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后传》: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分析,孙悟空并不是绝顶聪明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爱看剧的小十六。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颠覆认知的干货文。

拿《西游记后传》与《西游记》相比,后传中对孙悟空的人设做出了巨大改变,不外乎有以下两个方面。

  • 其一,孙悟空自成佛之后,法力高强了不少。除却如来,无天与燃灯古佛之外,世上再无一人是孙悟空的对手。
  • 其二,在《西游记后传》中,孙悟空不知比之前聪明了多少倍。特别是在唐僧拯救了众神之后,满天神佛全都听从了他的号令。

其实,孙悟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绝顶聪明,而是孙悟空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人。

想要锻炼出如悟空一样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并非想象般的困难。

所以,我将从《横向领导力》中的内容入手,再结合孙悟空瞒过无天,击杀六耳猕猴这段剧情,由浅入深地解析,我们该如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如何锻炼?

在《横向领导力》一书中,对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详细的描述。

如果你要分析问题的处理方式,那么你就需要运用到饼状图。

为了方便记忆,我将处理问题的流程分解成了四个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 是什么:保持中立的态度,搜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
  • 为什么: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 做什么:罗列所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要在意质量与可行性,前期尽可能多的想出方案。
  • 怎么做:在所有的方案中,小心谨慎的选择操作方案,然后大胆去做。

解释完了如何培养思维能力,接下来我们结合剧情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前情回顾

无天统领了三界,但是天道有命数,他的统治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十三年。

想要长期的统治下去,他就必须杀了佛祖的转世灵童,或者毁了17颗古佛舍利。然而,茫茫人海中,只有孙悟空有本事可以找到所有的舍利子。

于是,无天心生一计,将自己手下的妖魔全部变成了天上的神仙,而自己则化身为了佛祖,将佛祖的转世法身当作妖魔转世,再利用孙悟空找到灵童,最后悄无声息的杀了他。

但是无天的计谋,最终还是被悟空识破了,他不仅没有得到灵童,反而还赔了夫人又折兵,让自己的心腹大将六耳猕猴命丧黄泉。

孙悟空识破无天诡计,论搜集信息的必要性

孙悟空找到乔灵儿之后,他并不清楚他的真实身份。

灵儿生性善良,怎么看都不像是魔头的转世。

于是孙悟空心中生疑,用乔灵儿的衣衫变成了他的模样,将他带去了灵山找佛祖对质。

这样,他才得知了乔灵儿的真实身份。

而此时,无天则打伤了孙悟空,将他与猪八戒(六耳猕猴变得)关押到了佛祖昔日的成佛之地——灵鹫洞。

为了从孙悟空的口中得出灵儿的下落,六耳猕猴建议放出孙悟空。

于是六耳猕猴化作燃灯古佛的模样,偷偷的放走了悟空,并随他一同回到了花果山。

谁知黑袍穷追不舍,孙悟空与猪八戒迫不得已,只能躲到花果山的密道里。

外面有黑袍的重重包围,身边还有六耳猕猴乔装的八戒正虎视眈眈的看着灵儿。悟空再也忍无可忍,于是果断地拆穿了六耳猕猴的身份。

孙悟空拆穿猪八戒是六耳猕猴幻化的理由有二:

  1. 猪八戒虽然懒惰,但是生性善良,绝对不会滥杀无辜;而眼前的猪八戒,对人心狠手辣,曾经数次想要结果了白莲花和灵儿的性命。就这一点可以看出,猪八戒的身份可疑。
  2. 在取经的路上,猪八戒便意志不坚定。如果遇到强劲的对手,猪八戒也不会与对手硬碰硬,而是会私下商议着分家的事,从此各走各路;而眼前的猪八戒,则是一直在询问灵儿的下落,而且还劝孙悟空向无天投降,将三界拱手让人。这与猪八戒的性格相悖。


孙悟空与猪八戒亲如一家,如何不知道他的性格为人?

