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 高效识记短琶音中的“转位”

前言:

新年好,感谢大家对罗兰钢琴教育漫谈的热切关注。

我们在本次第八期分享的教学主题中,将讨论家长朋友们在陪伴孩子练琴时遇到的高频问题 “孩子在练习短琶音时,总是记不住三个主要音的来回变换以及转位规律” 及解决方案。

比如:孩子弹琴时,对具体短琶音中的 “音” 弹奏起来,找得非常慢,犹如小乌龟般在吭哧磨蹭,也还不一定弹奏对。孩子害怕练习琶音,害怕面对这些密密麻麻的音符之间的 “来来回回” ,在练琴的拉锯战中,家长的期待也成为了 “幻影般” 的泡沫。大人再期待孩子能多弹几遍,更是难上加难!

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本期教育漫谈特邀请鲍小雨老师,详细讲述分享她提炼自多次教学实践,广受家长们喜爱的智慧练琴教学方法。

我们期待作为家长、老师的您,在引导孩子练琴的过程中,多一份轻松的心情,共同将孩子练琴的体验,变得更为有趣、生动与开心。

以下,Enjoy:(本文阅读所需时间:6 分钟)

特约撰稿人:鲍小雨

钢琴艺术教育领域(全国)优秀高级讲师


用孩子在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

来搭建“认知桥梁”

很多小琴童在钢琴基础练习时进行到短琶音部分都有些 “畏难”

令老师和家长们特别发愁的事情是:当孩子弹奏短琶音时,他们的小手总会感到 “茫然+无助”,找不到具体的音、找不到弹奏的手位。可爱的TA们,总是会犹犹豫豫、怯生生地勉强在好几秒后才吃力地“挤”出一个音。

家长在旁边看的干着急,但是使不上力帮不上忙。若老师上课时在孩子身边,看着这个情形,也会很着急,恨不得把自己的双手“借”给孩子去弹奏出一串串的琶音。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当出现类似现象,我们在这里为大家提炼出并分享这份非常实用、易引导孩子理解与轻松弹奏的巧妙教学方法。期待各位家长、老师朋友们,陪同这些一旦上了琴凳就坐不住的“小可爱”们练琴时,多一些有趣的互动步骤,让原本紧张的“练琴时空氛围”,多一份效率,多一些开心的状态,使这种愉悦的感觉在大人与孩子之间舒缓流动!


一、姓名方块法

姓名法,指的是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可选用家长或老师的名字作为教学工具进行拓展使用。方便选用三个字的名字来举例,因为正好对应短琶音的三个音。如果不是三个字的姓名,也可运用“小-花-猫”等小动物名称,选择三个熟悉字的组合,即可。

大家会发现下列短琶音,恰恰就是d-m-s这三个音之间的变换与“接力赛”: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将姓名中的三个字与曲谱中的第一小节d-m-s这三个音分别对应,更方便引导孩子对曲谱内三个音的对应理解。同时,我们也可 “请” 生活中孩子喜闻乐见且能触摸到的小方块, “加入” 到孩子对琶音的认知与学习过程。

1、我们先选择红-绿-蓝三个小方块,作为增强孩子理解力的道具,如下图: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2、家长将孩子最熟悉的“妈妈的名字”,依次写在小胶贴内,贴在三个彩色方块上。视觉摆放的顺序是从下到上,呈现出红-绿-蓝三个模块。

(孩子对自己妈妈的名字,有原本熟知的亲切感,所以在这时候作为举例,将会少去很多「记忆压力」)

举例:孩子家长的名字如果是 “李-小-华” ,则在随堂笔记上画如下一个方框: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家长要强调告知孩子这三个颜色以及从下方到上方的纵向摆放是:李-小-华(顺序暂时不能搞错哦)

(未来要看具体孩子的年龄及理解力情况,来考虑是否加入 “原位” 、 “第一转位” 、 “第二转位” 的理解)

3、接下来随着念出孩子妈妈的名字,随手抽出最下面的红色方块,放置在绿-蓝两个方块的上方: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孩子在这样的 “转换” 演示中,将迅速掌握对这三个音空间位置 “变换感” 的理解。

当孩子在我们陪同下多次熟练地 “转换” 这些彩色方块,包括有对自己妈妈名字熟悉的感觉,孩子们对每个小节内短琶音的转位,逐步会有生动的理解,不再是 “死记硬背” 下一个音 “必须” 是什么。

转换后如下图,从下而上,顺序为绿-蓝-红。姓名的顺序也是从下方到上方,看到的顺序为:小-华-李

给孩子告知曲谱中第1小节原本是d-m-s的原位呈现,到了第2小节,也是进行了转位,也就是第一次的 “变形” 、 “变化” 、 “转位” ,称为第一转位。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同理:第3小节的转换,将呈现的图示可看到为含有名字 “小” 的方块,又要从下方被抽出来,要 “飞” 到上方去了: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这时候所呈现的相当于是 “第二转位” 。如果孩子年龄小,可以再等一段教学课时后,再融入此概念。一般来说,用孩子熟悉的生活举例,比如家长的名字,是他们最为熟悉的 “理解桥梁” 。这时候孩子在上述图片转位后,所看到的呈现结果是: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一定请记住的是:叮嘱孩子是从下方到上方看这些音的顺序。


