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最伟大的领袖:拉喇嘛·益西沃的身世和传说

吐蕃王朝崩盘后,属民不堪忍受战乱之苦,掀起了席卷全藏的暴动风潮。

在暴动属民的打击下,曾贵不可言的王室贵胄流散四方,在遥远的西藏边疆建立了一系列小王朝。

其中,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曾孙,沃松王系后裔吉德尼玛衮,流落至象雄故地。在当地首领的支持下,建立绵延600余年的古格王朝。

我们必须要看到一点,古格王朝所以能在阿里立国弥久,并非第一代CEO吉德尼玛衮一人之功。

真正奠定古格王朝气韵和游戏规则的,是在西藏历史上耀眼夺目的拉喇嘛·益西沃

益西沃对古格王朝的贡献、藏传佛教的贡献毋庸置疑,但其身世却长期存在争论。

他究竟是谁的儿子、他究竟是兄弟二人中哪一个,是长期困扰学者们的谜团。

一、身世之谜

吉德尼玛衮在即将老去时,为避免吐蕃王朝二子夺位自相残杀的覆辙,将偌大国土裂土分封给三个儿子贝吉德•日巴衮(简称贝吉衮)、扎西德衮德祖衮

其中,二儿子扎西德衮被封为布让王,管辖布让(今普兰)、古格亚孜(今尼泊尔木斯塘)。

史籍中关于扎西德衮的记载很少,只能大概推测其在位时间约为公元950-975年。

扎西德衮王国的核心在布让(普兰县),其王宫便是那座建成时,曾有神谕降下的估卡尼松宫(即普兰的嘎尔东城堡遗址)。

虽然扎西德衮的王朝,被后世称为古格王朝,但我们必须清楚,古格王朝的核心最初在布让,而非今古格王宫遗址所在地扎不让

扎西德衮的王号几乎可以肯定是古格王,而应该布让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古格只是王国的一个附庸。

扎西德衮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柯热松额

因循惯例,扎西德衮将两个儿子分封为布让王古格王

所有藏文史籍都记载,兄弟二人中,有一个放弃了王权,带着两个儿子皈依了佛门,并被赐法号拉喇嘛•益西沃

“拉”在藏文中是“天”“神”的意思,所以也可称为“天喇嘛”、“神上师”

拉喇嘛•益西沃在古格大力推广佛教,修建了著名的托林寺,选派青年才俊去克什米尔和印度学习佛法。

基于这些贡献,益西沃成了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传的发起人和旗手。

但益西沃的身世,却在藏文史料中陈述不一。

首先,他的父亲究竟是扎西德衮,还是祖德衮便长期争论不休。

记载为扎西德衮之子的史籍有《红史》、《汉藏史集》《娘氏宗教源流》

认为是祖德衮之子的则有《雅隆尊者教法史》、《佛教史大宝藏论》、《贤者喜宴》、《西藏王统记》

这些都是藏学研究的经典依据,却莫衷一是,真令后世学者抓破了头皮。

所幸,近来发现的古格宗教领袖古格·阿旺扎巴所著的《阿里王统记》对此有相关记载。

古格·阿旺扎巴作为格鲁派(黄教)高僧,长期在阿里地区传教,并成为托林寺改宗格鲁派后第一任寺主,其所著的《阿里王统记》,可认为是古格前期历史记述中最具说服力的史料。

在《阿里王统记》中记述:“君上扎(西)衮娶王后桑噶玛,生二子:柯热、松额,松额一名赤德松祖赞。兄柯热治普兰,弟松额治古格。”

由此可知柯热和松额的父亲是扎西德衮无疑,且书中还给出了松额的另外一个名字——赤德松祖赞

这是其他藏文史料均未提及的,带有鲜明吐蕃特点的名字,在吐蕃王朝的赞普中,拥有类似名号的赞普还有好几位。

另外,《阿里王统记》中明确明地指出弟弟松额益西沃,并称之为“喇嘛菩萨益西沃”。

这也解决了长期困扰藏史学者的,益西沃究竟是谁的问题。

后来藏族学者尊胜,在古格王宫遗址大威德殿壁画题记中发现,壁画正中的是拉喇嘛·益西沃,其下第一个画像标明是兄长柯热

既然兄弟二人同在一幅壁画中,并确定了科热是兄长,那么正中所画的益西沃必是弟弟松额无疑,这也与《阿里王统记》中的记载可互相印证。

古格壁画

二、舍身护法的传说

扎西德衮去世后,兄弟二人分别在布让、古格为王。

随后,弟弟松额的经历,成为西藏佛教故事中一个悲壮的史诗传奇。

据说,松额自幼便对佛教拥有浓厚的兴趣,在古格为王期间,他着力推动古格王朝的佛教事业,在公元996年建成了阿里地区第一座寺院托林寺,并授子托林寺1000克(土地面积的计量单位)的耕地、牧场以及土地上相应的属民,来满足寺院僧伽的日常需求。

同时,他还资助选派了21位青年才俊,携带大量黄金前往喀什米尔和印度学经、延请高僧前来弘法。

松额派去的青年因水土不服,绝大多数殒命途中,只有大译师仁钦桑布和小译师布让•勒贝西绕学成回国。

随后,松额还邀请了75位班智达(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在托林寺组建了庞大的译经院。

这座译经院在大译师仁钦桑布的领导下,翻译、校订显教经典17部、论33部、密教经典108部,将之收录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之中。