所以,孙悟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聪明,只不过掌握了搜集信息的能力罢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要想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有以下几种途径:

  1. 基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总结。
  2. 与同事或者上级,在沟通和反馈中得出信息。

分析问题是关键,选择方案也重要

在孙悟空拆穿了无天的诡计之后,只有六耳猕猴变化的猪八戒没有显出原形。

六耳猕猴这样做的原因无需赘述。

因为他知道孙悟空是聪明人,保持猪八戒的形态,无疑就是他给无天上了最后一道保险。

即使自己没有在无天的身边,都还是可以利用猪八戒的形态,向孙悟空套取灵童的位置所在。

六耳猕猴聪明,但是孙悟空的头脑自然也不笨。

在灵山的时候,悟空可以说得上是身入虎穴。

想要活着走出灵山,孙悟空只有以下几种选择。

  • 要么跟着猪八戒一起打出灵山,但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以卵击石。
  • 要么假意听从无天的安排,静观其变,灵活处理。

在只有这两种选择的情况下,孙悟空聪明的选择了后者。

因为他知道,无天想要得到灵童下落,他就不能伤害孙悟空。

长期的把孙悟空关押在灵鹫洞里,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想要达到找到灵童的目的,那么无天只能选择欲擒故纵,然后再派遣黑袍等一众妖兵暗中追击。

只要自己离开了无天的视野范围,无论无天派出多少的人马,他们都绝不是孙悟空的对手。

正是因为孙悟空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所以他才能轻松地骗过无天,最后还拆穿了六耳猕猴的真面目。

因此,我们可以再次得出一个结论:分析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小心谨慎的选择有利于我们自己的策略,则显得更加重要。

坚定不移的实施方案,但也少不了随机应变

拆穿了六耳猕猴的真面目之后,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被无天等人打伤后,其实孙悟空很快便复原了。

明明孙悟空的战斗力远胜六耳猕猴,为什么他还要假装身负重伤,带着他一起回到花果山呢?

正如孙悟空自己所说,假装自己受了重伤,只不过是为了让求胜心切的六耳猕猴露出马脚。

当时,孙悟空的处境腹背受敌,天界的满天神佛都被无天所控制,就连身边的猪八戒都是被人假扮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完全没有办法从别人的口中得到有利信息。

所以他就只能通过假装受伤,然后从六耳猕猴的口中套话。

原来六耳猕猴之所以可以重生,是因为他的灵魂漂浮过的弱水,来到了黑暗之渊,在这里遇到了无天和黑袍。

因为他的长相神似孙悟空,所以无天不仅让他重生,还让他做了他的黑莲圣使。

既然如此,那么守在外面的黑袍就一定知道黑莲圣使的真实身份,于是乔装成黑莲,就更能取得对方的信任,从而救出灵儿。

随后,孙悟空三下五除二杀了六耳猕猴。

再把自己变成了六耳猕猴的模样,将灵儿送到了黑袍的手中。

在黑袍放松警惕之后,孙悟空再次打开了机关,令黑袍手中的一众妖魔全都掉进了陷阱。

此时黑袍的手下人数大减,灵儿生还的几率便又大了许多。

杀死六耳猕猴不是最终的目的。

孙悟空最终的目的是要保护灵儿,找到17颗舍利子,再是迎接佛祖重回灵山,使三界再次恢复到往日的宁静。

在这部电视剧中,孙悟空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方说灵儿被无天活捉,后来救了诸天神佛之后,自己也被无天打成了重伤,还被关进了火炉里,被无天煅烧出了16颗舍利子。

无论他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总是在不断的重复着: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一套逻辑处理模式。

关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作用

与其说孙悟空聪明,不如说他是真正的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方式。

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再到南无大圣舍利尊王佛。

《西游记后传》无疑就是孙悟空的职场晋级之路。

掌握了处理问题的套路,对我们自身的晋升之路也有极大的好处。

同理,这样的推理方法,也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琐事,都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的思路,将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划分。

怎么做,也就是按照先后顺序排布,最后加以实施。

按照这样的模式思考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也能成为像孙悟空一样,拥有超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

对于我这篇干货类影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哈利波特》人物篇:斯内普,一个震撼远大于憎恨的人物

重温《哈利波特》:斯内普对哈利的爱贯穿了7部,居然到死才洗白

《唐山大地震》:与电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让人心痛

《西游记后传》:处理好了这三个细节,无天成魔的剧情会更精彩

蜀山派数一数二的高手,明明离道最近,却偏偏因她而坠入了魔道

《西游记后传》开篇三集,为何不直入主题,却要先给泾河龙王翻案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