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四大明星城市崛起偶然OR必然?

作者:李俊鹏

大鹏视野战略策划中心 主任

1961年,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出版其成名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对美国和全球城市都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如果说,美国城市受制于市场,中国城市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与美国城市相比,中国城市的主政者拥有强大的权力。在中国,说一位主政者决定一座城市的兴衰,一点不为过。纵然城市的发展受制于大的环境变化,但主政者水平的高下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发展,细数各自城市的发展,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的主政一方会让人记住一事,有人会让记住一时,有人却会让记住一世,更有人会让记住一史。正是一个个主政者重塑了城市品质和气韵,从而内化为城市文化和历史。因此,对于城市来说,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遇到一位好领导。

放眼中国过去40年发展就是一座座城市间的崛起和衰落史;未来40年甚至更长,中国的崛起也将取决于现有300多座城市的崛起。40年来,有大批城市崛起,也有大批城市衰落,涌现一批批明星城市,当提到明星城市时,必然会联系到一个或几个关键人物,今天就选来四座城市、四个人物来管窥一斑。

——壹——

陈刚与贵阳:重塑城市

如果问最近几年中国城市崛起的最大黑马是谁?

答案一定是——非贵阳莫属!

为何如此来说,最直观的莫过于经济发展表现,2017年,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37.96亿元、增长11.3%,五年翻了一番;自2013年以来,经济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而且是以两位数增速增长;联想到2012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不仅如此,更为神奇的是,作为偏距西南内陆山区、长期依赖能源资源开发、经济排名垫底的省会,贵阳所走的并非粗放低效污染的传统资源开发道路,而是依靠大数据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这如果放在数年前来说,几乎所有人都一定会认为是天方夜谭,但如今梦想终于照进现实,缔造这一传奇的正是主政贵阳的陈刚。

正是陈刚主政的近四年里,贵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产业飞速发展,

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

1、确定了大数据引领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总体战略

使贵阳由资源型城市到生态文明和大数据为引领,明确了战略方向,这是最大贡献,影响重大而深远。而且尤为可贵的是,从主政之初就表现出巨大的战略定力,彼时房地产业正值高歌勇进,陈刚明确提出不许房地产项目参加,“宁可资金少点,不借机圈地发展房地产,搞个几百亿来凑数。”并且明确提出从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规律来认识自我,不能急功近利,做一些基础工作。

2、构建起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今贵阳大数据产业规模1300亿元,甲骨文、谷歌、英特尔、微软、IBM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贵阳,阿里巴巴、腾讯、奇虎360等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纷纷牵手贵阳,货车帮、朗玛信息、东方祥云等一批本土企业迅猛成长,有大数据企业有4000多家。贵州的大数据产业不仅和东部发达地区平等竞争,而且走在了全国前列。作为大数据的先驱者和探索者,贵阳在大数据行业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第一个WiFi公共免费全覆盖城市、第一个块数据大数据公共平台、第一个政府资源开放的先进示范城市、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2016年2月,国家正式批复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可以说贵阳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数据之都”。不仅于此,从2016年年底开始,贵州、贵阳又开始一个新的神奇的探索,就是推动区块链技术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3、构建现代都市格局

首先,城市空间层面,积极发展贵安新区,同时,大力打造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科技园的核心圈层由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科技金融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同创新区和双龙临空经济区组成。其次,基建层面,全面建成“三环十六射”骨干路网,中环路、“BRT快速公交系统”即将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启动建设,拉开了城市主骨架;高铁贵阳北站投入使用,贵广、沪昆高铁开通,进入了“高铁时代”;龙洞堡国际机场跻身大型繁忙机场行列,贵阳在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4、思维观念层面的深远影响

如果说前述物质层面的表现更为直观和显性,那么在其主政四年多时间里,所带来的思维和观念层面的影响则相对更为隐性,但影响却更为巨大和深远。按以往传统思维,谁也无法想象偏居一隅的内陆地区竟然也能直接与现代科技创新前沿相挂钩,更无法成为创新型中心,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这种思维层面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不仅仅对于贵阳、贵州,对于其它地区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贰——

王国平与杭州:经营城市

在以往的中学教科书中提及长三角,首先想到的是“沪、宁、杭”,而今则已变为“沪杭”,“宁”在苏锡常等周边城市竞争中逐步沦落,杭州成为长江经济圈名副其实的副中心,仅次于上海。杭州可以说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拥有称号繁多——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适合居住城市、东方休闲之都、天堂硅谷、爱情之都、动漫之都、创意之都,可以说一个城市所能拥有的所有荣耀,几乎都被杭州揽入怀中,G20峰会的召开,更是将杭州推向世界舞台中心。缔造这一切辉煌的背后,不得不提一个人——王国平。

概括起来,王对于杭州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筑牢了“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定位

虽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由来已久,但是正是王主政的十年间,将这种气质内化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开启了经营城市、全域景区、城市营销的先河。(1)力排众议,实行西湖免费开放。2002年开始,在王国平的推动下,杭州实行“西湖免费开放”,迄今已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共130余处,成为国内最早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最早践行全域旅游,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2)恢复西湖博览会,助力杭州成为会展之都。时隔71年后恢复举办西博会,重办西博会的十年间,从仅有的39个项目发展到122个项目,最有名的是全球网商大会,马云主办的“西湖论剑”、中国国际休闲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等到一系列国际级、国家级会展项目。

