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三做三不做”,可缩短孩子哭闹的时长

三周岁的孩子,今天都开始踏入幼儿园了。原本蛮担心孩子会哭得天翻地覆的,结果,妈妈太自作多情了,孩子只是对于分离不太习惯而已,丢他进小朋友堆里,一会儿就玩开了,下午接回家的时候,还说:明天还去上幼儿园。

入园时,老师说:“你们家长放心,孩子哭哭是正常的。除非是那种性格很外向的,特别调皮捣蛋的、爱欺负小朋友的,第一天不哭,反而开心得很。”

在没入园之前,一群宝妈一起聊天,“幼儿园靠谱吗?会不会被欺负呀?”“孩子会不会吃不饱?他还不爱喝水呢?”“我前阵子看新闻,都不敢送孩子上幼儿园了,幼儿园又不给我们家长看监控,这可怎么办?”

在上幼儿园前,肯定是需要考察一番的,选择口碑好的、办学时间长的幼儿园提前去幼儿园瞧瞧,不仅是看看幼儿园的环境,更是要观察老师对待小朋友的态度,并且跟老师多聊聊天,以此来判断老师的性格及教育风格。

事实证明,父母有时比孩子更焦虑,并且会把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原本孩子对幼儿园并没有太排斥。

父母的这三个做法无疑使得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切记“三不做"

1、送孩子上幼儿园时,父母长时间停留在教室门口,不放心地张望。孩子看到父母担忧的表情,自然也会产生“幼儿园不是什么好地方”的想法。

2、担心孩子哭闹,时不时地去偷看孩子。有些家长明明回家了,在家里还老想着孩子会不会闹着不吃午饭、有没有吃饱……

3、还有的父母爱凑热闹,喜欢凑在教室门口跟其他家长讨论。最好就是头也不回就走,跟孩子约定好接送的时间,比如吃晚饭前来接你,具体一点的话就是你吃完午饭,睡了午觉之后、做下游戏或吃了水果点心后,妈妈就接你回家。

如何减轻父母的焦虑情绪呢?”三做“:父母需要给自己做三个思想工作。

1、孩子的哭闹只是由于分离引起的,对陌生环境、陌生的同学、老师的戒备心理。等熟悉新环境、新朋友了,自然会融进幼儿园的生活。

2、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也有独处的需求。我们不可能一直捆绑着孩子的手脚,他们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观点,有主见、甚至不听父母的建议。幼儿园就是孩子独立自主的第一次尝试,父母需要鼓励,而不是束缚孩子。

3、一般情况下,有着正常的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一个月左右就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果能给孩子建立新的依恋关系,那么孩子适应得会更快些,比如跟小朋友结伴而行。如果一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间还未能适应,家长们就需要寻找原因,问题出在幼儿园还是孩子身上呢?

另外,在孩子刚开始适应幼儿园的阶段,父母不要喋喋不休地追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比如:你在幼儿园有没有哭?小朋友欺负你没?老师对你好不好?

避免负面的影响情绪的话语,而是更多地引导孩子分享幼儿园的趣事,可以拿起相关的幼儿园系列绘本,跟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做个对照。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放学去接他,他手里拿着一个棒棒糖,心情还挺美的。“老师还给你们一人分了一个棒棒糖呀,幼儿园还不错呀,你们还教了什么歌,唱几句听听……”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家长们该放手了,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交友与分享、学会独立与规则。


我是@橙子育儿讲堂 多平台原创作者,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育儿、有趣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更多精彩文章:

父母做对4点,宝宝入园适应快,早点准备孩子少遭罪

孩子上了小学跟不上,不是因为智商,而是幼小衔接没有做到位

日本教育太“无情”?孩子长大却很受用,有五点值得中国家长学习

李玫瑾直言:孩子有没有出息,不看他的智商,要看他的情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