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王必闩: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是无术、技术、艺术

近日,笔者连续听了多节课,有本学科,有其他学科;有年轻教师,也有资深教师。虽然科目不同,年龄有别,但于课堂教学而言仍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引发了我对于课堂教学层次的思考——如果将课堂教学视作有生命的个体,那么它的发展至少应该经历这样三个阶段。

本文作者: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教研员王必闩

第一,无术。这里的无术并非不学无术之意,而是初教者面对几十双甚至成百双眼睛,不由自主感到莫名的惶恐与紧张,手足无措、杂乱无章。尤其面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或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时更是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应对。毕竟面前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你无法预料他们会在某个不经意间提出什么问题。此时教师蓦然回想当初在大学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似乎都派不上用场,大脑一片空白,我将其定义为“无术”阶段。其实,任何一位从教者都无法跳跃这一阶段,也只有认真经历,敢于面对这一阶段之后,才会逐步成长,日渐成熟。此时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很宝贵。而经验与教训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对立统一、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第二,技术。关于技术,顾名思义,既包含技能技巧,还包括方式方法。毋容置疑,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活,尽管属于脑力劳动。每节课只有45分钟,如何组织教学,并非随心所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念,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流程,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懂得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独立研读教材的能力,对学科教学结构比较熟知,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如视频播放、课件制作、课堂观察、小组讨论、课堂导入、教学小结等要熟练运用,以便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尤其在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背景下,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科教学成绩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所有这些均将课堂教学指向为技术活。于教师而言,必须接受挑战,直至驾轻就熟。

第三,艺术。所谓艺术,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相对抽象的文化。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外显于每一节课当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或教学主张。当然,这里的风格或主张应该是得到学生以及同行认可的,而且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并不是教师毫无章法、我行我素的教学行为。说得具体些,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比较强。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所学,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最终顺利达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深得学生与其他老师的尊敬与信赖。就学生与同行而言,听这些老师的课不仅是一种学习与提升,更是一种启发与享受。即便如此,在实际教学中能达到教学“艺术”层次的教师并不在少数,尽管有些难度或高不可及。

总而言之,倘若为师者没有经历过教学的“无术”阶段,也就不可能体会到教学“技术”阶段的从容与成就感。的确,要想修炼到教学“艺术”的顶端,绝非易事,但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教师善于学习与积累,敢于实践,总结提升。我想到达教学“艺术”的巅峰也是迟早的事,即便最终未能企及,那也是朝着“艺术”的阶段不断迈进。这里必须提醒的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极少有老师一直停留于“无术”阶段,应该说大部分老师集中于“技术”阶段,只有少数教师最终抵达“艺术”层次。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对此,我深信不疑。


编辑:关中小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