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着头颅的画坛巨匠——荷兰艺术家伦勃朗的跌宕人生

| 大雨798

伦勃朗败给了时代,却始终高昂着头颅。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年)是欧洲17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艺术史上的巨匠。

《戴金盔的男子》(布上油画 纵67.5×横50.7厘米 柏林国立博物馆藏)模特是伦勃朗的哥哥,疑为其学生所作

在伦勃朗跌宕起伏的63年人生历程中,共创作了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刻版画和多达2000余幅素描。而其肖像画中自画像就有100多幅,伦勃朗可能是历史上给自己画肖像最多的画家,前无古人。


伦勃朗自画像 1628年


伦勃朗的肖像画,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光线只照亮面部的四分之三,其余部分则隐藏于黑暗之中,这样的人物肖像给人以稳固庄重的感觉。他的这种肖像画技法,被后人借鉴到人像摄影上,因此而得名“伦勃朗式用光”

伦勃朗光Rembrandt lighting是人像摄影中独特的一种布光效果。


伦勃朗《身穿黑衣的女子和男子》1633年

伦勃朗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堪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从天而降的光”——是伦勃朗作品的典型特征。伦勃朗对明暗光影的处理方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家截然不同,由于他自己对戏剧的偏爱,采用深黑褐色或浅棕色为背景,将光线如聚光灯般自上而下投射在画幅的主体部分,如同舞台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站在暗黑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面部。

所以也有人说,“他是用黑暗来描绘光明。”

《西缅赞美之歌》 1631年

24岁的伦勃朗自作蚀刻版画(1630年),风趣、俏皮、羁傲不逊呼之欲出

少年得志(1620-1640)

伦勃朗1606年生于荷兰小镇莱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个磨坊的小业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伦勃朗有8个哥哥姐姐(其中两个夭折),而他从小就显露出天资聪颖的特质。

1620年,14岁的伦勃朗便被莱顿大学录取,但他对学校的专业并不感兴趣,于是便果断离开莱顿大学,还好父母默许了他的我行我素,找到当地的一个风景画画家,潜心做学徒3年学习绘画。

1624年,18岁的伦勃朗只身去往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历史画家皮尔特拉斯特曼(pieterlastman)门下进修了半年,自觉羽翼已丰的伦勃朗年底回到家乡莱顿,与发小简·利文斯开了一个美术工作室,两个对绘画抱有远大报复的年轻人,创作了包括蚀刻版画、素描、油画等20多件很有水准的作品。

康斯坦丁·惠更斯(荷兰作曲家 1596.9.4 - 1687.3.28)

1628年,荷兰作曲家、诗人兼外交官康斯坦丁·惠更斯爵士(Constantijn Huygens,1596 - 1687)到莱顿做文化访问时,发现了这两位年轻有为的画家,并对他们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利文斯在创作上异于常人,在创作上非常大胆,而伦勃朗以其稳健的洞察力和生动的创作激情超越了利文斯……”。一时间两个年轻的画家声名远扬。

《两位长者在争论》 1628年

简·利文斯与伦勃朗的合作关系持续到1631年,伦勃朗搬到阿姆斯特丹,利文斯去往英国。

伦勃朗《霸王妖姬》 1628年

令伦勃朗一举成名的《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局部 1632年

1631年,伦勃朗认识了艺术品经销商亨德里克·乌伦堡(Hendrick Uylenburgh,1587–1661),二人很快建立了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商业伙伴关系。乌伦堡在1926年买下了位于阿姆斯特丹一处街角的荷兰著名肖像画家科尼利斯·范德沃特(1576-1624)的艺术工作室,伦勃朗随后搬进了乌伦堡的工作室专职创作。经由乌伦堡的宣传运作,伦勃朗的作品颇受阿姆斯特丹上流社会的认可,他所画的神话、宗教题材油画供不应求,连续不断的富人肖像画订单也蜂拥而至,画价不断攀升。声名鹊起的伦勃朗还开起了绘画培训班,昂贵的学费并未阻止慕名而来的崇拜者。自此至1640年,伦勃朗的创作进入辉煌的鼎盛时期,经济收入也如日中天。

