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地产钜子与惠安渔村秀涂的渊源

华族先辈下南洋各有各的原因,20世纪初南来的华人更多是为了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漂洋过海来到陌生的新土,能有亲族依靠落脚是幸运的,孤单无依者只能住在估俚间,熬过人地生疏的艰难年头,每个华人家庭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南来之路。

在丝丝街与文达街交界处有一栋26层高体量庞大的大楼,1970年代的现代建筑风格,在如今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并不显眼,当年却是这里的地标建筑,大楼入口处上方的实墙上,有鎏金的华英语双语名称——同荣大厦 (Tong Eng Building),“同荣”二字道出了业主的心声,他们是同荣兄弟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张泰助(1912~1968)与张泰煌(1917~1994),这两位出生于福建惠安秀涂的兄弟,是张家移民至星洲的第一代。

新加坡同荣大厦。图片来源:http://origin.tongeng.com.sg/our-history/.

1937年冬,张家两兄弟为躲避战乱离乡,时年25岁的张泰助扬帆去了槟城,年仅20岁的张泰煌则来到星洲投靠姑母,这位姑母后来成了他的岳母。张泰煌之子张东孝回忆:“我和外祖母感情很深,我们全家都很感激她,没有她,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究竟是怎样的因缘际会让秀涂张家在星洲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嫁入林路家的姑母

张东孝的外祖母姓张,名面治,泰助泰煌唤她作“姑母”,这位惠安女子嫁给了南安后埔林路的第七个儿子金桔(又写作:金吉,字:瑞轩),随夫君南迁至星洲,住在林路家族后港四条石的鼎兴园中。正是这位林路家的媳妇接纳了南来的张泰煌,将他安顿在林宅,并在林家的福安砖厂工作,她很喜欢这个娘家的侄儿,几年后将爱女玉冰嫁给他。

在丈夫与独子去世后,张面治一直与泰煌一家同住,1965年5月2日逝世于张家加东宅邸,享年81岁,归葬于咖啡山。《南洋商报》报道其葬礼时称:“林府为本邦著名大家族,张泰助泰煌昆仲乃商业钜子,內外家均交游广阔。”张面治的葬礼执绋者众多,极为体面,林路12子谋晋与15子再生代表林家为七嫂,泰助泰煌代表张家为姑母,共同登报表达谢意。

新加坡张面治与张泰煌一家:张面治(左三)、张东孝(左四)与张泰煌(右四)。图片来源:张东孝。

1960年代泰助泰煌已是星马闻人,足以令张面治为自己的娘家感到骄傲,讣告中称她“系出名門,乃福建惠安張氏望族。”1968年3月3日张泰助去世,其荣哀录中亦称:“家本望族,世代多显宦巨贾。”据张东孝回忆,祖父过世的早,伯父与父亲受过初等教育,父亲写的一手好字,但没有机会读很多书,年少便往来台湾厦门走水做小买卖,在新加坡是白手起家。秀涂张家究竟是怎样的家族?家族成员讣告中的描述是溢美之词还是真实记录?

惠安秀涂云山张氏宗祠

惠安秀涂云山张家

惠安秀涂村紧邻大海,位于晋江与洛阳江交汇的入海口,扼守泉州湾一侧,以深水港闻名,曾是泉州港的重要部分。在星洲的惠安人曾说,“(秀涂)自古以来,是泉州对外交通中心。所有出洋番客,及回国华侨以及一切物资舍此莫由。

从谷歌地图看惠安秀涂位置图:1. 秀涂村;2. 泉州老城区;3. 洛阳江;4. 晋江;5. 泉州湾;6. 秀涂港。

秀涂这一地名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当年港口装卸洋油(煤油)气味难闻被称为“臭土”,后美化为“秀土”,进而转为“秀涂”。秀涂人世代讨海为生,满清泉州海关在此设立分关,村中至今留有不少海关遗迹,有条铺着青石板的古街,两侧都是商铺。

惠安秀涂古街

秀涂人多姓“庄”和“骆”,然而,张氏却是这里最早的居民,后裔渐渐向海外移民,如今留下的人很少。实地勘测也印证这一点,云山张氏宗祠与泰助泰煌故居所在之地,是秀涂村最早开发的区域,位于古街西端靠近海岸,海关秀涂分关旧址就在故居西北处。据当地人说,张氏在旧码头靠海的地方曾有一排店屋,后来开辟海湾大道时拆掉了。

