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葡萄,人类文明也许将会残缺

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的中国,那时就有人用葡萄制作发酵饮料的记录,可以说葡萄伴随了几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

你能想象你这么一颗小小的果实,却与世界文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它,古代人可能连基本的饮水保障都没有;如果没有它,西餐席上最优雅的饮品又将花落谁家?

葡萄庄园正在采摘的葡萄将会去往世界的哪个地方?


曾经被当着作水饮用的葡萄酒

清洁的饮用水在今天唾手可得,烧一壶开水,买一瓶矿泉水,都可以喝到一杯干净安全的水。抑或像欧美国家一样,直饮水入户,打开水龙头就可以接到一杯可以直接下肚的水了。

可你知道吗?在古代人们并没有掌握取得安全饮用水的方法,随意取水饮用可能会有致命的危险。如在夏季和秋季,地中海地区会存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加上当时排污系统简陋,很多污水被直接排到了地上,自然过滤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且这时又是痢疾、疟疾等疾病的高发期,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水传播的。著名学者希波克拉底在其著作《论风、水和地方》都曾记录了这一情况。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有这样一句来隐喻水的不纯净性——"她像水一样虚伪。"

这样的葡萄藤在今天非常罕见

在此情况下,哪里可以找到适合喝的"水"呢,自然人们想到了葡萄,要知道在1985年之前,葡萄一直是世界上最大产量的水果。在公元前4000年,葡萄就从外高加索扩展到了小亚细亚,再到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后来,希腊人和腓尼基人又将葡萄种植扩展到迦太基,西西里岛,意大利南部,西班牙和法国。葡萄遍布了整个欧洲大陆。

一幅描述古埃及人采摘葡萄的壁画

葡萄成为了最容易获取的,含水量丰富的水果,加上酿造技术的成熟,葡萄酒和啤酒成为了很多人饮品的首选。而且那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葡萄酒对健康和消化都非常重要,以至于包括小孩在内,所饮用的水都是用葡萄酒和水来进行混合。葡萄酒自然而然成为了清洁水的替代品。


一餐中没有葡萄酒只能叫"狗食"

葡萄除了在人类生存需求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也在文化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葡萄的国家,有很多关于葡萄的诗词歌赋,如"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这些诗词间接地成为了葡萄酒文化的"广告词"。

不管是《葡萄歌》的作者刘禹锡、还是《凉州词》的作者王翰,两位诗人都是一朝一代的大臣,葡萄文化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传递效应。

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古代是达官贵人们的专属

在古代欧洲国家同样如此。

在希腊甚至有人认为,如果一餐中没有加葡萄酒的话,只能被称为"狗吃的饭"。他们还认为葡萄酒能促进文明就餐,还能促动人们说出优雅的话语。就像《奥德赛》里描述的一样:"这酒催我前进,那迷人的酒,使一个聪明的人也能轻轻地唱歌和笑,使他跳起来跳舞,并使我说出最好的话来。"

和中国一样,因为贵族引领,和诗人的推动,葡萄酒文化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并诞生了葡萄酒从参观酒庄、选酒、品酒、敬酒等诸多礼仪,让它在所有酒品中,成为了最优雅的一种。


葡萄和葡萄酒在形而上领域的贡献

葡萄除了在生存、文化上的意义外,在祭祀和宗教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

古希腊时期,巫师用葡萄酒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仪式完成后,人们才能饮用。为了致敬其为葡萄酒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古希腊人会在葡萄收获的季节,举行大型舞会,用以祈祷来年的大丰收。

狄俄尼索斯是希腊的葡萄酒和葡萄之神。


在圣经中,提及葡萄的次数,比其他任何植物都要多。《创世记》中描写诺亚在大洪水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种植葡萄园;《申命记》中,葡萄树被列为上帝给予以色列最美好的植物之一;在新约圣经中,耶稣称自己为真正的葡萄树。"我是真正的葡萄树,我的父亲是园丁。"即使在今天,葡萄酒依然被用于圣餐中,对基督徒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据说耶稣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水变成了葡萄酒。


尽管今天葡萄和葡萄酒已经是"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试想一下如果历史上没有葡萄和葡萄酒的存在,人们可能连基本的饮水都无法保障,更无从谈起后来的诗词歌赋,以及形而上的宗教和祭祀领域。

所以,葡萄改变了世界毫不为过。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