安娜和盲人托比特 1630年

1933年的一天,令日后伦勃朗魂牵梦绕的女人出现了,她就是乌伦堡的侄女莎斯姬亚·凡·乌伦堡(Saskia van Uylenburgh,1612-1642)。比伦勃朗小6岁的莎斯姬亚,出身上流社会家庭,父亲是弗里斯兰省首府的市长,弗拉讷克大学(University of Franeker)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律师,家境殷实。在如此优渥的家庭背景下,莎斯姬亚自小便生活无忧,接受着贵族式的教育。不幸的是,在她7岁和12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离世,后由姐姐抚养长大。因为年少时家庭的变故,造就了莎斯姬亚独立勇敢,颇有主见的性格。当一位年长狡猾的弗里斯兰人向她提出求婚时,她明白对方只不过觊觎她的家庭财产,于是果断拒绝。她一边努力学习一边耐心等待着,她喜欢结交艺术家和知识分子。1633年,21岁的莎斯姬亚与两位画家朋友一同前往阿姆斯特丹拜访叔叔亨德里克,没想到在这里邂逅才华横溢、桀骜不驯的伦勃朗,二人一见倾心,27岁身材矮挫的伦勃朗对长相乖巧的莎斯姬亚更是相见恨晚,为自己能得到小姑娘的芳心欣喜若狂。

伦勃朗速写《莎斯姬亚•凡•乌伦堡艺术家的三天新娘》1633年

这张画在牛皮纸上的肖像速写,是伦勃朗为莎斯姬亚画的第一张画,现藏于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画中的莎斯姬亚头戴装饰着鲜花的草帽,右手拿着一朵小花,略倾身向前,左手扶面,眼睛深情的凝视着自己的心上人,沉浸在幸福中的伦勃朗画完这幅速写后,动情的用荷兰语写到:

“……这是在我和妻子订婚后的第三天 1633年6月8 日,我妻子21岁那年所画……”

《莎斯姬亚肖像》 1635年

订婚期满一年后的1634年7月22日,伦勃朗与莎斯姬亚回到新娘的家乡弗里斯兰的莱瓦顿,在当地的圣安娜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唯一遗憾的是,伦勃朗的家人均未到场,后来的文献档案中除却母亲帮他们办理结婚证书的记录外,未找到任何有关于此的蛛丝马迹。我们只能推测,羁傲不逊的伦勃朗在此前已经与他的家人甚少来往,亦或是伦勃朗的家人对这位出身没落贵族、花钱大手大脚的儿媳并不认可,好在莎斯姬亚的家人对此并未介意。前面提到的莎斯姬亚那两位画家朋友还有莎斯姬亚的独眼叔叔亨德里克·乌伦堡都一起出席了两位新人的婚礼。

《浪子寓言中与莎斯姬亚的自画像》 1635年

婚后,伦勃朗夫妇二人又回到阿姆斯特丹的叔叔家。名利双收的伦勃朗,新婚燕尔,手头宽裕。1935年,在妻子莎斯姬亚怀第一个孩子时,搬到了阿姆斯特丹租金昂贵的富人区——新多伦大街,夫妇二人过起了优越、奢华的富人生活,真是如日中天的幸福生活。

《莎斯姬亚扮作的花神》(1635)现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扮作花神的莎斯姬亚》(Saskia got up as Flora)完成于伦勃朗和爱妻的新婚之年,画中的莎斯姬亚身着华丽的金绿色刺绣长袍,小腹隆起,左手中捧着着一簇盛开的鲜花。现实生活中,莎斯姬亚的确怀有身孕。

所谓世事无常,造化弄人。1635年12月,莎斯姬亚十月怀胎,生下了他们爱情结晶的第一个孩子,为纪念莎斯姬亚的父亲,给这个孩子起名:荣布塔斯。锦上添花的喜悦刚刚持续了两个月便戛然而止——这个儿子在两个月时夭折。不幸接踵而至,1638年7月,以伦勃朗母亲名字起名的女儿可妮莉娅,未满月便离世,再次令二人悲痛欲绝,这给他们的生活蒙上一层不小的阴影。

