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解读八大古都1——为何近一千年来的帝都总是北京?

刘焕解读八大古都1——为何新中国要定都北京?为何近一千年来的帝都总是北京?

刘焕

历史写作者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说到中国的古都,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经意间,北京已经做了近1000年的帝都,从辽代到金代,从元朝到明朝,从清朝到如今。

那么,为何清朝和新中国都要定都北京?为何近一千年来的帝都总是北京,其他古都为何都丧失了资格?这个问题可以看做两问,下面来分别解答。

其实清朝和新中国为何要定都北京,答案出乎大家意料的简单,那就是清朝和新中国打下北京的时候,长江以南的南中国还并未统一,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是北京。

这个答案过于简单了,其实当时的考虑真的如此,其还有一个因素,一个新的王朝定都,不会选择一片平地,平地而起建造大量建筑物,肯定要选择现有的,而北京虽然饱受战火摧残,建筑物却大多奇迹般保留,大量建筑物可以为后人所用。

明朝经营北京数百年,留下了大量的宫殿和建筑物,这些都自然而然为清朝所用,永乐年间建成的故宫和天坛、弘治年间建成的八达岭长城、嘉靖时期建成的地坛,这些不同帝王时期陆续建成的建筑物直接成为了清朝的住所,比如故宫就成了清朝皇帝的宫殿。除了北京,清朝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故宫

同样,新中国也是同理,当时的新中国需要安置大量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需要一个有大量建筑物的城市,中原及南方城市很多还在战火之中,在中共手中的大城市只有三个,即哈尔滨、沈阳和北京(长春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这里面哈尔滨和沈阳太偏东北了,无法作为统一国家的首都,只有北京适合,有大量楼堂馆所可以安置各类机关,有大小胡同、四合院可以作为机关人员的住宅,这些清朝建成的建筑物和胡同同样“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新中国所用,中央机关中南嗨就搬到了既有建筑中去。

所以,新中国作为人民政权,首先不会选择“上青天”等发达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城市,上海、青岛和天津在殖民经济时代十分繁荣,但定都在这里,敌特活动猖獗,居民鱼龙混杂,这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很多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不可能选择。

新中国作为新生政权,不可能像明朝朱元璋建造的凤阳中都一样,从无到有建造一座都城,只能选择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古都,所以古都里面选择了条件最好的北京。

只是,后来整个大陆都解放了,北京的条件还是可以的,新中国没有选择迁都,如今建国70多年了,也没有再换过首都,说明北京有自身的优越条件,那么,第二个问题,为何近一千年来的帝都总是北京,其他古都为何都丧失了资格?

我们选择八大古都来比较下,中国的八大古都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第八大古都还有争议,有说加入大同和成都的,我们不如先放弃此说法,按照中国从古至今的古都来看下,历代古都的兴亡,为什么今天,其他古都都丧失了定都的资格?

中国最早的乱世割据时期——战国时代,战国七雄留下了七座古都:

秦国国都咸阳、赵国国都邯郸、魏国国都大梁、韩国国都新郑、燕国国都蓟、齐国国都临淄、楚国国都寿春,这7个就是最早的七大古都,可以这几个古都很快都湮灭了。


战国七雄地图

首先在历史上出局的是齐国国都临淄和楚国国都寿春。山东半岛几乎无险可守,齐国被燕国乐毅一下子攻破防线,丢失了70多座城池,只留下了莒和即墨。所以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定都山东的王朝,即便是割据王国也很少选择山东割据,仅仅只有十六国时期的南燕,还轻易就被东晋刘裕北伐所灭。

楚国国都寿春,是迁都而来,因为楚国原有的国都郢都被秦国白起焚毁了,不得已而迁都,寿春也是无险可守的,后来三国乱世之中,袁术占据淮南,居然鬼迷心窍地称帝了,就定都寿春,曹操哈哈大笑,笑袁术的狂妄,轻而易举灭了袁术。寿春此地也是不适合的。

而秦国国都咸阳则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刘邦不得已在渭河南岸建造了长安城,从此之后渭河南岸的长安取代了渭河北岸的咸阳,直到今天。

韩国国都新郑,因为韩国本来就是最为弱小的诸侯国,新郑城池也十分小,所以韩国被灭后,该地就被荒芜了,再也无人以此作为国都。

至于魏国国都大梁,因为秦国灭魏之战的时候决开了黄河水淹大梁,大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汉朝时期已经荒芜,只有在隋唐大运河时期,因为汴河的开挖重新繁荣了起来,就是后世著名的东京汴梁。

因此,战国七雄的国都能够延续到后世的只有邯郸和蓟这2个而已。还有东周的国都洛阳,以及汉朝新建的国都长安。

巧合的是,汉朝时期繁荣的五大城市被称为“五都”,西汉王朝在这五个城市都设立了五均官,这五个城市就是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除了洛阳是东周国都外,邯郸和临淄都是战国七雄的都城。