其所编译的密宗经典被称为“新密”,与吐蕃时期传承密宗经典(“旧密”)相对。

晚年时,松额为了提升佛教的社会地位,毅然携二子皈依佛门。

他将王位交付给柯热,在仁钦桑布的剃度师堪布•益西桑布面前受戒为僧,获赐法号拉喇嘛•益西沃

关于他出家的因由,教法史众口一词的记载,是因阅读了吐蕃王朝弘扬佛教的历史,产生了更加强烈的信仰。

其中《汉藏史集》上说益西沃是“在后半生时,看到先辈们的文书,心生悔悟,发愿按照祖先的例规弘扬佛法

《贤者喜宴》则说“益西沃因阅读先祖史籍,心生愁绪,遂出家为僧。”

出家后的益西沃,为能获得更多黄金用于延请高僧,决定亲率军队远征突厥葛逻禄国

葛逻禄国也被称为葛逻人,其国家位于喀什米尔地区,信奉伊斯兰教。但事与愿违,远征以失败告终,益西沃在战争中被俘。

益西沃被俘后的经历,后世教法史料中可谓史不绝书。

从最早的简单记述“11世纪其国王杀死了拉喇嘛•益西沃”,发展到《青史》(成书于公元1476年)中“拉喇嘛•益西沃虽已将王位交出,仍率军与克什米尔突厥族交战,失败被俘。突厥人将其囚于狱中,对他说道:“你如果能放弃佛教信仰,则从狱中将你释放;如不这样,则拿等同你整个身体重量的黄金来赎你出狱”。

到《新红史》(成书于公元1538年)中演进为“此后,为了迎请阿底峡而往寻黄金时,他被卡洛王捉获。(益西沃)想到:如果由阿里用众多黄金赎身,那将有碍于迎请阿底峡事。想罢,遂不准赎身,为此,(益西沃)为了佛法而舍命。”

等到二百年多年后的《土观宗派源流》(公元1801年)中,延续了之前史料的记述,并再次演进为“因想收集更多的黄金,再遣人往迎。遂亲身前往采金,不料为伽尔劳王所执。益西沃之侄降曲沃收集了很多黄金,往赎其叔,遭到拒绝,遂为伽尔劳所害”。

但这并不是益西沃这段经历的全部,在西藏的民间传说中,这段传奇被演绎的更有故事性。

据说,年迈的益西沃率兵攻打古格西方的穆斯林国家葛逻禄,以索取黄金,不幸被俘。

葛逻禄国王亲自面见被俘的意希沃,好言相劝道:“如能放弃佛教,改宗伊斯兰教的话,可以免您一死。”

益西沃态度坚决:“不!”

噶洛国王又说:“或者,用您同等身重的黄金赎身,亦可免死。”

益西沃仍然不改其志:“不!”

葛逻禄国王只好遗憾地说:“那么,您就只有等死了。”他派人以火炙烤益西沃的脑门,欲使他愚痴。

消息传到古格,举国为之震惊。全国上下一齐动员,尽其所能地筹措黄金,为此甚至向僧侣、属民征收黄金税,待筹集到与益西沃身体等重的黄金之后,益西沃的侄孙降曲沃携黄金前往葛逻禄,营救老人。

但葛逻禄国王并没有放人,继而提出苛刻的条件:“你们的黄金还差与他头部等重的分量,快快回去筹集吧,不然,这老头就没命了!

降曲沃含着眼泪去狱中与老人告别:“我将立刻赶回占格,筹足黄金便来救您出狱”。

益西沃怒斥侄孙道:“我遭受酷刑,已是一个废人,救我何益?回去告诉国王,将赎取我的黄金带到印度,迎请阿底峡大师到阿里古格传教,弘扬佛法。”

降曲沃再三恳求不过,只好挥泪而别。

最终,舍身求法的益西沃平静的引颈受戮,死后遗体运回古格,安葬于塔中。

年近六旬的阿底峡大师,被益西沃的献身精神所感动,于1042年启程前往古格弘法。

据说在他动身之前,他的本尊及其座前空行母曾经告诫他,若去西藏,将减寿30岁。

但阿底峡坚定地回答:“只要对佛法和众生有益,减寿何妨!”

古格红殿壁画

阿底峡尊者到达古格时,已经继任“拉喇嘛”尊号的降曲沃带着300人队伍,身着白衣、骑白马,专程到距古格一日马程外的玛朗寺迎接,迎接的队伍手持各种仪仗,夹道欢迎阿底峡尊者的到来。

这场盛大的欢迎仪式被永远的记录在古格的壁画之中,为了迎击尊者,还专门制作了黄铜长号“筒钦”

从此后,每逢盛典吹响“筒钦”便成为西藏佛事的传统。

在益西沃的推动下,古格王国成了藏传佛教最繁盛的地区,俨然位居整个西藏宗教的领袖地位。

益西沃在弘佛上的巨大贡献,导致其身上出现了众多的宗教包装。

以至于大家会误以为,古格的佛教复兴仅凭他一己之力完成。

下一篇,我们来讲讲《拉喇嘛·益西沃身上的佛教包装!》


参考书目:

《古格王国-西藏中世纪王朝的挽歌》_霍巍;

《荒原古堡;西藏古格王国故城探察记》_张建林;

《试论古代西藏阿里地域概念的形成与演变》_黄博;

《分裂时期的阿里诸王朝世系—附谈阿里三围》_尊胜;

《畏惧噶逻:西域葛逻禄与西藏古格王朝的传说与历史》_黄博;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