阿姆斯特丹乔登布里街(Jodenbreestraat)4号伦勃朗故居

伦勃朗故居内部陈设

伦勃朗故居内部陈设

精神上的打击,似乎进一步加剧了伦勃朗在金钱上的挥斥。1639年,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市区一条叫犹太人宽街的街道,看上一幢价值不菲的四层豪宅,毫不犹豫的斥1.3万荷兰盾巨资买下。这就是现今的伦勃朗故居——乔登布里街(Jodenbreestraat)4号。伦勃朗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这栋豪宅共有9个房间,有6间作为画室,其中除了主人收藏的丢勒、荷尔拜因、拉斐尔、韦切利奥等大师的油画作品,还有如鳄鱼、海螺、象牙头骨、犰狳、刀剑、长毛、珊瑚等等各种天南海北、稀奇古怪的东西。

伦勃朗《手持红花的莎斯姬亚》1641年

中年危机(1640-1648)

在他们居家迁入新居的第二年,1640年7月29日,莎斯姬亚又诞下一个女儿,伦勃朗为其再次起名可妮莉娅,未成想悲剧再次降临,不到一个月,这个女儿也亡于襁褓之中。接二连三的不幸让我们可以想象,莎斯姬亚在她生命的这几年中作为一个母亲所经受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绝非常人所能承受。

1641年,年初,莎斯姬亚又怀孕了,这次夫妇俩倍加小心,怀胎十月,9月22日,儿子提图斯来到这个世界,令人欣慰的是他健康的活了下来,给这个三次遭受丧子之痛的家庭带来了转机,伦勃朗夫妇对提图斯呵护有加,因为他寄托着画家未来的希望。

1642年,刚刚燃起生活希望的伦勃朗,即将经历他此生最痛不欲生的一次重大变故。

6月14日,身体虚弱的莎斯姬亚,伦勃朗此生最爱的女人,提图斯的母亲,离开了令她一见钟情的丈夫,离开了她还未满周岁的儿子,离开了这个她曾描绘美好蓝图的家庭,在即将到来的30岁生日之前,撒手人寰。

《戴着红色帽子的莎斯姬亚》完成于1642年

莎斯姬亚的离世,对伦勃朗造成了极大地打击,面对生活的阅历和现实的坎坷,让伦勃朗的画风开始转变,他不再创作描绘生命喧哗的戏剧场景,转而专注内在焕发的沉静光彩。静默的深沉,取代了夸张的姿态。

《夜巡》 油画 1642年 363×437厘米

伦勃朗的《夜巡》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是一幅由16个保安队员出资定制的大尺寸油画,目的是想颂扬保安队员英武出警的群像,每个人都想要自己形象得到醒目的展现,而伦勃朗无疑从世俗中发掘出了英勇出征的伟大,主次分明的绘制出了一幅名垂青史的杰作,并非事主理想中的“集体照”。因此招致对方的群起挞伐,且拒付酬金,逼得伦勃朗不得不诉诸法庭,结果闹得满城风雨,画作被弃之如敝履,引来众人的不解与嘲弄,声誉和订单都一落千丈,昔日的光辉从此烟消云散。

《夜巡》局部放大

“我并不想指责那些人,他们认为我太高傲,不肯改变画法。然而实际上,我是真的改变不了而已。因此,我只得固守自己的路线,固守到走进济贫院或坟墓为止。”——伦勃朗

自从妻子莎斯姬亚抛下幼小的儿子离世之后,时年36岁的伦勃朗心绪没落、一蹶不振,好在家中有保姆盖尔杰·迪尔克斯抚育未满周岁的提图斯,并照料着家务与伦勃朗的生活起居,方才维持着这个残缺家庭的运转。比伦勃朗小4岁的盖尔杰,出生在荷兰北部一个小渔村的渔民家庭,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不会读也不会写,24岁时嫁给一位水手,结婚第二年丈夫就在一次出海捕鱼中遇险,只身一人的她便来到阿姆斯特丹给人当佣人,恰巧莎斯姬亚生产,于是应聘来到伦勃朗家做保姆照顾产妇与婴儿,没想到一年后这个家庭发生变故。也许是因为遭受现实打击、心绪寥寂,伦勃朗在盖尔杰这里得到了一丝慰藉,这个保姆成了事实上的家庭主妇。二人就此生活在一起,但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有前妻莎斯姬亚家族的原因,伦勃朗并未打算以这位保姆续弦。据说,她并不是一个美丽的女人,“……身材矮小,但外表丰满……”

