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泳: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划水路线?近体直划与s型划水的利弊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很详细的介绍了蝶泳和自由泳的两种水下划水路线:s型与近体直划。

评论和私信很多泳友问我:哪种划水路线更好?选择哪种划水路线更适合业余游泳爱好者?

水下划手不同划水路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作为业余游泳爱好者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划水路线。

这篇文章我将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带大家了解一下两种划水路线各自的利弊,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条件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划水路线更为合适。

OK,故事开始。


水下划水路线变更之路


很多年前,我还是一名现役游泳运动员的时候,近体直划还不存在,貌似有点儿暴露年龄了,那时候大家都是使用s型划水路线的,后来欧美革新技术,出现了近体直划。

通过论证和实践,近体直划有效的提高了划水推进力,实效性胜于s型划水路线。

于是国内游泳专业队也开始了技术革新,自由泳和蝶泳主项运动员开始学习近体直划的技术。

作为一名短距离自由泳选手,我肯定是先行者啊,能够增加推进力对于短距离自由泳这种分秒必争的项目来说多重要啊。

于是我就开始了漫长的更改技术之路。

专业运动员对新动作的理解肯定高于业余爱好者,但是道理我都懂,真游起来就出问题了。

想要完成高效的近体直划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肩膀的柔韧性和更强大的力量。

自由泳近体直划

肩膀柔韧性对于运动员来说问题不大,可是力量却不是短时间可以满足要求的,并且它需要的力量不是一点点。

在练习近体直划的过程中,因为所有动作都是向后划水的,推进力的增加是需要力量的支撑的,而我的力量是不足以支撑这个划水路线的。

这就导致了采用近体直划时如果我想要做到正确的动作,在抱水阶段抱不动,我的肩膀要就跟着手臂一起发力,顶肩,长时间下来,肩膀疼的不行,再练下去要损伤。

如果我肩膀不跟着发力,那我就只能溜肘,因为划不动啊。

错误的溜肘

同时我也在加强力量训练,可是也于事无补,这里还要说一句,不光是我自己出现这个问题,同队的其他女运动员也同样出现此类问题。

而男运动相对来说就好很多了,可能这就是本身力量上的差异。

这个改技术的阶段大概经历了半年,在这半年中,成绩不涨反退,队里几位教练思量了很久,因为几乎所有女运动员都陷入了困境。

所以最后教练组又革新了技术,把近体直划与s型划水相结合改成了改进版的小s型划水路线,在入水后手掌做一个外划内扣极小的s头动作,之后衔接近体直划。

小s型划水路线

抓水的同时降低了手臂的位置,之后进行直线划水,减轻肩膀的压力,更容易发力。

这个小s型划水路线带我们走出了困境。在之后的运动生涯中,我也一直采用这种划水路线。


划水路线的选择


改技术的故事讲完了,估计大家也都听出了点什么。

近体直划的确是比s型划水路线的效率更高,推进力更大,但是同时它对肩膀的压力和身体力量的要求也更高。

一旦你的身体不能满足条件,就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造成肩部的运动损伤,一种是溜肘。

相信很多业余游泳爱好者都有同感了吧,游多了肩膀疼或者溜肘不走水。

如果你近体直划溜肘,那还不如s型的推进力大呢,何必呢。

所以我总结一下:s型划水路线对业余游泳爱好者更友善,虽然推进力不是最大的,但是相对来说更省力也不容易造成肩部运动损伤;近体直划在身体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谨慎使用,大部分业余爱好者的力量都不足以驾驭近体直划。

不用说业余爱好者了,大家去观察一下游泳运动员,欧美选手先天力量优势,可是很多女运动员也依然采用s型划水路线或者小s型,短距离还好,长距离持续输出真的扛不住啊。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力量很有自信,有能力驾驭近体直划,那么肯定首选更高效的近体直划作为你的划水路线。

另外,当你可以轻松驾驭s型以后,也可以尝试改良版的小s型,推进力也不低哦。


结语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了,希望大家审视现有的身体条件和能力,选择自己更合适能驾驭的技术,随着能力的提高再去挑战更有难度的动作,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