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家庭,延期的母爱—伊丽莎白女王往事(上)


左为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右为安妮·博林

文丨火焱

老实讲,完成这篇系列创作并不容易。

因为随着不断挖掘史料细节,我发现,关于伊丽莎白女王和其母亲安妮·博林的信息确实太少了。

一代大英的盛世君王,历史却对其母亲讳莫如深,这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显然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伊丽莎白和其母安妮·博林总共相处的时间不过两年零八个月。

公元1536年,5月19日,在英王亨利八世的注视下,皇后安妮博林被送上了断头台,让她成为了欧洲皇室中曾盛极一时又快速陨落的代表人物。

而彼时的伊丽莎白还只是个咿呀学话的幼童罢了。

然而就算在加冕后,伊丽莎白女王在公开场合谈及母亲的次数,也仅仅只有2次。

那么,这对母子的感情究竟如何?伊丽莎白对其母安妮皇后的认知又是怎样的呢?

01 安妮·博林,延期的母爱

伊丽莎白·都铎(Elizabeth Tudor)和安妮·博林相处的时间很短。

就像16世纪欧洲王室中的典型情况一样,伊丽莎白(Elizabeth)被宫廷中的奶娘养大,几乎很少见到她的母亲。

尽管如此,在早些时候,安妮·伯林和亨利八世在日程安排允许的情况下仍会探望他们的女儿,而安妮也会与照顾伊丽莎白的侍女们保持亲密往来。

另外,通过安妮皇后留下的日记我们不难发现,她曾非常小心地为女儿伊丽莎白规划过衣橱,甚至亲自挑选并修剪孩童的衣物。

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让安妮和伊丽莎白这对母子有更多时间在一起的话,那么,这位今后的大英帝国女王或许会改变对“家庭”以及“母亲”这两个词汇的看法。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残酷。

尽管先王亨利八世曾疯狂迷恋过安妮·博林,但他对安妮的热情几乎在结婚后的第三年就消失了。

而最初安妮身上让亨利着迷的“纯情”品质,却成为了激怒国王的诱因——在近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等人的构陷下,安妮被塑造成了一名满怀风流韵事的浪荡女人,这让本就性情不定的亨利八世觉得倍受欺骗,随即产生了诛杀安妮的想法。

根据,宗教改革家阿列修乌斯(Alesius)的描述,安妮其实早就察觉到时日已剩不多,她不是没有想过自救的措施。

其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场救赎大戏还是依靠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都铎上演的。

公元1534年,4月30日,一个相当平静的星期日。

安妮·博林抱着年幼的伊丽莎白,在格林威治宫,跪倒在亨利八世面前,她虔诚地恳求国王的谅解,为自己的罪行辩解着。

这幕景象后来还被阿列修乌斯(Alesius)详细记载了下来,并转告给了成年后的伊丽莎白女王:

“ 我永远不会忘记看到圣女皇后的景象(注:安妮·博林因其在英国宗教改革中的影响,曾被不少新教教会人士推崇),你最虔诚的母亲,怀抱着你,(你)仍然是一个婴儿,格林威治宫里的窗户透过阳光,撒在你父亲安详的脸上。他正看着其中的一面,你的母亲把你带到他身边。但通过他(亨利八世)的表情和手势,我清楚地知道国王很生气。”

根据阿列修乌斯的口吻,其实我们基本可以预见安妮·博林的走向——是的,亨利八世并没有吃下这套亲情牌,最终安妮皇后还是被送审并关押在了伦敦塔里。

然而就在被捕之前,安妮决定将女儿的宗教信仰委托给了波林家族的牧师马修·帕克(Matthew )。

后来,马修·帕克(Matthew Parker)很好地履行了安妮·博林的嘱托。伊丽莎白女王加冕后,马修·帕克因对其母亲的忠诚而受到嘉奖,一度委任为坎特伯雷大主教。

据信,公元1558年的某个时段,马修·帕克将其与博林家族的全部来信都交给了伊丽莎白。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正是因为这些保存完好的家族信件,为女王了解母亲的为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马修·帕克并不是博林家族唯一的朋友。另一位波林家族的朋友托马斯·克兰默(Thomas Cranmer)也曾代表安妮向亨利八世写了一封很长的求情信,希望国王能多给她一些时间。

尽管如此,克兰默在信中的措词还是经过了反复斟酌,因为他知道在国王面前,再多的法理解释也于事无补。

事实上,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安妮·博林并没有构成所谓的“通奸罪”的条件。

Thomas Cranmer

讽刺的是,有证据表明,至少在一定时期内,安妮博林都认为她和她的女儿将被允许在欧洲的新教国家流亡,只要他们承诺不再返回英格兰。

大臣金斯敦在托马斯·克兰默与安妮会晤后还报告说:“今天晚餐时,女王说她可能会去一个女修道院,并希望自己能逃过处决” 。

但是,众所周知,这都没有实现。公元1536年,5月19日,安妮·博林还是倒在了刽子手的利刃之下。

安妮死后,法院还对她进行了污名化的诽谤,并且由于她的“通奸”罪过,关于“”伊丽莎白亲生父亲身份”的问题便不绝于耳。

这对还不到3岁的伊丽莎白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Margaret Bryan

幸好,玛格丽特·布赖恩夫人(Margaret Bryan)和凯特·坎佩尔诺夫( Kat Champernowne)很好地承担起了照顾伊丽莎白的重任。

不过,尽管她们曾努力试图填补安妮逝后的空白,但庇护所再高的城墙也无法让伊丽莎白永远躲避真理——自从凯特(Kat)承担起伊丽莎白(Elizabeth)“临时母亲”的身份,直至1565年去世为止,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即使亨利八世(Henry VIII)会禁止任何人提及安妮·博林,但凯特(Kat)还是会将旧主的事迹,有意或无意地与伊丽莎白分享。

换句话说,伊丽莎白对母亲的了解,肯定比任何记载都要明确。

而且,虽然我们不知道伊丽莎白是何时或如何发现母亲被父亲下令斩首的,但我们确实知道她通过人们对她的称呼认识到了身份的变化。

据记载,伊丽莎白从开口说话时起,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敏锐和早熟,在母亲去世后不久,她就曾问道:“昨天的公主殿下,今天的伊丽莎白,这到底是怎么了? ”

事实上,伊丽莎白对自己“私生子”地位的认识一定会导致她不断成熟并陷入一种持续的不安感,甚至还会影响她后续的情感发展。

历史学者威尔·艾莉森如是说。

最终,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母亲的去世以及家庭中其他妇女遭受的悲惨命运,是伊丽莎白一世决心不结婚的主要原因之一。

她母亲的表弟和年轻的继母凯瑟琳·霍华德(1542年)也因类似的指控而被处决,这可能使伊丽莎白对“婚姻”和“母亲”这个词感到惧怕。

而伊丽莎白一生的最爱,莱斯特伯爵罗伯特·杜德利(Robert Dudley),也声称伊丽莎白(Elizabeth)在8岁那年就对其宣布过,“我永远不会结婚”。

可见,破碎的家庭对伊丽莎白的成长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本文未完待续)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