这幅《浴女》画的是伦勃朗原来的女仆亨德里奇,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伦勃朗再一次的家庭动荡,起因大约是在1647年,为了更好地照料家务,伦勃朗又雇了一名女仆亨德里奇·斯托菲尔,1646年,在她20岁时,作军人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阵亡,后母亲再婚,这个孤单的少女只得自食其力,来到画家的工作室兼住宅做女佣。

《犹太新娘》(1658)现藏于荷兰国立博物馆

晚年凄凉(1648-1669)

虽然21岁的亨德里奇也没接受过文化教育,但她具有37岁的“保姆”盖尔杰所不具备的优势,举止优雅、文静细腻、青春貌美,而且她对已6岁的提图斯宠爱有加,这一切令“保姆”盖尔杰心生嫉妒,逐渐地,两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冲突不断升级。盖尔杰进一步的鲁莽行为导致了她被伦勃朗解雇。恼羞成怒的盖尔杰一纸诉状将伦勃朗告上法庭,息事宁人的伦勃朗只能花钱解决——于1649年10月23日在法庭上与盖尔杰达成和解协议,他每年支付给她200荷兰盾生活费,直至1655年,因盖尔杰被判曾经盗窃莎斯姬亚的珠宝,被判进教养院5年。而此案控方的证人,正是亨德里奇·斯托菲尔。

伦勃朗自画像 1655年

1648年后,亨德里奇便和伦勃朗、提图斯过起了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1654年,阿姆斯特丹的教会得知二人的这种关系,对此提出指控,又因伦勃朗的非教徒身份不了了之,但此事闹得流言蜚语,使得当时身处没落的的画家不胜其扰。

亨德里奇 1659年

1654年10月30日,亨德里奇为伦勃朗生下一个女儿,伦勃朗又再次固执的为这个小女儿起名可妮莉娅,几星期后,女婴夭亡……

伦勃朗的儿子提图斯 1657年

1658年入不敷出的伦勃朗,只得以1.1万荷兰盾贱卖那幢生活了20多年的房子,带着亨德里奇和他的画具、颜料,租住到阿姆斯特丹郊区洛森格拉什的一所破屋,虽然生活极度窘迫,但他仍未停止手中的画笔,继续坚持创作,画风不改……

“我的前半生只是别人眼中的巅峰,后半生才算活出真实的自己。”——伦勃朗

亨德里奇·斯托菲尔于1663年7月去世,时年37岁,被安葬在阿姆斯特丹韦斯特克的一个租来的坟墓里。她很可能是当年席卷整个城市鼠疫的受害者,这个瘟疫持续了两年多,葬送了该市10%的人口。

1668年,伦勃朗的儿子——年轻的画家提图斯去世,年仅27岁。

1669年伦勃朗画下了自己最后一幅自画像

1669年10月4日,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在凄凉中陨落,享年63岁。10月8日,他被安葬在阿姆斯特丹韦斯特克的一个匿名租用的坟墓里……

虽然他被他的时代所抛弃,然而他,却始终高昂着自己的头颅!


「 唯美品鉴 」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关注,谢谢!


唯美温情的女性光辉,拉斐尔、安格尔、布格罗人物油画的不凡展现

冷军: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画中人的静水流深创作欲的波澜壮阔

维纳斯般纯净美丽的波希米亚女孩儿——威廉•布格罗唯美油画作品

唯美主义风格下的完美人体油画|艺术大师威廉•布格罗的悲情人生

静水流深,唯美物语——普罗旺斯蔚蓝海岸|滨海卡涅的印象雷诺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