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公主,她是最善良的王妃被威廉二世苦恋一生,却下场惨烈

1918年7月18日,一位身穿修女服的美貌女子被推入一个矿井之中,她对士兵的呵斥声充耳不闻,只专心的为另一个王室成员包扎伤口,随后她被手榴弹和石块袭击,他们淡定的唱着赞歌,慷慨赴死。

这一幕不是电影的情节,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故事。

那个美貌的女子就是俄国的伊丽莎白大公妃,那一年她54岁。


19世纪欧洲历史上有著名的四大美人,她们分别是奥匈帝国皇后茜茜公主、爱德华七世的王后亚历山德拉公主、拿破仑三世皇后欧仁妮还有就是俄国谢尔盖大公的妻子伊丽莎白公主,

茜茜公主


亚历山德拉


欧仁妮


她们的美貌为世人惊叹,可有一个人她的善良更是感动无数人,她就是伊丽莎白公主。

1

伊丽莎白公主,1864年11月1日出生在黑森,是黑森和莱茵河大公路德维希四世与爱丽丝公主的第二个女儿,(爱丽丝公主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二女儿)

爱丽丝公主


1878年11月,他们一家染上白喉,除了爱丽丝公主和女儿伊丽莎白以外,家里的其他人都先后发病,伊丽莎白的小妹玛丽公主不治身亡。

爱丽丝公主彻夜不眠照顾几个孩子,害怕孩子们知道小妹去世伤心隐瞒了真相,但还是被儿子欧内斯特察觉,

为了安慰悲伤的儿子,爱丽丝公主不顾危险的亲吻了欧内斯特,不幸的是,爱丽丝公主因此感染白喉在12月14日她父亲阿尔伯特亲王的忌日那天,她也离世了。

欧内斯特


维多利亚女王本就对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去世悲痛难忍,女儿的离世更是雪上加霜,她怜惜几个外孙,把他们都接到英国照顾。

失去母亲的伊丽莎白和大姐维多利亚公主一起承担了照顾弟妹的重任。

维多利亚女王当时更多的关注点在最小的外孙女阿历克斯公主身上(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俄国末代皇后)。沙皇末代皇后,她是维多利亚女王最疼爱的外孙,最后惨遭灭门

阿历克斯本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可是母亲的突然离世让她备受打击,虽然有外婆照顾,可是她却一天天沉闷下去,后来变得孤僻又沉闷。


苦难来的猝不及防,每个人面对苦难的态度也千差万别。

有人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有人就此消沉,从此郁郁寡欢。

可不管怎么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或许之后康庄坦途或许以后荆棘遍野,而睿智聪明的人总能以另一种方式大放异彩。

多年以后,后人评说她们的时候,总有那么多故事让人欣喜与感动。

2

爱丽丝公主从小受父亲阿尔伯特亲王的教导,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伊丽莎白的学问也很好,在当时的欧洲公主中是个中翘楚。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


加上她实在是漂亮,见过她的人无不为她的美貌惊叹。以至于她被当时的人称为“全欧洲最美的公主”,

优雅的谈吐,惊人的美貌,博学的知识让她有了一众追求者。

这些追求者中最出名的要数德皇威廉二世了(发动了一战的那个)。

威廉二世的母亲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所以两人是姨表兄妹。

伊丽莎白14年,威廉二世去伊丽莎白家做客。他对表妹一见钟情,他在信中写道:“伊丽莎白长的很高,非常文静,聪明,并且惊人的美丽,她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女孩。”

