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古国——尹国,尹氏占卜起家,手握权杖,春秋尹君王室专权

尹氏起源较早,从五帝时期到夏商时代均出现过不少尹氏能人,但大多只是传说。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尹人是西周初的尹佚,尹佚是位史官,古籍中也称史佚,成语“君无戏言”即出自他手。《史记·晋世家》载,成王儿时与弟弟叔虞玩耍,用桐叶作珪将唐地封给他。尹佚让成王准备择日赐祚兑现,成王说那只是一个玩笑而已,尹佚答:“天子无戏言。”于是有了后来的晋国。我们熟知的尹国历史是从春秋开始的,对于商周时代的尹国,史籍并没有记录,但幸好有出土铜器的证明。商代晚期有“尹光鼎”,尹光即为晚期尹人,可能是个史官;周初有“尹伯甗”,尹伯当是尹国国君。西周尹国当为商代尹国的延续。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葬中出土过尹国铜器,铭文中有“尹示叔”字样,这件尹器证明尹虢是姻亲关系。另外尹器还有尹叔鼎、尹姞鬲等,其中“尹叔鼎”铭文有“尹叔乍姞媵鼎”的记录,可证尹国为姞姓。可见尹国不但与姬姓联姻,且受到周室重用。


桐叶封地


西周尹国地理位置不确,有说法在山西隰县,古称尹城。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有个大臣叫尹吉甫,《诗经》中许多诗作出自他手,此人也当来自尹国。尹吉甫身为周室顾命大臣,文武双全,助宣王中兴,功勋卓著,彪炳史册。《诗经·六月》载:“薄伐猃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这是一首记录尹吉甫替周王讨伐猃狁(xiǎn yǔn)大获全胜的诗,高度肯定了尹吉甫文治武功为万邦之宪的功德。相关铜器有宋代出土的传世铜器“兮甲盘”,兮甲,即尹吉甫,铭文记述与《诗经》描写基本一致。尹吉甫除了参与军事征伐,还协助周王执行诸侯册封赐祚事宜,不少铜器铭文中记录的“尹氏”或“作册尹”即以替周王册命的身份存在,如“大克鼎”、“南宫柳鼎”。《诗经·崧高》一诗全程记录了尹吉甫协助周宣王重组南申国(河南南阳)、封申伯到谢国故地的大事。


尹姞鬲铭文


“尹”来自远古祭祀,其甲骨文有“手握杖”之象形,引申到“权杖、领衔、管理”等意义,所以《说文》释“尹”为“握事者也”。尹、君、史、吏、父、事等字,我们会发现,这些字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与古代政治相涉,而政治又与祭祀不可分割,国家大事,祭祀与戎,古代国家的一整套政权体系和礼仪其实都来自祭祀。以上字都带甲骨文的“尹”,说明它们都是从“尹”字分裂出来的,可见尹文化是后世国家政权制度的起源。《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在文字还没有形成的上古时代人们用结绳记事来治理天下,后来圣人造字,百官改用“书契”来治理政事,百姓用书契来通晓事理。这里提到的“书契”,就是书写,用文字记事,上古时代最有资格记事的乃是卜官,比如甲骨卜辞都是卜官的记事,“尹”就是远古时期用来主持祭祀占卜大事的卜官,是唯一可以上达神灵下事民间的使者,是神灵旨意的实际操纵者,连大族长也要听他的。故“书契而治”也叫“尹治”、“尹天下”。至夏商时,“尹”已经褪去巫衣演变成国家的百官之长,成为后世宰相的雏形,战国时楚之“令尹”即为上古尹文化的活化石。


尹的各种甲骨文写法


周室东迁后,尹国也跟着迁到洛阳附近,坐国王畿之内,地理位置在今河南新安、宜阳一带,历代国君继续在王室掌权。春秋中期,尹国传到尹文公一代,由于卷入王室斗争,致身败国亡。《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记载,前520年,周景王逝后,王室分为两派,由单穆公、刘文公为首的势力拥戴嫡长子姬猛,即后来的周悼王;由尹文公、毛伯得、召庄公为首势力则支持庶长子姬朝,即王子朝。起初王子朝一方得势,将周悼王赶出洛邑王都,自立为王。后来受到晋国干预,在周悼王病死后拥立周悼王之弟周敬王。尹文公等人继续支持王子朝,两派斗争持续了三年,最后周敬王一方胜出,包括尹文公在内的王子朝余党出逃楚国。在中原国家的施压下,楚国不得不将王子朝及一众党羽遣送回周,前513年,尹文公被杀,此后尹国不见史载。


文/堰风


商周古国——甘国,历史悠久,春秋时参与两次重大政变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