两汉时代,都城比较平稳,西汉是长安,东汉是洛阳,这两座古都分别各自做了200年国都,直到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时代,出现了三座都城。即曹魏国都洛阳、蜀汉国都成都、东吴国都建康(今天的江苏南京)。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成都和建康正式成为古都的时代,对于成都,我们知道,西汉的时候,它就是五都之一,十分繁荣,但是繁荣是一回事,并没有人以成都作为都城,新莽时期群雄并起的时代,公孙述曾经定都成都,自号为“白帝“,却被光武帝刘秀轻易派兵灭掉了,却留下了“白帝城”这个著名的名字。

三国地图

三国时代,成都和建康首次成为了都城,此后的历代割据时代,这两座城市都是割据政权首选的都城,很少有大一统王朝以此定都的。


六朝建康城

而当时三国的曹魏,早期的大本营也有许昌、邺城等等,后来还是定都在了汉朝故都洛阳,不过三国曹魏没有忘记许昌和邺城,以长安、谯、许昌、邺城、洛阳为五都,这里面的谯是曹操老家,其他的长安和洛阳则是汉朝故都,许昌和邺城是曹操魏王势力主要的根据地。

这里面却诞生了一个六朝古都,那就是河北的邺城。

转眼间来到了中国最为混乱的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有十六个及以上的政权,自然有十多个古都,做过都城的有:长安、邺城、建康、洛阳、山西大同、山西长子、甘肃榆中、甘肃武威、甘肃张掖、甘肃酒泉、甘肃仇池、内蒙古和林格尔、青海乐都、陕西靖边、四川成都、山东青州、辽宁朝阳、河北襄国、河南滑台。可以说,国都是遍地开花,这一时期,基本上所有北中国的省份,除了安徽之外,都有国都,只不过这些国都都缺乏了王气,很多都是昙花一现,比如山东青州、河北襄国,可能本地人都不知道做过国都。

这一时期,很少有以洛阳定都的,因为北方统一时期,洛阳是正中间,可以作为国都。北方分裂时期,洛阳处于东西交界处,正好是战火拉锯点,就不可能作为国都了。只有统一北方的北魏迁都洛阳,一定程度上复活了汉魏(这里的魏是曹魏)洛阳城。

北方分裂,东西对峙时期,一般占据西部的定都长安,占据东部的则定都邺城,今天的河北邯郸临漳市,前文说过的赵国国都邯郸,就这样沉寂了几百年,又这样复苏了。邺城先后成为了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这里面知名度最大的是曹魏,但是影响最大的却是北齐,北齐虽然仅仅只有数十年,后来又被北周所灭,但是文化,尤其是《北齐律》等律法都被隋朝所继承。但是隋文帝杨坚害怕邺城的王气,烧毁了邺城,一代古都就此彻底湮灭于历史长河中。邺城的百姓南迁到了河南安阳,后来的隋唐五代时期,安阳又被称为“邺城“,所以安阳取代了邺城的名字,安史之乱、梁晋之战中间的邺城之战,都是指的河南安阳。而安阳,这一座殷商传说时代的古都,因为继承了邺城的历史,也荣登了八大古都之一

邺城遗址

隋唐时期,国都又固定了下来,就是长安和洛阳的双城记,说起来很搞笑,隋文帝时期定都长安,隋炀帝时期却多次营建东都洛阳。唐朝定都长安,唐高宗时期多次巡幸洛阳,到了武则天篡位之后,直接定都洛阳。

武则天还政给了儿子唐中宗,唐朝又回归了长安,但是唐玄宗时期也多次在洛阳办公。等到晚唐时期,唐朝灭亡的最后几年,朱温又下令烧毁了长安城,唐朝皇帝又迁居到了洛阳,只不过这一次,3年之后就被杀了,禅让给了朱温,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兴起。

唐朝时期,也有五都,即上都长安、东都洛阳、西都凤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这一时期,因为武则天是山西人,所以太原的地位被迅速拔高,凤翔因为拱卫着长安,地位也升高。唐朝灭亡后,凤翔地位一落千丈。而成都,一直很繁荣,唐朝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扬州和益州成都的富庶是天下领先的。

只不过回首望去,中国的古都争夺战此时只剩下了长安、洛阳、成都、太原这四座城市了。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影响了后世的北京


隋唐洛阳城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继十六国之后,割据政权最多的时期,诞生了一系列都城,而且和十六国时期北方分裂不同,因为东晋永嘉之乱和唐朝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也开始了分裂,五代十国时期,大量的南方开始建立起来了小政权,做过国都的有:四川成都、湖北江陵、江苏南京、江苏扬州、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福建福州、广州广州、山西太原。只不过很多古都没有王气,都是昙花一现,赵光义焚毁太原,太原一落千丈。

