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新乡封丘

经常去封丘。这是一块厚重的土地。

它位居中原腹地,在历史上曾有过无限的风华。春秋时有虫牢之会、平丘之会、黄池之会等诸侯盟会,特别是黄池之会,吴王夫差率军于黄池大会诸侯与晋争做盟主。陈桥驿,黄河边一个普通的小镇,安然的在阳光下卧着,黄发垂髫皆怡然自乐,安然如羲皇上人。如果你沿历史的脉络回溯,你就能发现它令人惊叹的奢华。一千多年前,在那场几乎近于闹剧的酒宴中,让一个风华绝代的王朝,在沉寂的黄河滩上,开始华丽上演。翟母进饭。楚汉战争中刘邦被项羽打败,逃至封丘西北偶遇翟母,向她乞食,翟母赠饭,刘邦得帝后,封翟母为封丘侯,设封丘县,又为封丘覆上一层温情的色彩。

俱往矣,一切都埋入黄土,成为历史,封丘像一个奢华的王侯,泯然众人矣。谁能知道,这个平平常常的小县,曾经几度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呢?

封丘人重情。青堆(喜欢这外名字,有诗意)息氏墓。传春秋时代,封丘景色秀丽,息氏在桑林中采桑,被度假的宋康王看到,歹王康王看到,康王淫心辄起,欲霸息氏为妻。奈何息氏忠贞不渝。最后夫妻双双自尽,一夜墓生双树,枝相抱,根相缠,有双蝶翩飞,形影不离。这当是梁祝的最早版本了。

淮阳等地也有息氏墓,故事如出一辙。按理宋国当时在淮阳一带,春秋时封丘应该属卫,息氏墓在淮阳可能更准确一些。为什么封丘这里也有呢?就证明了封丘人的重情重义。息氏墓所在的周边村落,民风淳朴,夫妻相敬如宾,感情和合,离婚的夫妻很少。他们建息氏墓,其实就是对美好忠贞爱情的歌颂、对相敬如宾夫妻的期许吧。权势金钱又如何,昏王独夫又如何,在真挚的爱情之前,一切都那么苍白无力。

封丘有名的食物是卷尖,这卷尖是用鸡蛋裹肉馅,这个食物缘起和陈桥兵变密切相关。传赵匡胤率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时,天色已暮,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欲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但不知赵和众将何意。于是,赵普命厨师用猪肉馅和鸡蛋做了一道菜,赵尝后大喜,问此何菜味美甚。普曰猪肉。普说猪肉为何有这般味道?普说猪肉本平常但披上黄袍则不同。赵无语,闷头喝酒。故事不论真假,但卷尖之盛与奇,确是事实了。

历史文化影响饮食,不虚也。

封丘人很朴实,很安然,他们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安安稳稳的日子,甜甜蜜蜜的爱情。他们的志向不大,追求不宏。所以,在周边县风风火火发展时,封丘虽然也在努力,可绝少它县的急躁。曾有封丘人到长垣,看长垣人忙忙碌碌,说:你们这么忙弄啥了,有那空还不省个气力,歇一歇。问他们,总是说:凑合吧,过得去就中。是的,这凑合将就,就是封丘人的心理。他们骨子里似乎有一种散漫、不在乎、超脱的心理。所以,如果要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环境,最相宜的就是封丘。

封丘是长寿之乡。我想一是地土之宜。封丘土质是有特殊基因的,如金银花多地均有,但尤以封丘的杆粗叶大色香,品质尤佳。再就是与封丘人恬淡的心态有关。不尚征逐、不浮不躁,才最宜于健康。

喜欢封丘,多次骑行封丘,走在乡间道路,和风拂面,麦野青绿,村落隐隐,一派赏心怡目。曾携家人去吃封丘飘香鱼,路上大家还笑:驾了车跑几十里,甚至冒了蒙蒙细雨,只为吃一顿饭。到得酒馆,说是酒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乡间小院,门外就是田野,草木丰茂,鸟鸣凌乱。院子很大,厨房是大灶台,风声呼呼,油垢满案。院里小桌小凳,随地摆放,不拘形迹。地上也一片脏乱。但大家吃起来个个有滋有味,而且听口音长垣人居半。大家都奇怪:这么红火的生意,为什么不改善一下条件,建楼房,置包间?老板只笑不语。后才恍然大悟,这正是封丘人的高明之处,相较名楼大店,他们的特色就是朴实和乡野气息,怎么能改呢?

为什么叫封丘呢,封丘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炎黄系统的羌族就生活在这里。公元前21世纪,夏启立国姜钜的后人姜封父被封为诸侯,食邑于封丘,称为封父侯国,西周建立封丘,为康叔封地。由于封丘地处两济要冲,北扼燕赵咽喉,南锁大梁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为水陆交通枢纽,春秋战国时期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也可解释为什么诸侯盟会为什么要在封丘了。历史上封丘最有名的人物就是高适了。适早年闲散困顿,直到天宝八载将近五十岁时才因张九皋的推荐中第,却只得了个封丘县尉的小官,其失望心情可从一诗而知。

我本渔樵孟诸野, 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 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 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 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 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 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 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 转忆陶潜归去来。

读起来,大有诗《北门》小吏之悲。可自此之后,高适却越来越发达,春风得意,火箭一样往上窜,直坐到节度适高位。让后人感叹:有唐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矣。由此可知,封丘又是一方福地。(王自亮)


行走中国:新乡原阳

行走中国:卫辉回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