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与抵制:印度第一部女同电影《爱火》挑战传统禁忌引发骚乱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美国DVD版封套

加拿大籍印度女导演迪帕·梅塔Deepa Mehta其最主要的三部作品分别为《爱火/火艳Fire》(1996)、《大地/地球Earth》(1998)、《祸水/月亮河Water》(2005),这三部作品又合称印度三部曲。分别以性别、民族主义、及宗教为主题,由于拿的是国际资金,迪帕·梅塔大胆挑战印度传统禁忌,唤醒时代意识。

《爱火》在印度电影史上是第一部公开描述了同性恋关系,也是第一部关注女同的电影,从而引起当时许多右翼保守分子的不满和抵制。影片拍得很迷人,缓慢的节奏,美丽的音乐,两个漂亮的女主角,如诗如画。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剧照

《爱火》描述两位中产阶级的妯娌拉答(莎巴娜·阿兹米Shabana Azmi饰演)和丝塔(兰迪塔·达斯Nandita Das饰演)被传统的家庭角色所束缚,各自因生育问题、丈夫出轨而对婚姻失望,逐渐从对方身上获取慰藉,终于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彼此相爱。电影中甚至有露点、自慰的情节,让印度保守份子愤怒到撕毁海报、大闹放映场所,并引起了很多争论和骚乱。

在印度,男同性恋是非法的,而女同性恋则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印度的一位保守人士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即使我们假设女同性恋的确存在,又为什么非要把它拍给人们看呢?这再恶心不过了。”

一位妇女说:“这部电影是对印度人的侮辱。我们宁可去坐牢甚至牺牲生命,也不能让这种东西公开放映。”其他人点头附和。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剧照,莎巴娜·阿兹米Shabana Azmi(右)和兰迪塔·达斯Nandita Das(左)

《爱火》早在1996年就已经摄制完成,但由于题材敏感,迪帕·梅塔担心国内的电影审查机构将其“枪毙”,于是采用了“迂回战术”:先在海外发行,然后回国公映。由于这部英语片真实地反映了印度女性的悲惨地位,批判了包办婚姻的弊端,尤其是大胆刻画了女同性恋者的生活,在海外发行反应颇佳,并获得14项国际大奖。

当迪帕·梅塔带着《爱火》回到印度时,官方审查机构很痛快地放行,一个镜头也没剪,包括片中的一些半裸画面。

当时在公映前几个星期,德里、孟买等大城市的街头到处可见《爱火》的广告宣传画。正式上演后,反映热烈,尤其是女性观众,人们认为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状,提请人们关注女同者的存在。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导演迪帕·梅塔Deepa Mehta

可是一个月后,一伙原教旨主义分子突然在德里和孟买发起了灭“火”行动:他们冲进影院,捣毁橱窗,撕下广告宣传画。一时间,所有影院都不愿再放映《爱火》,当时的印度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也决定重新评审这部电影。

发动这场“灭火”行动的是谢夫辛那党。它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执政党,也是当时印度执政党人民党的盟友。该党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色彩,在印度有“道德警察”之称。其发言人说:“女同是对印度文化和文明的破坏,严重地威胁我们的社会体系。”

在印度的电影界,道貌岸然和强烈肉欲都普遍存在,因此,对电影审查的争论也是司空见惯的。在20世纪70年代,唇吻都曾引起强烈的争论。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剧照

《爱火》的导演迪帕·梅塔穿梭于印度和加拿大之间,每当迪帕·梅塔回印度的时候,当时的印度最高法庭就会指派保镖来保护她。迪帕·梅塔对政府重新审查《爱火》的决定表示遗憾。“信息广播部部长重审电影的决定正中了那些人的下怀。”迪帕·梅塔说到,“他实际上告诉人们,通过不法手段可以达到目的。这不是民主。我们生活在一个法西斯的国家。”

《爱火》对妇女的传统家庭角色的挑战得到了女权运动人士和许多未婚妇女的支持和欢迎。“令那些人害怕的不是对女同的描写,而是妇女选择的权力。这对一个由男性统治的社会来说,是极其可怕的。”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剧照,这就是电影中的亲吻画面,让印度那些道德派极为震怒

面对威胁和支持,迪帕·梅塔说。“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暴躁的男人和欢欣的妇女在一起。他/她们都随时准备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而斗争。这部电影力图探讨受别人压制、受传统束缚的人们的选择、欲望和心灵。我没想到它会引起这么大的骚动。”

“‘这种关系在印度是不存在的’是我经常听到的老调。当我举出我们的文学、绘画、以及雕塑中描述‘这种关系’的例子时,我又被指责为捏造。我真被搞糊涂了!如果我们能够对话,人们就会知道,惹怒了这些中年男子(年轻的和老年男子都很支持《爱火》)的,不是对女同关系的描写,而是他们害怕《爱火》会触动丈夫们的现状,害怕妇女对自身的角色产生疑问。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加拿大DVD版封套

