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强竞争环境“以弱示好”,那不科学

“职场‘不科学’”系列,之二十三


有些人认为“只要我表现得弱一些、表现得没有攻击性,那别人就会喜欢我,就不会再拿我当对手,不会来攻击我”。

但现实,往往离愿望很远。

那些在单位表现得“我讲道理,我很努力”的人,不仅没得到尊重、理解与保护,反而招来许多不愿意讲理的人。

曾有个女同事,异常的能干、异常的聪明。

但她有个问题,就是太过软弱

她还有个问题,就是外形太过出众

她觉得自己一没背景二没保护者,且一个单身女人长得太过漂亮,在单位怕是不好活。

她认为要想在单位好好活,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低调做人——尽可能地宽容、忍让,不得罪任何人。

她这么想了,也这么干了,但结果,却完全不是她想象的那样。

她的宽容、忍让,并没有感动、或迷惑任何人——尤其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在那个绝大多数人精明无比的单位,她的那点小心思、小伎俩,瞒不过任何人的眼。

瞬间,那些“精明分子”,明白她除了“努力”,其他啥也没有。

接下来,就是花样百出、全无下线的伤害了。

担心她爬太快的,就挖坑、找事、不配合,甩锅、推责、制造事端;

对她心怀嫉妒、又找不着抓手的,就中伤她,造她的谣,说她“作风不正”;

想打她主意的,就各种的挖坑、各种的想办法,试图把她“顺利拿下”。

总之,绝大多数人的行动,是赤裸的、毫不掩饰的。

没有人怕她,没有人担心被她“识破”,更没人担心会遭遇报复。

很快,她在单位“大名远扬”,简直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

她的工作,一度行进困难。

她的“同事关系”,简直糟透了。

甚至经常在半夜接到几个不知所谓的男同事的电话,说要“到你家聊聊”。

她想不通。

想不通自己万般的忍让,却换不来基本的和平;

想不通自己一心为公、全意扑在工作上,却换不来基本的配合与理解;

想不到自己一向干净,却换不来个“基本干净”。

她迷茫了,不知自己错在哪里。

在单位这个地方,绝大多数人不接受感化

单位,是个比社会还社会的地方。

毕竟在社会可以“冷冷地一笑”,

在单位,却要被动纠缠于诸多利益、诸多算计,以及诸多的“人心”里面。

既然是“被动纠缠”,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迎头赶上,以“适应环境”。

“适应环境”的最终,就是冷漠,以及“绝不接受感化”——随意接受感化的那些人,基本都被打倒在名为“竞争”的墙下。

没几个人生来就不是好人,这只是“适应环境”的问题。

在狼群中装小羊羔,那结局只有一个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激烈的单位”待得久了,自然也就变得激烈起来。

如果只是在单位平庸地、毫无光彩地活着,不激烈也无所谓。

但如果想要做一番事业、有一番收获,且“已有了光芒、吃到了集体的肉”,却依然表现得不激烈,那必定会引起许多人的愤怒——与觊觎。

在许多“公平只能围着自己转”的人眼中,“争取自己的权益(或想要的)”,用什么手段都不过分。

别在强竞争环境“以弱示好”,那不科学

单位再大,资源也有限,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且“满意”这种情绪一经满足,就有下一个、以及无数个“不满意”跟在后面。

在“普遍不满意”的心理加持下,“手段百出”的内部斗争,便不可避免——只不过分主动与被动而已。

单位的资源越少、平台越差、机会越单薄,斗争就越激烈。

在这种激烈的斗争环境中“示弱,以求和平与发展”,那只能说没参透“竞争”的真正含义。

在“竞争之地”,没人会为“弱”而让步,但绝不缺少因为“弱”而前来讨便宜的人。

总之,在复杂的职场,“来自宽容的试图感化”,更像是小孩的游戏,而不是成年人的规则。

若在单位已“更多地挤压他人利益”、“更有可利用价值(或可垂涎之处)”,那应该适时放下“以德服人”的幼稚想法。

莫要在人性复杂、各争利益的地方求“社会普遍道德”,那不科学。

别在权力失控的单位谋求“工作能力方面的发展”,那不科学

领导弄个新人放旁边“明学习、暗取代”,结果被他反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