二、由小方块过渡到具体曲谱琶音中 “d-m-s” 的认知巩固

当我们运用生活中孩子熟悉的自己妈妈的姓名进行转换(引用孩子自己的姓名也可以),孩子会对短琶音转位的规律增加一种空间感变化的舒适度。

此时,家长或老师可以请孩子对照看曲谱,巩固进行小方块依次变换的练习动作。例如,当小方块累积的顺序,从下到上是:李-小-华,孩子一边看着现实里的方块叠加的样子,一边请他们看着曲谱里第一小节对应显示的音是d-m-s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同理,变换方块的叠加顺序后,请孩子将目光再转移到书中,看曲谱的第2小节,呈现的音与规律是: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随后,做第三次小方块摆放。方块的顺序从下到上是 “华-小-李” 时,请孩子的目光从方块视角转移到曲谱的第3小节,呈现的音变换规律是s-d-m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通过以生活中能看得见、摸得到的小物品,结合孩子熟悉的具体姓名法中的三个字规律,强化了孩子内心的感知力。视觉化教学的引导融汇曲谱内三个音的 “来回变换” ,孩子逐步理解这些音的变化,将能更为积极弹奏,更有自信心去练习曲谱。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逐步熟悉弹奏曲谱后,大人为了让孩子记忆更为深刻,小方块上的提醒内容随时可以换成字母、动物贴纸等有趣的引导,强化训练小琴童对短琶音手位的深层感知。


三、总结

本期分享的C大调短琶音(三个音)由生活熟悉的物品作为桥梁,搭建到具体短琶音转换规律的学习。在今后,对孩子学习分解和弦琶音(四个音之间的变换),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舒缓刚才高度集中思考的大脑。来看看生活中的立体小方块,可以参考这样的款式,具体颜色不限: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当我前不久为国内钢琴老师进行国际教学法讲座培训后,参培的老师们立竿见影,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大家找来了一小箱立体小方块,并且拍下这样的图片分享给同场次的老师们。在此,也将这最一线、眼见为实的图片,分享给家长与老师朋友们作为引导参考的小教具: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实际上,只要您是有心人,将会拓展与发觉更多熟悉的生活小物,都可以融入到孩子的钢琴学习、乐理学习中来。期待有更多的家长、老师朋友们能够在本期的分享中实践起来,同时随时欢迎在我们的后台留言,期待听到您收获到更多“触类旁通”的积极告知!



专栏作者简介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考“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艺术学科高级讲师

●国家级人民音乐出版社美国菲伯尔国际课程(全国)优秀高级讲师

●上海市“艺术学科双语教学”优秀骨干教师

●上海市“青年艺术教学基本功大赛综合全能奖”优秀获得者

●上海市“新苗杯艺术学科综合一等奖”获得者

●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优秀艺术教学奖项获得者

●荣任中新国际音乐比赛上海赛区评审考官工作

●荣任爱乐国际音乐大赛香港总决赛钢琴专家评审工作

●荣任人音教育美国菲伯尔国际教学水平考核及考官工作

●荣任中国国际BOYA伯牙钢琴艺术节上海评委工作

●荣获香港华人艺术盛典爱乐国际音乐大赛香港总决赛优秀导师奖

●荣获中新国际音乐大赛“钢琴杰出育人奖”

●荣获第六届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国际)

●荣获国际青少年钢琴家比赛(日本滨松)“优秀指导教师”奖项(国际)

●荣获第十九届香港-亚洲钢琴公开比赛由香港钢琴音乐协会颁发“优秀教师奖”

●荣获历届新加坡中新国际音乐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项(国际)

●荣获全国“言子杯”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所培养学生(澳籍)代表澳洲参加奥地利“Vienna YoungPianists”钢琴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并获澳媒体热忱报道


鲍小雨老师潜心钢琴艺术教学研究、踏实致力于艺术创新思维的研发工作。其讲座、教学在丰富中具有深度启发、灵动思考的特质。不仅在国内钢琴教学领域深受国内钢琴师资队伍、家长领域好评,更是深受全国多领域参培学员、教师喜爱的优秀讲师;其专业教学授课,充满深刻教学感染力、具有独特教学气质,是一位能带给老师们深刻灵感与启悟灵动授课能力的优秀艺术教育者!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Roland 罗兰钢琴教育漫谈



欢迎您关注阅读更多Roland钢琴教育漫谈的文章

Roland 钢琴教育漫谈 | 用“符号标记法”引导孩子开心练「哈农」



欢迎将钢琴教育漫谈中精彩的干货文章

分享及收藏

Roland钢琴教育漫谈专栏

传递智慧的教育力量

感谢您的关注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