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家钟爱,难以超越的小楷神品《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赋十三行》的内容为三国时曹植所写,由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以小楷抄录下来。此帖原迹写在麻笺上,到宋代时已残缺不全。南宋贾似道共得此帖13行,将其刻在碧玉石之上,所以人们称它为《玉版十三行》,也叫做《贾刻本十三行》《碧玉本十三行》。后来此帖不知所踪,直到明万历间,有人在杭州葛岭丰闲堂旧址找到了它。清代时又珍藏到内府。此外较有名的版本还有柳公权跋唐人硬黄纸本及白版本。

《洛神赋十三行》书法用笔简静虚和,秀润宽绰。结体不但舒展优美,而且还富有劲挺自逸之势,可谓顾盼多姿,极富节奏感。此帖每个字都情态跌宕,字体不拘大小,行距、字距变化自然,气势浑厚。

元代赵孟頫曾称赞此帖:“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二百五十字,字画神逸,墨彩飞动。”清沈曾植说:“《洛神赋十三行》,隽逸骀宕,秀色可餐。”此帖为临习小楷之最佳范本之一。先手机横看观看完整版。



与王羲之的小楷相比,此帖中王献之的书法用笔已经完全脱去隶意,并且以外拓用笔为主,兼以内擫用笔。既有王羲之楷书的凝练、朴厚之质,又极具清健、秀逸的气韵。

就小楷成就而言,后世难以超越。《洛神赋十三行》历来被书法家所钟爱。赵孟頫非常喜爱《洛神赋》,一生多次书写,有六种版本传世。董其昌曾言:恨赵吴兴有此墨迹(即《洛神赋十三行》),未尽其趣。盖吴兴所少正《洛神》疏隽之法。使我得之,政当不啻也。大概意思就是说,他要有这个墨宝的话,肯定不比赵孟頫差。当然无论王献之,还是赵孟頫的版本,都是小楷学习的最佳范本。





最后我们来感受一下高清的原石刻版。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