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翼弃兵》: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人生从来没有容易的赢家


《后翼弃兵》里的女主贝丝,那双小兽似的眼睛,透着敏感和警觉,时而受伤,时而迷茫,时而灵动。

总之,那双眼睛罩得住一切。

这部剧十足地好看。无论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还是形而下的生活真实,都透着实实在在的通透,每个人去看,都会有收获,特别是对女性,女人,女孩儿们,带来些妥贴的参照。

一、越早看清生活真相,也就越早脱离生活中的困境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个道理,在以自我能力真真切切地挣到奖金的贝丝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母亲的丧生,到孤儿院的生活,再到被人收养。贝丝都是安安静静地,承受着,儿童的她,少年的她,甚至,都没有流过泪。贝丝主动选择孤独。

第一次看见校工下棋,贝丝深深地痴迷。


孤儿院为了让孩子们安静,每天都让他们服用一种绿色药丸,控制他们的闹腾。在绿色药丸的作用下,贝丝在天花板上看到棋盘,就开始醉心于想像的象棋世界。

尽管校工告诉她,没有女孩子下棋,她也不在乎。

与下棋相比,其他孤儿院的活动和学习,都显得无趣。她丢掉课本,去找校工下棋,高中棋牌会的老师送她的洋娃娃,被她丢进垃圾桶,在贝丝的世界里,下棋为天,为乐,是她全部的世界。与此相比,其他的一切,都微不足道。

终于被人收养,在精打细算的养父母那里,她穿廉价打折的衣服,为养母购物,看到喜欢的棋盘,也不能买。

她只能在头脑里下棋。


在养父母家里,贝丝并没能享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养父抛弃养母后,母女两人的生活,立刻陷入了绝境。

看到参加象棋比赛有奖金后,贝丝没有犹豫和顾忌,她想方设法参加。养母不给她报名费,她去信找校工帮助。

在赢下第一笔奖金后,她立刻去买了日思夜想的棋盘和橱柜里那条最喜欢的裙子。

此后,母女合作,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象棋比赛,也在男人的世界里搏杀,拼命,也赢得了一次比一次多的奖金,两人从最初的廉价小旅馆,到后来的豪华大房间,从汽车到飞机,从经济舱到豪华舱,物质的世界越变越好。


母亲和养母的困境和绝望,让贝丝看清生活的本质,活着,首要的生活,便是以自己的能力挣钱。

她如此去做,生活便不负她。贝丝一次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在养母提出,抽取她奖金的百分之十作为佣金之后,贝丝主动加到了百分之十五,从此,母女联合,下遍天下棋。

养母过世,答应把房子给她的养父又反悔想要收回房子。她宁愿出比高于市场很多的价值,买下那房子。

房子是女人安身立命的最好地方,女人需要一所自己的房子。


好的人生,都是从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开始。有天赋,不要荒废,没有天赋,也要勤劳,努力,找到生活的营生。

毕竟,自给自足,具有生活的能力,更能令一个女人,活得自信与自在。

二、与生活相比,更早看透爱情的真相,才能够在感情的世界里,活得游刃有余

这部剧之所以看得过瘾,正像剧名“后翼弃兵”一样,要懂得舍弃。对于贝丝来说,为了生活,她舍弃了一段爱情。

母亲是个数学天才,却为了男人,婚外生下了她,居无定所,心无定所,贫困潦倒之下,找那个男人帮助,却遭到无情拒绝,走投无路的她,带着贝丝一起自杀。

所幸,贝丝没有死。


养母弹钢琴也极有天赋,却深陷在深不见底,稠不见天的婚姻,家庭主妇的生活里,烦闷,抑郁,日日寡欢,以宿醉和安定药为伴,以等待丈夫回家消磨度日,最终惨遭抛弃。养母得不到养父亲的赏识和尊重,活在屈辱和痛苦里。

正是从小,从亲人和亲近的身上,见识到这血淋淋的现实,贝丝把爱情,看得很淡。

第一次的性经历,她不是献给爱情,而是释放身体。她很像个男人,甚至,比男人更男人,把性与爱,分得清清楚楚。

在她所经历的几个男人里,她像个女王般地,决定彼此情感的走向,分或者合,留或者走。贝丝像个男人一样去恋爱,这样的女人,酷到人人喜欢,但不是人人都敢侵犯。


如果说,在她的心底里,有那么一个人,那就是汤斯。汤斯总是在远处看着她,她把汤斯,看成是心底里的秘密,从不轻易示人。在她这里,把爱情放在心底里,似乎更安全。

她以男人惯用的方式,对待情感和生活。结果,她战胜了生活里好些的困难,活过了大多数的女人。

那个高中的校花,上学受教育以嫁人为目的,一毕业,便结婚,生孩子,沦为芸芸众生里,最普通的一员。从此,失了颜色,活在不知几线城市的柴米油盐里。而那个与她对垒的女棋手,以她为榜样,最终,考上了医学院,成为了博士。孤儿院里的好友乔琳,有了这么一位标志性好友的参照,她变成了全新的自己,过上了一般女人所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