“总的来讲,印度妇女很热情地支持《爱火》,因为它揭示了社会中的虚伪,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展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秘密。

“一方面,有人感谢我触发了男女之间的‘对话’,而另一方面,许多男人指责我破坏了他们幸福、‘安全’、美好的婚姻。”

《爱火》的主演、扮演拉答的著名演员兼政治家莎芭娜·阿兹米承认人们有权对影片表示抗议,但不应采用暴力。她愤慨地说:“这令我觉得心痛。是谁在大谈而特谈道德?正是那些烧抢破坏的暴徒。”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中的主演莎巴娜·阿兹米Shabana Azmi

曾荣获已故法国总统密特朗颁发的人权奖的莎芭娜·阿兹米,是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在印度国会和联合国都任有职务。此外,她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共拍摄了一百多部电影。她很感谢她的家庭和丈夫的支持,使她能够从“妇女的传统责任中得以解脱”。

“同性恋的生活在印度很艰难。”莎芭娜·阿兹米说,“父母包办的婚姻比比皆是。有人因为是同性恋而被指责无法胜任其工作。”

谈论到《爱火》的制作,导演迪帕·梅塔这样说:“我一直想拍一部关于当代中产阶级印度人的故事,揭示他们的脆弱和缺点,描述一个令人无法置信的、非常戏剧性的、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传统势力与独立的渴望、个人的声音之间的矛盾。”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中的莎巴娜·阿兹米Shabana Azmi说出自己内心的欲望

有三亿五千印度人属于正在扩大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生活就像《爱火》中的卡普尔家庭。他们也许没有经历过剧中角色的忧虑和抉择,但他们所具有的困惑是一样的──即性角色的困惑。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妇女的形象是虔诚、尽职、和忘我的,而现代的印度电影则把妇女刻划为性的对象。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情节很简单,人物特别简单的电影。因为简单更容易投入。

一个女子爱上另外一个女子的主题,贯穿了从头到尾。初识,慢慢接近,挣扎,接受,热恋,抗争,平淡而真实。而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印度家庭里,女子的毫无地位和备受忽略。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中的兰迪塔·达斯Nandita Das性意识正在觉醒

既然女子得不到丈夫的爱,那也只能找能理解自己的人了,还有比同在一个家里的美丽媳妇更了解自己的么?

电影里不止一个地方介绍了印度的习俗,比如结婚对象不是自己可以挑的(所以弟弟喜欢的中国女子不能进门,这就造成弟弟对老婆爱理不理的),比如老公死了老婆要被投入火中以证明爱的忠贞(在导演迪帕·梅塔另外一个电影《祸水》中更集中的表现了寡妇的悲惨生活),女人不能挑选自己结婚的对象,更不能忤逆丈夫的意愿。

这样的一个社会,出现女子爱上女子这样大逆不道的故事,怎不让印度男人火冒三丈。

电影《祸水/月亮河Water》(2005)剧照

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很容易让人闷。两个女人间的故事如果放到现在21世纪20年代应该也算什么新鲜事了。

而《爱火》的精彩处却正是在这么简简单单的故事里,导演迪帕·梅塔的处理恰到好处,令观者一点都不会觉得闷。而两个明星莎巴娜·阿兹米和兰迪塔·达斯的演出也是熠熠发光。能演出这样一部至今在印度依然无法上映的电影,是需要勇气的。好在导演迪帕·梅塔和主演们都是不怕暗杀的威胁,而且都没有损害她们各自的名声。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剧照

饰演拉答的莎芭娜·阿兹米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道了,本人还是一个政治家哦。气质非凡,举手投足都像女神一样端庄气派,这样的一个女子,年轻的女孩对她爱慕就显得合情合理。

“把这些矛盾和困惑通过影片反映出来,是我拍摄《爱火》的主要原因。尽管《爱火》有其特定的时代和空间背景,但它的感性内涵是普遍的。传统束缚与个性表达的矛盾存在于各个文化中,《爱火》把它具体放置于印度社会之中,而对我具有吸引力的,是这个故事发出了超越了地理和文化疆界的共鸣……”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剧照,兰迪塔·达斯Nandita Das(左)和莎巴娜·阿兹米Shabana Azmi(右)

导演迪帕·梅塔接着坦诚,“妇女,尤其是印度妇女,经常要经历许多隐喻式的考验才能证实自身的人性,就象剧中丝塔所遭受的火的审判一样。我曾亲眼目睹我的家族中很多妇女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经受这样的考验。我们妇女有选择权吗?如果有的话,我们为之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

迪帕·梅塔作为当今影坛上最富争议性和煽动性的导演之一,在《爱火》中以浓厚的政治意味和大胆的反抗精神而备受世人关注,她向来偏好以一种旁观的角度来探讨印度历史文化的冲击。

电影《爱火/火艳Fire》(1996)印度版海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