如果这次加上之前的十六国时代,可以发现,中国除去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省份, 当时的汉地省份中只有贵州、江西和安徽没有国都,其他省份都有了国都。(河北邺城、河北襄国、山西大同、山西长子、山西太原、甘肃榆中、甘肃武威、甘肃张掖、甘肃酒泉、甘肃仇池、内蒙古和林格尔、青海乐都、陕西靖边、四川成都、山东青州、辽宁朝阳、河南滑台、湖北江陵、江苏南京、江苏扬州、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福建福州、广州广州)

五代十国地图

这么多国都中,迅速崛起的就是南京金陵城,为何南京在唐朝的时候默默无闻呢,因为隋文帝除了烧毁了邺城,还害怕江南王气,烧毁了建康城,六朝古都就此湮灭。

可是,隋文帝没能想到,他的儿子复兴了建康,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开挖,江南之地又富庶起来,运河沿岸的扬州、杭州等富甲天下,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吴就定都扬州,成为唯一定都扬州的割据王国,扬州处于江北,不利于对抗江淮之敌,后来取代南吴的南唐王国就迁都到了江南岸的建康,建筑了规模庞大的金陵城,金陵古都就此复兴。

这一时期中央王朝的国都,除了后唐定都洛阳外,都定都开封。开封就此崛起,五代后周王朝时期,周世宗柴荣建造了规模巨大的汴州城,凭借着京杭大运河的运河水利,虽然汴京无险可守,北宋也不得不定都汴京,成就了东京汴梁,却最终被灭。

北宋汴京城

因此,这一时期的古都竞争赛只剩下了3个:洛阳、开封和金陵,其他的都已经出局。北宋本来可以定都洛阳,凭借着邙山和虎牢关的地利,但是赵宋舍不得运河的财物,选择了开封。

那么,为何长安出局了呢?这和生态的破坏有关,虽然八水绕长安,但是长安的关中平原依靠黄河,黄河的上游在青海、宁夏一带,这一带自汉朝纳入版图之后,大量的屯田造成了黄河上游植被的破坏,黄河上游的不堪重负,也使得中游的关中平原生态恶化。而十六国的胡夏、宋朝的西夏等国占据了黄河上游,大量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黄河生态又渐渐恢复了。在唐朝后期,长安城已经不适合居住了,唐朝皇帝都要去洛阳“就食”,唐朝笔记记载,中唐时期,长安城“水皆咸卤,不甚宜人”,长安城已经不堪重负。因此,五代和宋初,遭受生态破坏的西安绝无定都的可能了。

不过这里要投西安一票,到了元明清时代,西安的生态又部分恢复了,今天的西安依然是西北重要城市,作为国都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害怕出现第二次生态崩坏的情况。

今天的西安更多是明朝所建

因此,这一时期的古都竞争赛剩下了5个:西安、洛阳、开封、金陵、杭州。

元明清时代,其实才是最贴合主题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除了南宋朝廷迁都杭州之外,中国的国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本文的主题——北京。

其实,北京来源于一次意外,著名的五代权臣石敬瑭为了篡位,割让了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后来果然当了皇帝,建立了后晋王朝,可是燕云十六州就此离开了中原王朝。

得到燕云十六州的辽国自然重视燕京,但也不是太过于重视。大家如果有印象可以想起,上一次燕京出现还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国都蓟,自此之后,沉寂了一千年,这一时期,旁边的河北邯郸、邢台等都做过都城,但就是没有定都燕京的,因为太过于偏僻了。

辽国是五京制,有五个都城,即辽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这里面的南京析津府就是燕京,其他的四个分别在内蒙古赤峰、辽宁辽阳和山西大同,可以说,燕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只不过人口多点,经济发达点,辽国重视的还是辽上京和辽中京。

金灭辽,基本上沿袭了辽代的五京制。金国也有五京,一开始的五京是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北京大定府、南京开封府,分别位于黑龙江阿城、辽宁辽阳、内蒙古宁城、山西大同和河南开封,后来从上京迁都到了燕京,燕京就成为了中都大兴府。

因此,除了燕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王朝其实是金朝,就是说岳全传中的反派金国,而燕京其实只是辽国的陪都,却是金朝的首都。

只不过金朝并没有定都多久,就遭到了蒙古的猛烈攻击,后来南迁到了开封,又南迁到了蔡州,最近被完全消灭,开封又一次遭到了巨大破坏,黄河多次泛滥下,开封失去了往日繁华,一直到近代,都十分衰落。

大一统的王朝定都北京,称为元大都,这一时期,北京才正式成为大一统的王朝。

只不过,为何金朝守不住北京,元朝还要定都北京呢?