2、实现城市空间战略转型

(1)萧山、余杭并入市区,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二大区域性大都市。调整后的杭州市面积比原来扩大了近3.5倍,人口、土地面积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能力等全面超过南京、苏州、宁波等城市,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二大区域性大都市,仅次于上海。(2)空间格局由 “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跨越,开启了杭州的“钱塘江时代”。沿江建设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滨江新城、钱江新城、城东新城、钱江世纪新城、空港新城、下沙新城、江东新城、临江新城。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传统城市格局,走向“一江春水穿城过”的新城市格局。

3、筑牢城市基建根基

(1)城市“十横十纵”道路整治改造,且坚持特色风貌营造;(2)大力推进杭州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并实现和磁悬浮、铁路、汽车、地面公交的“无缝衔接”;(3)以背街小巷改善为代表的旧城改造,一改“大拆大建”的传统套路,创造了“背街小巷改善的杭州模式”,被文史专家定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杭州模式”,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丹麦专家艾瑞克和英国专家罗伯特说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区运行的典范”,“一个幸福的休闲之地”。

4、打造互联网强市

大力支持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成就了今日“TAB”的阿里巴巴,也让杭州成为了中国的硅谷。

5、大力发展房地产事业

当2008年,楼市噤若寒蝉之时,力主救市,积极推动城市建设,一方面确实利用土地收入带来的雄厚财力推动了城市的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杭州房价的快速增涨,抬高了城市进入门槛,增加了城市发展成本。

6、注入城市发展情怀

生于斯长于斯,对杭州有着特殊的感情,自然也倾注了大量感情和情怀,这也明显区别于其他“候鸟式”调动。

——叁——

孙金龙与合肥:治理城市

曾经的合肥,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可以说仅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存在;而今的合肥,则今非昔比,跻身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之一,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成功实现了由中部二三线城市到东部新一线城市的华丽转身。

回顾合肥的发展历程,2005年以来的10多年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时期。2005年,合肥的经济总量仅为850多亿,而同时期南京为2400亿,武汉为2200亿,郑州和济南为2000亿,而南昌则也已超1000亿。但如今则今非昔比,2017年,合肥的GDP在26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力压济南,直逼西安,而南昌则排名16,双方的差距超过2000亿。

之所以有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熟悉合肥的人,必然会提及一个人——孙金龙。也正是在这六年多时间里,合肥真正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战略定位转型

一方面,从战略取向上,由中部转向东部长三角;另一方面,从战略定位上,突出科教、现代制造和交通枢纽三大核心。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合肥定位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正是在此时期前瞻性的战略谋划,积极创造平台、厚植基础,成就了如今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米”字型综合枢纽。

2、战略空间拓展

一是区划调整将原巢湖市一部分并入合肥,使巢湖成为合肥内湖,腹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800万;二是借助区划调整,启动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出“1331”空间格局,由城区走向都市区,拓展战略发展空间。

3、城市提质扩容

一方面大力度拆旧,强势改造“中国最大的县城”,提升旧城品质和活力;一方面大手笔建新,启动政务区、滨湖新区建设,打造城市新中心,各类大型基建也基本在此时期完成或启动。

4、筑牢产业根基

确立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六大主导产业,通过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六大千亿产业基地,成就现代制造业基地。

——肆——

耿彦波与大同:管理城市

曾经有一部纪录片《中国市长》影响广泛,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也因此,耿彦波和大同市可谓红极一时。距离再拉近些,在去年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身上也能看到其影子,很多人说其人物原型就来自耿彦波。

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

1、力推城市转型

看过纪录片的都知道,其在大同期间的主要工作是扭转大同对煤炭资源的过分依赖,力争使城市发展由能源资源依赖向文化旅游主导来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大刀阔斧搞城建

无论是在大同,还是当前在太原,皆是如此。最典型的莫过于全面复建大同古城,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次,大力推进矿区、棚户区改造;第三,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言出必行,务实高效,虽然,由于其突然调任太原使得大同古城复建工程中断,但经过几年的建设,大同城市空间框架、整体形象、环境品质都得到极大提升。

——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梳理四个历程,明显呈现出“管理城市—治理城市—经营城市—重塑城市”四种不同的执政思路和理念,一种是善于事,一种是善于时,一种是善于势,一种是善于谋。《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对人来说,同样如此,格局有大小,水平有高下,有人善谋,有人善事。

理念不同,思路不同,不能说哪种优,哪种次,不同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条件和基础,自然应采取不同发展思路。首先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实际上,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找到城市发展规律固然重要,找出城市治理规律更加重要,毕竟三至五年时间极其有限,而城市问题纷繁复杂,更需要有化繁为简、高屋建瓴的本领。多总结成功经验,多汲取失败教训,如此则城市之幸。

最初发表于2019年8月16日

文中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会及时删除。


李俊鹏

大鹏视野战略策划中心 主任

国家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

聚焦城市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政府决策咨询和文旅项目策划,从业10余年,操盘各类实战案例100多项。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