威廉二世喜欢伊丽莎白,可他真的是个钢铁直男,追女孩除了会念圣经别的技术一点也没有。

伊丽莎白喜欢沉稳有礼学识渊博的男性,而威廉二世却性格急躁,沉闷刻板,加上她不喜欢普鲁士的王室环境,所以对威廉二世一点好感也没有。

那时候威廉二世的表哥巴登的弗雷德里克大公也喜欢她,伊丽莎白同样拒绝了。

这就惹怒了威廉二世的祖母,接连拒绝了自己的孙子和外孙,她很生气,不允许威廉二世再接触伊丽莎白。

而此时的伊丽莎白正对俄国的谢尔盖大公心生好感,这个高大英俊的男人学识渊博,谈吐绅士,正是伊丽莎白喜欢的类型。

在谢尔盖求婚两次之后,伊丽莎白终于点头答应嫁给他。

刚一订婚,谢尔盖就捧了一大盒子珠宝去了伊丽莎白那里,对妻子的喜爱和珍视可见一斑。

威廉二世知道自己的心上人嫁给了谢尔盖后就更加讨厌谢尔盖了,开始到处说谢尔盖的坏话。

娶不到心上人的气急败坏从古至今都差不多,轻的诅咒重的操刀。可不能否认的是,威廉二世喜欢了伊丽莎白一辈子。

我们读了太多相思的诗,看了太多失恋的文,于外人而言不过是一篇婉转优美的文字,于当事人而言就是痛彻心扉的感悟。

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知道失去心爱之人后的辗转难眠、见花流泪,我们甚至觉得那是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

其实,世间事除了生死,真的还有许多很重要的事。

不关乎生命却关乎精神,不关乎时间只关乎记忆。

慢慢的那种永失去与得不到的事实会变成肉里的一根刺,碰不碰都很疼。

而这,非亲身经历者,不得知。

3

1884年,伊丽莎白嫁给了谢尔盖大公,依照俄国王室的传统她改名伊丽莎白·费奥多萝芙娜,并改信东正教。

也正是在她的婚礼上,伊丽莎白的妹妹阿历克斯公主遇到了谢尔盖的侄子,未来的沙皇尼古拉二世。

当伊丽莎白知道两个人彼此有意之后,开始有意撮合两个人,她的外婆知道后挺不高兴的。

其实伊丽莎白和谢尔盖交往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就不同意,她觉得俄国社会动荡不安,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而俄国人又粗鲁野蛮(战斗民族的彪悍自古就有了)。

她本就对这桩婚事不满,这次又要把最喜欢的外孙女也嫁去俄国女王就更不同意了。

不得不说,维多利亚女王的判断是正确的。

有句老话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多年之后,俄国末代皇后阿历克斯一家被杀害,伊丽莎白公主被活埋,仿佛一切都印证了维多利亚女王当初的判断是多么正确。

可那时的她们是清楚少艾的女孩,对爱情充满了幻想,更何况她们是公主,真的能配得起骑着白马的王子。

年轻人之所以一朝气蓬勃,有的不过是那份赤诚与无畏。

也不得不说当时俄国王室的基因真的不错,不管是谢尔盖大公还是尼古拉二世都是当时的美男子,配得起欧洲最美的公主。

在伊丽莎白的支持下,最终妹妹阿历克斯嫁给了尼古拉二世,成为俄国皇后。

婚后的伊丽莎白和谢尔盖过了一段很幸福的生活。

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都学识渊博爱好广泛,伊丽莎白优雅的谈吐让她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很受当时俄国的贵族圈喜欢。

唯一的遗憾是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因为这件事,坊间一直有不好的传闻,说谢尔盖是同性恋。

可我觉得不像,谢尔盖如果是同性恋大可不必两次求娶伊丽莎白,再联想到威廉二世对谢尔盖的仇视,估计造谣的可能性更大。

谢尔盖喜欢孩子,后来因为他弟弟保罗大公贵庶通婚被流放,他就收养了弟弟的一双儿女。

这是一段安宁的时光,有温暖有幸福有快乐有惊喜,不同于妹妹因为孩子问题整日愁眉不展的窘境,她过得顺遂又美好。


有时候,美好来的太多,就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总觉得天上偶然飘来的乌云总带着风雨,搅乱了天空也搅乱了人心。

4

1891年,骁勇善战的谢尔盖升任莫斯科总督,两人开始了在莫斯科的生活。

莫斯科沉闷又单调,见惯了繁华的伊丽莎白很不适应,很需要丈夫的陪伴,而此时的谢尔盖却分身乏术。他越来越忙,整日见不到人影。

更糟糕的是,谢尔盖性情大变,作为尼古拉二世最信任的叔叔,他被委以重任,开始用残酷的手段镇压俄国民众。

曾经有一次,他把两万名犹太人从莫斯科驱赶出去,民愤滔天,人们恨他,说他是沙皇的爪牙。

那时的尼古拉二世正奉行着残酷的君主统治,皇后阿历克斯因为小儿子阿列克谢的血友病听信妖僧拉斯普京的谗言,把政权搞得鸡飞狗跳,俄国上下民怨沸腾。(这段历史请看链接)沙皇末代皇后,她是维多利亚女王最疼爱的外孙,最后惨遭灭门

