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用墨点画出烟雨潇湘700年后,莫奈用类似画法颠覆了美术界

真正艺术家是最讨厌千篇一律的,哪怕有了朝廷建立了画院,北派山水流行的时候,也有人跳出来搞自己的个性化创作。

谁这么标新立异?

当然是出身高官之家,不愁吃不愁穿,生性不羁的“米颠”——米芾以及他的儿子米友仁啦!

《米芾拜石图》

米芾我在《被董其昌推崇为王羲之以下第一人的书法家,竟是痴癫之人 》一文中已有介绍,他的生平我就不再赘述了。

反正米芾的书画都是以不蹈前人为标榜。他虽然曾学过董源的画法,但他觉得并没有从中寻找适合表达的东西。所以他从董源的披麻皴中,提炼出了点的画法,又根据他自己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中的树木山川,形成了自家独有的“米点山水”画法。


披麻皴


米点皴

这种点点的画法又被称为“落茄皴”或“米点皴”,事实上就是一种以点代皴的写意画法,特别适合表现江南烟雨景色。

米芾把这种画法自称为“墨戏”,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要知道在米芾之前,山水画都是崇尚传神地描绘自然山川景物,米芾这种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的风格,实际上是对北宋末画院中的“形似”、“格法”的一种反叛,他更注重抒情诗意和文人情趣,追求神似,而不是为了逼真写实而精描细绘。

不过米芾的真迹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幸好还有他儿子米友仁的作品传世。

米友仁是米芾的长子,字元晖,高宗时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学士,人称“小米”(雷军要不要考虑用米友仁做形象代言人?)

虽然做了官,但在艺术上还是被他爹给“带坏了”——米友仁画山水“其风气肖乃翁”,也是“点滴烟云,草草而成”。

米友仁最出名的传世之作是《潇湘奇观图》。

《潇湘奇观图》

《潇湘奇观图》纵19.8厘米,横289.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以前山水画家大多用的是画绢,但《潇湘奇观图》采用了宣纸作画,所以墨色的吸收和晕化就非常充分。

米友仁充分利用了宣纸的特性,用大笔触泼染水墨,墨随笔走,在大笔涂染的块面中,加以纵、横、落茄等各种点,辅以连勾带擦的线条。通过笔与墨的有机结合,以浓淡不同的墨晕地表现出烟云变幻,使米氏云山兼具滋润和沉郁的特色。

这种画法使得所有的景色都显得“发虚”,但这也正好抓住了江上云山重重,雾气变化莫测的感觉。

正好现代人用照相机也拍了这一张《我梦见我迷失在了潇湘图卷里》,大家可以对比看看像不像。

洪磊《我梦见我迷失在了潇湘图卷里》

700多年后,法国的画家莫奈用类似的技巧画出了晨雾笼罩中的法国港口,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引起了世界美术史的重大革命。


[法]莫奈《日出》

米友仁的传世作品并不多,这是因为他做官后自重身价,画的画连亲朋好友都很难得到,所以有人就写诗嘲讽道:“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不肯与闲人。”

——这里有个“无根树”稍微解释一下:就是米友仁画的树基本是没骨画法,不勾线,直接一两笔就画成树干,而且根部融入土石之中,所以叫“无根树”。


《潇湘奇观图》中的无根树朦胧山

正是这种被称作“无根树、朦胧山”的米氏山水一改中国画重线条的传统,以墨色见重,晕染见长,更具有写意性和抒情性,使山水画多了些“文人墨戏”的意味,划时代地确立了文人画的审美视角和情感意境,吸引了更多的文人墨客参与绘画创作,大大提升了中国画的艺术水准和文化意境。

现在,还有一幅《云山得意图》被认为是米友仁的作品,我就不解说了,大家自行欣赏。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