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精神卫生日 | 失眠、抑郁、老年痴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翻来覆去一小时都睡不着、情绪低落万事不爱、人到老年性情大变……你想过这些是精神健康出了问题吗?它们背后的失眠、抑郁与老年痴呆又有着怎样的复杂关系呢?今日(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近10亿人患精神障碍,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物质满足之余,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精神世界。

>>失眠与抑郁的纠葛

作为睡眠方面的专家,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于跃,每天都要面对不少睡眠障碍患者。其中,有因腺样体肥大呼吸不畅夜夜哭闹的四五岁儿童、有学习业绩压力下辗转反侧的青年人、有早上四点就起床溜达的老年人,他们都有共同的困扰——失眠。



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通俗讲,失眠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在睡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躺上床闭着眼,超过30分钟还睡不着。”于跃告诉四川手机报记者,良好的睡眠是正常生活的前提,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失眠或者睡眠质量不佳,使人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下降,增加患高血压、猝死的风险等等。

于跃还强调,失眠是抑郁症诊断的生理指标之一,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中6成都有失眠问题!“临床上,往往很难分清楚患者是先抑郁还是先失眠的,但二者会让人走进恶性循环。”于跃举了个例子,青年小王失眠了,第二天上班没精神,业绩下滑受了批评,晚上回家躺在床上,白天的不快涌上心头,难以入睡,第二天上班脑子更不灵光,业绩继续下滑,他压力倍增,晚上更睡不着……

于跃介绍,睡眠时长因人而异,大多数人一天要睡6-8个小时,少数人睡三五个小时就够了,只要第二天日间功能不受损伤,精神满满就行。但若失眠后出现头昏脑胀、驾驶困难、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时,就该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了。

>>抑郁是老年痴呆的“帮凶”

阿尔茨海默病,大家俗称“老年痴呆”。这是一种慢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退行”,顾名思义就是人的倒退--记忆力衰减、语言出现障碍,甚至于穿衣如厕都不能自理。数据显示,全世界每3秒钟就有一位新发痴呆患者,我国目前的老年痴呆患者已经超过1000万。



“目前老年痴呆的病因还不清楚,但通过研究发现了十余种可能导致痴呆的危险因素。”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万姝指出,抑郁正是其中一项致痴呆的危险因素,而老年痴呆后期常伴发精神行为异常,就包括抑郁、情感淡漠等。

万姝向四川手机报记者回忆起自己接诊过的张婆婆。张婆婆尽管年过六旬,但身体硬朗,精神十足,悉心照顾上幼儿园的孙子。但后来家人发现张婆婆带孩子没那么上心了,也不健谈不爱与人说话了。张婆婆随后就医,考虑有抑郁情绪。在此后的一年间,她记性大不如前,多次忘带钥匙、多次烧糊锅,最终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万姝所在的记忆门诊。经诊断,张婆婆这是患上了老年痴呆。

“痴呆症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但针对危险因素开展早期干预或预防,可降低或延缓痴呆的发病。”万姝提醒,痴呆的预防,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干预,从优生优育,到青少年时期接受全面的教育,成年时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老年阶段维持丰富的社交网络……都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

万姝还强调,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预防老年痴呆方面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睡眠可促进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臭名昭著”的β淀粉样蛋白与老年痴呆息息相关。

>>睡个好觉,睡眠卫生很重要

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小吴是个典型的夜猫子,常常刷手机到凌晨一两点,平时又爱喝奶茶咖啡,晚上睡不着但又想着第二天要七点起床上班,就吃各种促眠保健品,到周末就补觉,常常睡到第二天下午……小吴的做法遭到于跃的否定。于跃建议,要拥有好睡眠,需讲究睡眠卫生,做好以下几点:

1、规律睡眠,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开始入睡,不提倡周末补觉。

2、营造好的睡眠环境,比如没有噪音、强光、卧具舒适。

3、做好自身的准备。比如不能太饱或太饿、不喝咖啡浓茶。在床上不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比如看书看手机,这容易使人神经系统兴奋,不要相信“睡前反思自我、总结得失”的毒鸡汤,不要把情绪、问题带上床。

(四川手机报 黄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