惠安秀涂泰助泰煌故居。背景中建筑为海关秀涂分关旧址。

泰助泰煌故居是惠安常见的石条砌筑四合院,坐北朝南,一进三开间,面积不大,后落屋顶为已坍塌大半的坡屋顶作法,其余为平屋顶。正中厅堂的木门刻有藏头联——“泰在外□心向祖,煌志献款修祖业”,从藏头联的“泰、煌”二字以及建筑制式推测,现存建筑是由泰煌寄钱回乡委托族亲所翻建。值得一提的是,故居入口需通过两户人家之间的通道才能进入,以闽南传统建筑布局来推测,这块土地是由张氏祖业析产而来。

正中厅堂木门上的“泰、煌”藏头联

求同荣的张氏兄弟


泰助泰煌的父亲张大顺与母亲吴氏较早离世,泰助十四五岁便开始往来台湾厦门走水,抚养弟弟长大,两人感情深厚。时人评价张泰助曰:“先生少而孤,丁年辍学,即从事货殖,克歧克嶷,身多历练,由是晓畅世事,通达人情。”1939年张泰助从槟城到星洲与弟弟一起打拼,两人从收购废品做五金买卖到制造锡罐,转型至建筑业与房地产开发,在商界与实业界皆颇有成就。

长兄如父的泰助在世时,较弟弟更多地出现在社交场合中,是同荣兄弟有限公司、东亚实业有限公司、泰山信托有限公司、协丰有限公司、长安珍厂有限公司、吉隆坡大亚制罐有限公司、大东企业有限公司、益世有限公司、马六甲州协安珍厂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董事主席。他也活跃于本地华社,特别是与惠安人相关的组织中,曾担任惠安公会主席,是惠华国术研究社、同济医院、张氏总会等民间团体的执委或董事。

张泰助。图片来源:惠安公会纪念刊。

1968年张泰助瘁然离世,泰煌接替兄长成为同荣公司的掌舵人,积极参与民间社团活动。泰助长子东华中断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学业,返回新加坡继承父业,随后堂弟东孝与弟弟东霖都由海外返回新加坡加入家族企业,同荣公司繁荣至今。

张泰煌。图片来源:同济医院纪念刊。

回望来时路已模糊

张泰助张泰煌离乡后,将与祖家的情感寄托在本地惠安社群,曾以父亲张大顺的名义在惠安公会设立奖助学金。另一方面,他们通过香港族亲延续与家乡的联络,为公益事业捐款,这一作法延续至张家第二代,张东孝曾多次返乡寻根。1993年,泰煌东华捐助秀江小学(原秀津小学)兴建校舍,2003年,东华东孝分别以各自父亲的名义再度捐款,新旧两栋教学楼中都有两间教室分别以张泰助和张泰煌命名。1999年秀涂云山张氏宗祠翻修,这两位堂兄弟也代表家族捐款。

2018年张东孝吴素琴夫妇在秀江小学泰煌室前合影

秀江小学的张泰助室

海外华人第二代与祖籍地的关联,与祖辈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由于第一代移民多忙于生计,鲜少谈及家族往事,随着一代人的凋零,祖辈来时路已模糊。然而,他们的南来之路是有迹可循的,祖厝的兴建是重构家族史的重要线索。泰助泰煌兄弟在星洲事业发达,感恩于姑母张面治的接纳,而秀涂张家与后埔林家的联姻,也极有可能是秀涂作为闽南重要港口所促成的,这些家族南来的轨迹构成新加坡华族多彩斑斓的历史

ON-LABO在惠安秀涂所做的现场调查记录。图片来源:恩田重直。

遗憾的是,由于中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闽南许多侨村面临拆迁问题,秀涂在被划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后,将进行大规模开发,许多新闽共同记忆将随着村落的消失而散去,如何及时挖掘与记录侨乡历史信息也是身在狮城的我们所要思量的。


END

原文题为

“南来之路:惠安秀涂云山张家”

刊登于《联合早报》

2020年7月23日“缤纷史探”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