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庐,惠安匠师打造的闽南华侨豪宅

在闽南乡间,若是看到体面的老宅,问起当地人是谁盖的?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惠安人!”即便是在新加坡,谈起闽籍人士兴建的华族传统建筑,都说当年是从闽南请来的工匠,石雕是惠安的。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在他们眼里,惠安工匠盖的房子是高品质的象征。


好的作品越来越少见了


然而,想要多了解些惠安工匠的事,知道的人就寥寥了。即使在学界,有关惠安匠师的研究也不多,最出名的是惠安崇武溪底村的大木作匠师,被称为“溪底派”。带着满满的好奇心跑去溪底村,心一下子就空落落了,与大多数闽南乡村一样,村里挤满钢筋混凝土的楼房,留存下来的老房子极少,也谈不上精美,让人扼腕感叹:“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溪底村已经是遍布新楼


惠安有什么好侨房值得参访?询问当地朋友,大多摇摇头说:“看侨房要去晋江!”晋江华侨的富裕与侨房的绚丽,在闽南是出了名。可是,新加坡有那么多惠安籍华侨,惠安又有那么好的工匠,难道没有什么好的侨房?几经追问,尚艺古建的陈总说,他朋友在辋川的老宅听说不错,是新加坡华侨寄钱回来盖的。


辋川的吾爱吾庐


央求陈总介绍,开车去惠安县城接了陈先生,一同前往他家参观。陈先生在教育界服务多年,擅长书法,对与自己同龄的老宅有着深厚情感。他说:“我家的房子不大,也不出名,但是艺术品位很高,你去看了就知道!”车子驶入村庄,停在一处宅邸前,甫一抬头,看见门楼上四个隽秀的字——“吾爱吾庐”,想起千里之外狮城的“吾庐”,心安之处都是家。


剪粘装饰的山花


走进前埕,这是一处干净清爽的人家。洋楼建筑规模不大,三开间的主体紧凑,两端为八边型作法,一层石造、二层木构,有宽大外廊,色彩跳跃的是巴洛克山花上的剪瓷雄鹰与狮子,墙堵精湛的石雕工艺,楹联题刻皆为名家题写,二楼的木构架更是极尽巧思,很难想象这是惠安乡村一户普通华侨的宅邸。


条石砌筑的院墙


当年在新加坡做小生意的惠安华侨陈马意,欣闻长孙出世,决定在老家兴建宅邸,虽然有侨汇支撑,以陈家当时的财力,难以做到如此上乘的建筑。问起建房的历史,陈先生笑着说:“我父亲不厉害,但他结交了很多厉害的工匠朋友。”性格随和、待人慷慨的陈父,任由匠师发挥所长,他们则竭尽所能打造出一处精品。


好宅好风水


忆起当年的惠安匠师,许多人的文章书法颇有造诣,由于长年在外行走,养成开阔的眼界,惺惺相惜交往的多是文化名流,他们彼此较劲不服输,总要展现最高的技艺,留下传世的作品。谈及古风不再的今日,同行的溪底派大师王世猛幽默地说:“当年的工匠是不服人,现在的是不服钱!”


影雕


陈先生父亲的宽厚个性与艺术品味,为家人打造了一处风水流畅的宅邸,滋养着平和的人家。1978年,他的祖父从新加坡返乡安老,如今他那九旬高龄的母亲笑语盈盈地接待我们,如这宅邸一般温润如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