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上市——从香港股市意外获益聊起

小邦财商系列原创

好友前两天转发了蚂蚁金服即将在香港和上海IPO的消息,重点是,他说错过了前两年猎头找他应聘蚂蚁金服的一个项目管理职位,当时面试时有聊到期权的事。

为好友感到惋惜的同时,大家聊起了最近的香港股市,一致觉得科技类股票前景可期。

瑞幸造假丑闻——摧毁和催化

已经无需再多说瑞幸造假丑闻的细节和故事主角的众生百态,但还是要重复一个事实——

这个丑闻摧毁了美国市场对在美上市的、或者广泛意义的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信任。

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美国监管立马收紧上市规则,例如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IPO规模不得低于2500万美元等,同时也也出现了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一些负面的法案,使得大环境出现了不少挑战和压力。

一如任何事物的发生总有好坏两面,美国这一些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意外”使得香港股市受益,催化了一波回归潮。

回归(homecoming)

自2020年6月,网易和京东是最早两家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拉开了回归的序幕

网易在6月11日筹集了27亿美元,京东在6月18日筹集了39亿美元。

据说,百度和携程也正在考虑香港二次上市的可能性。

而非科技类的股票,例如在纽约上市的快餐集团百胜中国也在讨论香港二次上市。

2019年11月当阿里在香港二次上市时,筹集了近130亿美元的资金,短短不到一年就上涨了30%,但也并没有引发这次的回归潮。

阿里香港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9988.HK)

稍微熟悉股票的朋友可能会听过好几个词,除了二次上市,两地上市,交叉上市,以及一级上市。

一级上市(primary listing)——最常见的,也是最基础的

指是一家公司股票在某一个证券交易所上市,其股票交易主要发生在此证券交易所。

通俗点说,那个证交所就是这家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的”大本营“。

有些朋友可能比较直观的觉得哪国的公司就应该在哪国的证券市场上市,大多数情况也是如此。

不过,对于一些大型公司而言,选择在哪里上市是一门相当有挑战性的技术活。

对于一家享有市场声誉的且前景不错的公司,需要考虑自己的筹集资金的目标,证券市场的总体体量,资本市场的流动性,甚至证交所的商誉等等。

例如,美国证券市场规模大,市盈率高,行业齐全且稳定性好,资金充裕,影响较大,知名度高,是通过发行存托凭证融资的理想场所。

能在纽交所上市可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可信度,使全球的投资者都认可并购买。

因此,对于任何首次上市的公司,找对的交易所以及市场是非常基础而关键的策略之一。

除了阿里当初没有在国内上市,而跑到了香港和美国股市,大家可以找找其他例子。

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分散风险并再融资

虽然说纽交所、伦交所等国际知名交易所提供可靠的融资交易保障,但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

这次瑞幸的丑闻导致的美国监管收紧就是风险之一,并且可能对长期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回归香港作二次上市就可以分散风险,并且实现再融资,扩大现金流。

对于投资者而言,二次上市为公司股票增加了更多参考信息,提供了更多不同市场对于同一家企业的分析和看法,这种额外的信息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进而推高股票价格。

二次上市有不同的方式,例如美国的存托凭证(ADR,American Depositarv Receipts),这里就不重复网上一些专业的介绍了。

两地上市(dual listing)——重在”同时“

相对于二次上市里有个”前后“两个市场的情况,两地上市指的是在两个不同的证券市场同时上市。

熟悉的例子有:

H股,在香港、纽约同时上市,或者香港、伦敦同时上市。

B股,在国内和新加坡同时上市,国内和伦敦,或者国内和美国。

这样做的目的不难想象,例如为了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股票的流动性等。

发行的股票可以是不同类型或者同类型的,例如:

在香港发行H股,在国内发行A股,不同类型的股票在不同市场同时上市。

同一家企业通过ADR方式在另一个市场发行相同的股票,就是B股。

交叉上市(cross listing)

笼统的讲,交叉上市就是泛指一家企业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市交易,能理解上面讨论的二次上市和两地上市大致就清楚什么是交叉上市。

回到港股的讨论,觉得前景可期有至少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科技股帮助港股多元化,截至6月底,香港共有2,48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7.9万亿港元,但里面只有163只科技股,包括阿里和腾讯在内的科技股权重低于8%,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二、相对于美国市场,香港靠近内地,沪港通等渠道可以让更多内地投资者参与,这对投资者和公司都是利好消息。

#港股# #美股# #阿里巴巴# #蚂蚁集团IPO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 #股票投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