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大国的觉醒:一战前的印度

对二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未来这个小小的头条号会成为头条里面二战资料最详细的资料库。

均势可以说是人类外交策略极为重要的选项之一,作为一个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又极具潜力的国家,印度可以说是当今国际关系之中最为重要的筹码,而印度,也十分享受这种作为各方势力博弈工具的过程,利用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寻求着跻身于一流强国的出口。

1909年的英属印度,粉色区域为英国直接控制的土地,黄色区域为土邦

早在殖民地时代,为了对抗世界头号强国大英帝国,法、俄两国就曾考虑过以威胁大英帝国最为重要的殖民地印度为筹码,来削弱日不落帝国的实力。但此时的大英帝国恰逢最为鼎盛的时期,所有试图指染印度的图谋,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1909年英属印度及周边国家

坚固的堡垒最终只能从内部攻破,英国人虽然对印度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但也慢慢的将印度带入到了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同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革命的点点星火首先在那些留洋海外,开眼看世界的印度人群之中点燃,并慢慢的在扩散到了印度本土。但此时印度的宗主国英国,为了能够有效统治这片面积和人口都要超自己的富庶土地,实行的是以挑拨离间为核心的间接统治策略,除了英国人直接控制的十三个省之外,印度超过五分之二的土地上,竟然有七百余个土邦在英国的严密监视之下统治着这片土地,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在文化和思想上割裂当地人民,英国人更是围绕这里固有的宗教矛盾和种姓制度大做文章。英国人的统治策略可以说是大获成功,那些燃烧起来的点点火光,在大部分时间里或各自为战,或相互争吵,从来没有想过将印度革命建立在统一的目标和纲领之下,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印度革命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1918年的甘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严重的削弱了大英帝国的实力,印度上层社会的精英们也在混乱的世界之中寻找到了自己独立的机会,一部分人试图以支持英国的态度,来赢得印度的自治的地位,而另一部分人,则谋求着获得德国的支持来取得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胜利,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食言而肥的英国人并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反而是收紧了对殖民地的控制,而德国的失败,也让那些已经取得一些支持的团体逐渐的销声匿迹,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在19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的由暴力转向为了平和,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形势。


服役于英国军队的郭尔喀士兵

虽然南亚次大陆的革命浪潮暂时得以平复,但对于大英帝国的任何一个对手而言,激起印度的动荡绝对是最有利可图的一个选项,毕竟一旦英国失去印度,那么对于大英帝国的国际地位来说,无疑是一场海啸般的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革命输出的苏俄、蠢蠢欲动的日本,甚至是忍辱负重的德国都对这颗女王皇冠上的明珠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然而已经在南亚次大陆深耕了近百年时间的大英帝国,自然不会给予自己对手任何机会,因此,除了印度本土涌动的独立暗潮之外,大英帝国依然牢牢地把控着对自己而言自己最为重要的殖民地。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战资料局的头条号,更多二战资料持续归纳、整理和放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