洲战场。那么,作为美军登陆诺曼底的先欧后亚战略是如何制定出来的,英苏两国又是如何对待美军支援亚洲战场的呢?

首先,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由来

开辟第二战场,单就中美英苏四个二战主要战胜国来说,它的主要意义是指希望当时经济和军事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能够在打赢太平洋战争的同时,抽出兵力支援欧洲和亚洲战场。

第一,首先开辟第二战场的是亚洲战场。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入侵华北以后,当时处于中立国立场的美国为了不卷入中日战争,于1937年9月14日宣布同时向中日两国禁运军火。但在外交上,美国仍然倾向于对中国进行人道主义援助。1938年底,经过中国方面的努力,美国在禁运15个月后,美国向中国提供了1500万美元的借款,中国以桐油抵偿。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中美关系迅速上升到战略伙伴关系,美国对华援助也从物资升级到人员参战,飞虎队、美军第14航空队和第20轰炸机队陆续来到亚洲战场。

第二,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正式提出第二战场概念。1941年6月德军闪击苏联,于9月底发动了莫斯科战役,在前期遭到西部边境和基辅战役重大损失以后,斯大林为减轻东线苏军压力,遂向丘吉尔发出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但这个要求直到1944年6月才得到满足。期间盟军在1942和1943年进行了迪耶普和西西里两次登陆尝试,但对东线苏军的影响并不大。

第三,先欧后亚还是先亚后欧,取决于美国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虽然亚洲战场交火先于欧洲,美国插手亚洲战场事务也早于欧洲战场,但美国对两个战场的态度却是有区别的。一方面,美国与亚洲的经济和军事往来比欧洲多;另一方面,英法占据着传统欧洲霸主地位,美国想插足进去很难。

从这个层面讲,中英苏三国都是开辟第二战场的需求国,而作为开辟第二战场的主力,美国更希望哪个对它更有利,也是它要全面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开辟第二战场,美国为什么要遵循先欧后亚战略?

在二战爆发以后,中美英苏四大国首脑曾经有过4次大型跨国会晤,但这4次会晤与会者却各有不同。按照顺序来看:

开罗会议,时间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与会者中美英三国首脑;

德黑兰会议:时间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与会者美英苏三国首脑;

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与会者美英苏三国首脑;

波茨坦会议:时间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与会者美英苏三国首脑。

从中可以看出,除了开罗会议有中国首脑参加外,其它三次会议都没有中方参与。而斯大林唯一没有参加的开罗会议,也是因为他怕坐飞机,路途太远,但是美英提前征求了他的意见。

实际上,我们不仅可以从前三次会议中看出当时讨论欧亚战场的争论程度,也从中看出美国和罗斯福是如何周旋在三大国之间的。

一方面,“安纳吉姆”计划夭折,丘吉尔把第二战场从亚洲拉到了欧洲。1942年12月份,东线斯大林格勒战场德军第6集团军遭受围困,在亚洲战场南线,中美英联军也准备发动一次针对缅甸日军的作战计划“安纳吉姆”行动。但这个计划却屡遭英军和丘吉尔抵制,虽然美军也倾向于先解决太平洋和亚洲地区日军,然后再集中力量出击德国,但丘吉尔却用一旦打败德国,英国将加派力量投入对日作战,以此来争取罗斯福改变初衷。

另一方面,中国战场派出了宋美龄到美国游说演讲,得到了美国广泛的民众支持。在丘吉尔力主将美军投入欧洲战场的同时,亚洲战场与日军的作战也到了最激烈的阶段。美国军方以马歇尔为首的一些高级将领更希望罗斯福先亚后欧,这不仅在于美军前期做了大量的保障工作,而且亚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唇齿相依,对美军作战有利。

此时,当中英都想开辟第二战场的时候,罗斯福还要考虑另外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斯大林对美国的态度。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胜利后,整个东线战场形势对苏军非常有利,一旦苏军力量大反转,美国想再插手欧洲事务怕是来不及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斯大林对于远东问题的态度。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领地来说,斯大林对亚洲战场的态度也很重要。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期,斯大林提出了先打败德国然后再南下解决远东日军的意见,况且苏军当时也没有其它选择。

英美征得苏联同意,开罗会议邀请中国参加,这次会议对中国的主要贡献就是确保战后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同时也确定了苏军对德作战完成后,迅速出击远东的决定。

从这个层面讲,开罗会议实际上就是德黑兰会议的预备会议,因为德黑兰会议主要讨论盟军在西线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和具体时间的问题,顺带还把战后国际秩序计划了一番,本来美国是想让中国参加的,但英苏说不关亚洲战场的事就不了了之。

再次,先欧后亚战略的利弊,对亚洲战场影响深远

德黑兰会议虽然确定了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但在具体细节上美英苏三国也各抒己见,特别是丘吉尔一再强调英军没有准备好,1944年5月登陆都无法保证。而作为美国登陆欧洲的决策者罗斯福似乎早就布了一盘棋。

1941年8月份,当美国还处在中立状态时,罗斯福就秘密会晤丘吉尔,还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这是他俩第一次见面,到年底珍珠港事件后,他俩又在12月22日至1942年1月7日在阿卡迪亚会面,进一步确定了美军对德作战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仅从他俩的亲密程度,去推断罗斯福先欧后亚战略,是受丘吉尔的影响还为时过早,因为从战后揭秘的罗斯福与斯大林的交往信件看,他俩的感情并不亚于丘吉尔。罗斯福去世后,人们整理他在二战期间的来往信件,光他和丘吉尔与斯大林的就有2500多封,其中大多数是与斯大林来往的,而且这些信件对如何解决日本的问题探讨比较多。

1944年6月6日,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霸王行动”正式打响,但它的重要作用却因时间一再推迟,而失去了原有的分量。不仅苏联和斯大林认为盟军登陆西线对苏军大反攻影响不大,而且连丘吉尔本人也感到美军的登陆行动对英国没有带来好处。事实也如此,美军登陆欧洲那一刻起,英国的头把交椅就让给了别人。

而对于亚洲战场来说,美军将主要兵力投入到欧洲战场,致使日军在亚洲又多疯狂了两年,尤其是先欧后亚的战略,严重消弱了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弱化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

总结: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对美国来说,不管先欧还是先亚,两边都离不开他的支援,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而对于中英苏三家都有求于他,美国就像皇帝的姑娘不愁嫁,就看嫁给谁家利益更大一些罢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巨人之战》《二战风云录》

精彩推荐:二战霍尔姆战役,6500德军为何在10万苏军面前成功突围?吃穿不愁

二战第聂伯河会战,苏军4500空降兵误入包围圈,朱可夫声东击西

二战姆岑斯克伏击战,1个旅阻击2个师,苏军8天歼敌坦克133辆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为何没有歼灭库尔兰集团?留着扛木头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