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是如何打发寂寞的?这本书简直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一个人,如何把休闲时光利用好,这恐怕跟他的生活品质有很大关系,古往今来如何打发寂寞无聊,这是对人性的一个考验,不过在300年前,一位中国文人就这个问题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康熙十一年其实是很平淡的一年,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一年值得纪念,因为有两本重要的著作在这一年先后诞生:一本是是查继佐所传,记录南明历史的《罪惟录》,据说查继佐是金庸先生的先祖,他曾经被牵涉进清初一个著名的案子——庄廷鑨私刻明史案,这件事后来还被金庸写进了《鹿鼎记》里。其实这本书也是一部私修明史,只不过查继佐运气比较好,把书藏在夹壁墙里,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辛亥革命之后,这本书才公布于世,直到现在都是研究明史的一部重要史书。

另外还有一本书,也是这一年诞生的,它的命运就非常幸福了,叫《闲情偶寄》,可能你会觉得“帮闲文学”并不值一提,不应当载入文学史册,毕竟这种闲书没人看也没太多文化内涵。但它和袁枚的《随园诗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差不多。可是它非常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从出版的那年开始,绝对就是畅销书,300多年来一直是广为流传,虽然在后来几十年当中,有段时间被列为毒草,成了禁书。

这本书究竟怎么个好法呢?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里介绍说:“十七世纪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重要部分,专事谈论人生的娱乐方法,叫做《闲情偶寄》,这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这个享乐主义的剧作家又是幽默大师人,讲了他所知道的一切。”,我们都知道林语堂是一个非常讲究生活情趣的人,且说这本书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文字中的李笠翁正是《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号笠翁,名字读来都是那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中国自古以来最杰出的江湖文人中,李渔无论如何都应排进前三,日本的文学大纲里就曾把李渔和屈原、李白、杜甫这些人,并称为中国二十一大“文星”

李渔写过不少的文字,诗词文集就更不用说了了,而且他还是《芥子园画谱》这本书的策划人兼出版人,300多年来这本画谱,不知启蒙了多少大家成就了多少大师,他的那种文字之美对后来民国文人影响也非常深远,不仅熏陶和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这样一些散文大师,而且对我们今天的人,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也是有着一个很好的指引

书中内容有点像现在的随笔,短小有趣,而且长知识,比如在这本书里面,他谈到“睡眠”这一章不仅非常详尽,而且很有意思,引人入胜,甚至让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李渔老师给我们这些喜欢熬夜的家伙,敲的一记警钟:

苟劳之以日,而不息之以夜,则旦旦而伐之,其死也可立而待矣,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翻译过来就是,白天劳作熬夜,不好好的休息,那么天天劳累,天天疲乏,离死就不远了。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你要相信,自从有了电灯之后,人类的睡眠大幅度缩水,上床不睡觉,玩手机、看电视,时间一长,各种疾病包括亚健康,把人整的是人不人,鬼不鬼的。所以,早睡早起才是人正常的作息。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舍得,舍不得》|人生就是一场“舍得”到“舍不得”的修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