这里看下著名公众号“地球知识局”制作的一张图就知道

北京正好位于华北平原和燕山山脉中间,还有京杭大运河的补给,既有农耕区源源不断的补给,又有燕山山脉阻隔北方。可以说,进可攻退可守。

而且北京地处农耕区、游牧区的交界处,如果一个政权能够同时统治农耕区和游牧区,那么,北京就可以同时控制住这两大区域。

所以,北京对于拥有草原的元朝和清朝来说,是巨大的优势。对于今天来说,同样是巨大的优势。

虽然元大都并不是今天北京的位置,但是四四方方的规划也是影响了后世的北京城规

元大都

也唯有北京能同时控制住农耕区和游牧区这两大区域。

那么,为何金朝不行呢?因为金朝只有半壁江山,大运河又经过战乱年久失修,金朝既不能控制农耕区的南宋,又不能控制游牧区的蒙古,又没有大运河的粮食补给,当然不行。

但是大一统的王朝就可以,这就是元朝定都北京的理由,忽必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定都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继续疏浚、开挖更直接的京杭大运河。这条大运河保证了元明清三朝的粮食供应,毕竟中国的粮食大多来自于江南,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康熙皇帝重视的除了三藩,便是漕运。

此时的古都竞争赛随着宋朝灭亡、开封和杭州的陷落,这两座已经没有资格作为都城,只剩下了4个:长安、洛阳、北京、南京。

朱元璋定都南京,凭借着江南经济的开发,成功北伐,得到了元大都,但是朱元璋并不想定都北京,因为定都北京意味着要能完全控制农耕区和游牧区才可以。

朱元璋曾经想迁都长安、洛阳或者开封,看到这三座古城都十分残破,放弃了念头,明朝建造的西安府让长安得到了新生,虽然长安丧失了作为首都的资格,却获得了新生,今天的西安依然繁华。

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让北京重新成为了国都,因为朱棣知道,定都南京无法控制游牧区,明朝必然短命。只有迁都北京,才能控制游牧区,明朝才能长治久安。

朱棣耗费了数十年营建了北京故宫,不久迁都北京,而朱棣也知道,要想安稳定都北京,一定要控制农耕区和游牧区,所以多次北伐蒙古,但却未能彻底消灭北元。

朱棣对北京最大的贡献就是规划了北京城,今天的北京城道路十分宽阔,每个区域都四四方方的,就来自于朱棣的规划。


明清北京城一直保留至今

朱棣没能彻底消灭北元,导致明朝在面对蒙古威胁的时候十分危险,大多数昏君玩脱的时候就命悬一线,比如说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皇帝都被俘虏了,幸而于谦北京保卫战力挽狂澜。嘉靖皇帝时期,也有庚戌之变,俺答汗差点攻破北京。

只不过,到了清朝,这样的威胁就不存在了,满蒙一家,而且清朝本来就来自于关外,只不过康熙时期,噶尔丹又强盛了起来,甚至到了北京附近,康熙甚至亲征噶尔丹,经历康雍乾三朝,清朝才消灭准噶尔。

民国定都南京和明朝颇为相似,特别是蒋介石北伐战争之后,仅仅能控制南京,凭借着江浙财阀的资金,安然窝在南京,最终被消灭,这或许也是“南京缺乏王气“的印证吧,毕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新中国建立之前,毛泽东就跟王稼祥讨论过,首都适合定在哪里。

王稼祥说,“依我看,现在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虽然自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王朝,包括国民党政府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缺陷,我们定都最好不选在南京。”

这一点是对的,南京太安逸,而且偏居东南,从地缘角度来看,定都南京,不说半壁江山,也无法控制广大的北方地区。

王稼祥接着说:“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因此西安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这样一来,选西安为都也不合适。”

王稼祥的这句话显示了西安已经不适合作为大一统的首都,毕竟太靠西了。

王稼祥再论:“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所能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开封和洛阳,其实早在元明时期已经出局,那个时候的黄河泛滥造就了这些地区长期的贫困。

毛泽东一笑相应地问道:“那么,哪里可以定都呢?”

王稼祥沉稳地说:“我认为我国首都最理想的地点应选在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较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从战略上看也比较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认为首都应定在北平。”

毛泽东一边笑着,一边说:“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显然,王稼祥的远见卓识使毛泽东最终下定了定都北平的决心。

因此,定都北京,是唯一的选择,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历史大浪淘沙,其他的古都已经先后出局了。虽然后来北京经历了一系列磨难,拆除了古城墙,却意外成为了政治中心外的经济重心,直到今天。

今日北京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