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这些小吃能唤醒尘封的记忆,可谁能保证他们永远不过期呢?

神奇的肌肉记忆能让优秀的战士开枪百发百中,但是却经过了千、万次的艰苦训练;然而有一种神奇的记忆却只需一次,哪怕历经数十载,只要一个契机,就能解封。这种记忆就是味觉记忆,而唤醒这段记忆的钥匙却散落在我们的身边,正在慢慢地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

1999年,我第一次在宜宾筠连街头的一家蛋糕店称了一份“绿豆糕”,作为给外公、外婆贺寿的礼物,上初中的我经受不住美食的诱惑,偷偷尝了一块,可曾谁想这一口味道让我整整追寻了20年。这20年里,我尝遍了各种绿豆糕,没有一块是那种味道,本以为原来的“绿豆糕”已经成为永恒的记忆,可是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宜宾的街头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商店里再次尝到这种味道,不经意间连眼睛都湿润了。

吃遍了宜宾的“绿豆糕”也没能找到曾经的味道

原来曾经的“绿豆糕”本名应该是“潮糕”(也许当时不这么叫),我记忆中相比绿豆糕要稍微泛黄一些。潮糕相对于现在的糕点而言,市场已经非常狭窄了,因为喜食糕点的人群相对年轻,对这种老食品没有认知,更没有情怀,因为@宜宾小小生这种年龄的人已经算是那个年代的尾巴了。

与老板攀谈,她告诉我,这些老食品现在还有作坊在供应,但是由于食客偏少,制作工艺又比较原始,一旦糕点师傅因为年龄或身体等因素封技后,生产就会停滞。而由于市场的原因,很少有学徒跟着学习制作老食品,于是时光漫漫,手艺便逐渐失传了,一些老食品也就成为了时代的弃品。这可能也是大多宜宾老旧物品的悲哀。在这里我罗列了几种令我印象深刻的老食品,与大家一同鉴赏。

01

几种让人回忆感爆棚的老食品

  • 1.柏溪潮糕--唤醒我尘封20年记忆的钥匙

小小生喜欢游泳,因此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有位宜宾土生土长的大哥就喜欢吃老食品,一次偶然的机会陪他去购买时,发现了柏溪潮糕,闻其香食其味,马上就想起了20年前那庄往事

柏溪潮糕

因为我在筠连蛋糕店买的“绿豆糕”用的钱是自己靠“双手”挣来的,当时我和另外一个玩伴在河边玩耍时抓到一条菜花蛇,卖给了蛇贩子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当然现在肯定不敢了),并且给外公外婆送贺寿礼物也是平生第一次,因此印象深刻。

  • 2.白皮花生糖--过年才有份吃的奢侈品

白皮花生糖在我老家是只有过年才有可能吃到的奢侈食品,那时候大人们一般会将自家做的炒米糖、盐花生、瓜子以及白皮花生糖放在装有石灰的大坛子里,用报纸将坛子口挡住,用砖头等重物压紧,防止受潮。

白皮花生糖

这些年货可不是随便就能吃到的,只有当亲戚到家来“走人户”,才会拿出来招待,自己也就跟着吃了。因此一到过年我们都向往要么跟父母出去走人户,要么有亲戚来我家耍。

  • 3.鱼皮花生--曾经吹牛的资本

说起鱼皮花生,还要追溯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当时和父母进了一次城,买了一点鱼皮花生回来,因为家住农村,很多孩子没见过太多世面,于是这种花生就成为了我吹牛的资本。

鱼皮花生

我告诉大家,花生的外皮是海里的鲨鱼皮做成的,是某某亲戚(虚构)在海边带回来的,只有沿海才有卖,迎来一束束羡慕的目光。

  • 4.砂仁软糕--唱着心太软吃出的味道

记得当时任贤齐唱的心太软还很红的时候,表哥家刚买了卡拉OK,我们一家被邀请过去吃饭,饭后大家一起唱歌,砂仁软膏就成了下歌小吃,因为软糕的心也很软,而恰好唱着心太软的歌,所以印象也非常深刻。

砂仁软糕


  • 5.瓦片煎饼--不止有天狗会食月

这个瓦片可不是农村建房用的瓦,而是一种被压制得很薄的圆面饼。当时我们就拿这个做游戏,将其啃出不同的形状,可以像太阳,也可以像月亮,所以天狗食月大家都能做到了,只是为什么每次我的月亮都非常小呢?

瓦片煎饼

曾经的记忆里,老食品肯定还有很多很多,可是绝大部分已经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只是空留有记忆,却少了载体,徒增遗憾罢了。

02

身边的案例-老食品的生存之道

老食品真的应该被时代所淘汰吗?身边的成都给出了优异的答案。

在成都的宽窄巷子,你会发现琳琅满目的老食品,有小贩路边叫卖的,也有店铺集成了多种老食品一起搭配着贩卖的,还有形成了精美包装可带走的。

成都宽窄巷子将老食品做成了一张名片

当一个地方树立了文旅品牌价值,不论是新玩意还是老食品都会有它的市场,都会有展示的舞台,它的受众会因为人群聚集效应而扩大,即使是对老食品没有认知和情怀的年轻人也会在风气的感染下去尝试、去接受。一旦有了市场,就会诞生产业,技艺便能传承,这就是文化扩散的魅力。而宜宾的老食品不就正缺少这样一个平台吗?

03

给老食品一个机会,他们释放的效应远不止1+1=2

今天上午,翠屏区就将举办“三江迎宾 汇客冠英”冠英古街招商中心开放仪式暨招商推介会。

冠英古街 招商手册内容

其中招商手册中文化休闲部分,涵盖宜宾土特产项目,我们传统认知中,宜宾土特产一般是宜宾燃面、双河凉糕、李庄“三白”、虹桥猪儿粑、筠连水粉等,这些现实中比较常见的特产虽然知名度较高,但是作为一个长期吸引游客游玩的景区来讲,土特产的包容度就太狭窄了,何不给老食品一个机会,延伸土特产的深度和宽度,给游客一种怀旧而又新奇的体验呢?

老食品+新特产形成的效应远远不止1+1=2

也许在视觉效果上暂时难登大雅之堂,可是只要有这样的契机,这种老+新的模式带来的即视感和味觉冲击一定能给广大游客带来深刻的印象。只要有市场,就能像成都宽窄巷子的效应一样,带动一方产业,成就文化传承,他们带来的能量远远不止1+1=2。

小小生是一个念旧的人,也是一个理性的人,不论是出于对食品文化历史的尊重还是对商业价值的考究,我都很看好老食品的未来前景。我想救它们,无关私心,我更希望冠英街承载的历史拥有更强劲的底蕴。希望这些美好的记忆不再尘封,更希望它们的保质期更长远有效。

如果您认可我的观点,烦请点点转发,让更多关心宜宾的朋友关注宜宾老食品,让它们回归应有的位置。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