贝丝影响的,是身边的整个女性群体。

其实,她们与平常女人并无二致,只是把感情,放在一个相对不那么致命的位置,正确看待,拿来享受而不是受困,才在感情的世界里,游刃有余而毫不受伤。

在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世界里,女性想要活出自己,也就必须把自己活成男人,无论是生活,还是情感。显然,贝丝做到了,她活得自在。

太自我了,有时难免孤独。然而,孤独的人自由并快乐着。


三、孤独是一味清酒,好好享受,受益多多

贝丝的孤独,几乎与身俱来。母亲孤独地养她,成了孤儿后,她只能孤独地活,在养母的家里,她孤独地苟且,养母去世,她又成了孤独的一员,一直到走到围棋世界顶峰,贝丝始终孤独一人。

有些时候,她甚至很享受孤独。

当她丢掉洋娃娃,躺在床上幻想天花板时,在别人看来的孤独,在她却很享受。在校园生活里,没有朋友,她也不以为然,在同学聚会里,人们笑成一团时,她更孤独,也更清醒。那些无意义的,乏味儿的热闹,不如有灵魂的孤独。

当她在自己的房子里,随心所欲,不接电话,不找朋友,不谈恋爱,只醉心沉醉时,她孤独,自洽。


孤独的同时,也清醒有力

多数的人,害怕孤独,害怕被人遗忘,没人分享,喜欢热闹,喜欢朋友,喜欢交流,唯独不能够承受一个人,独自呆着。与其说害怕孤独,勿宁说,害怕孤独时的头脑空空。

当一个人,头脑里满满的,都是想法时,孤独是很好的朋友。孤独能够让人把自己看得更清楚,也想得更明白,好些事情,在孤独的时候,反而想得更清楚。

四、用心去感悟,才能看到世界的善意和援手

贝丝的生活里,除了孤独清醒外,其实,还有更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她的感悟能力。

她从世界里,看到生活残酷,看到爱情伤人,看到人情冷淡,所以,她努力挣生活,又把自己的真心深藏。不表白,便可不受伤。不交朋友,便可世界无恙。

然而,人性毕竟也有光辉,亲情依然可贵不可少,友情更是难得,贝丝又能够感受到熟悉的,陌生的,所人有的善意。她也被温暖着,治愈着。

孤儿院里冷峻的校工,激发了她的潜能和才华,引导着她,走向了棋盘的世界,也给了她,最初的勇气和赞赏。校工寄给她的五美元,更是在关键的时候,尤如神助,给了她无穷的鼓励。


校工珍藏着她的各类信息,那种被牵挂的温暖,激荡着年轻的贝丝。她在身处厄运的时候,没有流过泪,却在看到校工贴满自己信息的墙上,看到那张早年的合影时,泪流满面。

这种感染力,正是洗涤灵魂,治愈心灵的良药。

看似无情的养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她照顾,养母在自己被抛弃了以后,还决定努力做个好母亲。在亦师亦友,亦亲亦蜜的关系里,两人联手打造自我世界,创造新生活。养母使她自如与安全,屡次握着养母的手,她被鼓舞着,向上进阶。两个人相互慰藉和感激,养母去世,她没有流泪,却在面对养父时,替她控诉。

她买下出尔反尔养父的房子,给自己一个实实在在家的同时,也是替养母出口气,让养父看到自己价值的同时,也看到养母的价值。

她穿养母的衣服,以养母的姿态和生活方式过活,与其说是沉沦,不如说,那是对养母最深最真的缅怀。


贝丝遭遇一大笔金钱危机的时候,她求助恋人兼朋友的瓦茨。瓦茨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钱”。哪怕以性关系维护,以欣赏和爱打底,也一样。

金钱也果然是检验一切关系的最好试剂。

找了一圈儿,真正帮她的,只有孤儿院时的好友乔琳。对于乔琳来说,数额不小,但乔琳说,她们是亲人,并不孤单,她如同老校工一样地,关心着贝丝。亲人的意义,也不过如此。

在友情这里,理智与情感的较量中,情感,占了上风。

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善意,贝丝都感受到,并且满满浸润。这使得她的往后余生,温暖无限。


五、想要赢的女孩,所有的赢元素都向她聚拢

别的棋手,避免年纪轻轻走到最顶峰,但贝丝不,她偏要问鼎。

她接受与世界最强的苏联高手决战。

那相当不容易,苏联举国上下,几乎以棋为生,她几乎是以一已之力,挑战别人整个国家。

贝丝不是孤军奋战。

从最初的校工,到手下败将,再到棋手大师,初恋情人,每个人,都给了贝丝应有尽有的专业帮助。

他们帮她克服掉对蓝色药丸的心理依赖,抖落掉身世带来的宿命感,更是在关键的终级挑战时,摈弃掉男人世界里的偏见,牺牲掉睡觉时间,给到贝丝最强有力的情感和专业帮助。


最终,贝丝成功了。

对于一个女孩子儿来说,这相当不容易。所谓成功,除了才华和自我努力,也必然在踩在很多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高远。

好在,这一切,她都遇到了。

最终,当她走在街道上,那份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令每一个身怀理想的女人,都从中看到了希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