阿历克斯和阿列克谢

伊丽莎白劝说丈夫无果,只好跑去王宫劝说妹妹,不要听信拉斯普京的话。

而心里眼里只有儿子的阿历克斯对姐姐的话充耳不闻,冷漠以对。

伊丽莎白很伤心,她临走时对妹妹说“看来我就不该来”

阿历克斯只是冷冷的回答“没错”。

仿佛能预感悲剧,伊丽莎白变得很沉默。可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的碾过,谁也逃不掉。

1905年2月17日,谢尔盖被暗杀。


消息传来,伊丽莎白神情恍惚,整晚抱着两个孩子,诉说谢尔盖和她的故事。

那是她的爱人,一个会给她念但丁的诗集陪她去疗养给她画画像的爱人。

从英俊少年到冷酷的总督,好也罢坏也罢,他从未离开过他,如今,再不能见。

心中悲痛,可她却知道,这一切与丈夫之前的残酷手段不无关系,她公开请求赦免暗杀者,希望能解开这个死扣,化解一分恩怨。

俄国百姓恨透了沙皇的统治,却因为伊丽莎白的慈悲心生感激。

她善良,那是她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精神,为爱者,永爱人。

失去了丈夫的伊丽莎白心如缟素,她褪下华服,把谢尔盖送给她的首饰珍重放好,换上修女的衣服,

从此再也没有那个锦衣辉煌巧笑嫣然的伊丽莎白大公妃,有的只有修女伊丽莎白。

5

尼古拉二世的统治越来越残暴,拉斯普京把俄国上层社会搞得乌烟瘴气却没有人能约束她。

伊丽莎白看着风雨中苦难的俄国民众再也忍不下去,1909年,她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捐了出来,在莫斯科修建了玛利亚修道院 ,用以救济贫苦百姓,她亲自担任院长,不辞辛苦的为苦难之中的俄国民众奔走。

可该来的还是来了,俄国革命爆发,沙俄统治被推翻。统治了俄国300年多的罗曼诺夫王室一朝覆灭。

王室成员惊慌出逃,得知消息的威廉二世生怕伊丽莎白出现闪失,先后两次派人专程前往莫斯科营救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她坚持要留在莫斯科继续救助民众。

多年以后,已经垂垂暮已的威廉二世在信中写到:“大多数男人都无法与初恋结婚,我也如此,永远的失去了黑森的伊丽莎白。”

1918年7月17日,尼古拉二世一家被机关枪扫射集体处决。

第二天,伊丽莎白和其他被关押的王室成员也被布尔什维克党人活埋。

人美心慈的的伊丽莎白在最后一刻仍然坚持为其他人包扎伤口。

好人没有好报,是不是很讽刺。

因为心怀慈悲的伊丽莎白比拿着长枪短炮的尼古拉二世更危险,所以,她不能活。

政治,永远是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事。

遇难后的伊丽莎白,被各方知晓,遗体辗转葬在北京东定门外的东正教公墓,受过她恩惠的犹太人后来把她遗体运往英国,葬在了抹大拉的玛利亚教堂。

在之后的岁月里,她两次被俄国东正教封为“圣人”,她建立的教堂前和英国的西敏寺大教堂前都有她的雕像。

人民还记得她,在她遇难的多年以后,以另一种方式为她正名,那是她努力半生应得的荣耀,是她毕生追求的仁爱和温暖。

6

人一生,是该及时享乐还是应该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伊丽莎白含着金汤匙出生,本可以金尊玉贵的过一生,可她却在母亲的影响下聪明善良、仁爱悲悯。

她继承母亲的遗志,在慈善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甚至比母亲做的更好。

她用实际行动影响了自己的外甥女爱丽丝公主(菲利普亲王的母亲,命途多舛却很善良是以色列人民口中的“正义之士”)并且影响了之后王室的很多人。女王的婆婆,半生流离,一生实苦,却是以色列人民口中的正义之士

至今,俄国民众仍然常去她的雕像前瞻仰,人民记住的她不是那个锦衣华服的大公妃而是简衣素装的修女。


她不同于那个时代的任何一个王室女子的忠肝义胆,宽厚悲悯让她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星般璀璨。

她在等待一个时代,那里有光明、温暖、平等、博爱;

而我们也将永远记得有一个女子,用她的善良温暖了那个黑暗的时代,那是我们永不可弃的美德。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