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古国——令支国,齐桓公“攘夷”对象,它的覆灭成就了燕国

之前讲到过孤竹国,在今河北迁安、唐山、卢龙一带,是商代北方重要诸侯国,是当时的荒服之地,它与令支国、无终国构成滦河流域下游地区三大割据势力。令支,古籍中也叫离支、零支、泠支、令疵等,令支国立国远远早于孤竹国,古籍中孤竹国与令支国常被并提,这不但说明两国地域相近,而且在政治上也有密切的联系。《路史》载:“成汤之初,析之离支,是为孤竹。”析,分离之意,是说孤竹国是从禽支(令支)中分裂出来的,《汉书·地理志》说:“令支有孤竹城。”说明孤竹国就在令支国土范围之内。孤竹国出自殷商子姓,那么令支国当时也属殷商统治范围。令支国疆域包括哪些地方?已经没法说清,但主要政治活动地当在今河北迁安、卢龙、滦县一带。《吕氏春秋·有始》将令支与太汾、冥厄、荆阮、方诚、肴、井陉、句注、居庸列为古代九大要塞,可见令支地理位置险要,是东北山戎入侵中原的必经之地,历来作为兵家争夺的对象。



令支作为国族名最早出现在甲骨卜辞及殷周铜器铭文,写作“纟令”,据王长丰《“令支”方国族氏考》将“纟令”释为“令糸( sī)”的合文,读作“令支”,得到很多学者的承认。从甲骨文“令糸”来看,“令”是“一个人跪在宗庙前接受册命的象形”,“糸”是一种“丝索”,纵观“纟令”合文,像是有一只手在理丝,可能属当时的一种礼仪。但也有说法认为“令支”实为“梨枝”,国名源于一种野生植物:杜梨,并以此为图腾,就像孤竹国以“竹”为图腾一样,现在河北迁安、滦县等地多有野杜梨树。杜梨,蔷薇科梨属,枝多尖刺,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果实也可用来酿酒。作为商代东北部重要方国,令支国与孤竹国一样,对商朝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对边服之地的开发和统治有着积极作用。


杜梨


西周及之前的令支国不见史载,令支国历史始见春秋初期,当时滦河流域下游地区已基本被山戎占据,他们成了中原国家的敌对势力,而以山戎为主要力量的令支国更是当时东北一带的强国,一度威胁到了中原国家,北方的门神燕国更是时常遭到令支国等山戎部族的入侵。当时齐桓公称霸,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坐镇天下共主,管仲辅之。管仲不但是政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他是历史上首位打“经济贸易战”来收服敌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比如“借缟制鲁”、“求鹿于楚”、“买狐降代”等等,这里重点要说的就是“买狐降代”的故事。“买狐降代”其实也是“借令支国降代”,这是管仲“攘夷”中的一策,也为日后收服令支国作好了铺垫。


商代铜器“纟令”爵拓文


据《管子·轻重》记载,当时齐桓公向管仲求教收服代国的良策,管仲说:“代国出产狐白皮毛,齐国可以高价收购。这样代人就会放弃农耕转向山林猎狐,代国国防必然松懈,其附近的令支国必会趁机攻打代国的北面,代国无力还击,齐国就可以借此轻松收服代国。”狐白皮毛不是指白狐的皮毛,而是狐狸腋下的白毛,只有很小的一撮,一件裘衣需要数百只狐狸的狐白,成语“集腋成裘”说的就是这事。齐桓公便派使者出使代国,对代王说:“眼下代国最强大的敌人是令支国,可您知道代国为什么强不过令支国?是因为代国没钱,国库空虚。现在齐国愿意出大钱收购代国的狐白皮,这可是代国富国强兵的良机,请大王速速召集百姓搞到此皮,以换取齐国钱币,等代国富裕了,北部的令支国百姓便会纷纷投奔到您的国境。”代王一听,不愧是天下共主的风范啊,于是高兴的同意了,令全国男丁上山猎狐,一齐赚齐国的钱。令支国得知此事,果然率军入侵代国北部。代王得知急报,大为恐慌,急奔齐国求救,齐军顺利入侵代国,借机逼迫代国屈服,就这样,齐国不费一兵一卒、也没有花多少钱,只用了三年时间就降服了代国。



说起令支国的最后覆灭,不得不提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虽然起点很高,但整个西周到春秋时代都默默无闻,煌煌《左传》记载大事也不过一二件,但其中一件恰恰与令支国等山戎国家有关。据《史记·燕召公世家》等古籍记载,燕桓侯时,令支国等山戎国家联盟入侵燕境,燕国被迫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之后与山戎联盟展开长达数年的军事对峙。燕桓侯死后,燕庄公当政,继续抵抗山戎。公元前664年,山戎发动大规模军事战役,燕庄公无力抵抗,只得向中原霸主齐桓公求救。齐桓公觉得北伐时机已到,于是出兵联合燕国等中原国家向山戎发起猛烈攻击。据《管子·小匡》载:“(齐桓公)北伐山戎、制令支、斩孤竹,而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不来服。”通过这场战争,齐国制服了令支国,消灭了孤竹国,自此,九夷始听,海滨诸侯一齐来朝。齐桓公的这次北伐战争,算是彻底打垮了东北山戎势力,迫使山戎重心北移,从此滦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归以安宁,也得以使燕国疆域大大廷伸,为战国时代燕国上榜七雄之位打下根基。

文/堰风

西周古国——菟裘国,典故“菟裘归计”的出处,一句话使它扬名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