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是啥?对猪肉价格影响大吗?老农民也看得懂的解读来了

听说生猪期货来了,2021开年的1月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养猪的没太大反应,吃猪肉的反倒慌了,各种的打听,担心生猪期货会让猪肉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当然,也有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有一些顾虑,怕游资凶猛,导致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阿兮没炒过期货,但2000年初开始,曾关注过几年棉花期货市场,也算是在几个极关键点位提醒过老总下手拿货,有一年真就拿在最低价附近,签约近八千吨,后来价格一路高涨,最后价格翻了番,那一年公司直接从进口棉花上赚到的钱,盖了一座生产大楼还有余。所以,我对期货的了解,稍微比农民朋友多一点,今天尽量农民看得懂的解读,让大家初步了解期货与产业之间的关联。

我拿农村人最熟悉的农产品来举例:

比如你是种植红薯的大户,种植有几百亩的烟薯25品种,有个薯业收购商来对你说,你的红薯我全包了,秋收时一亩地按1500元结算给你,收获运输等其他都不用你管了,你干不干?干的话签合同,给你押金,到收获时一把一利索。你算了算成本,有钱赚,还不用天天刨地瓜累死累活,不需要想办法储存,也不愁销路,立马成交。这种方式,就跟期货交易差不多。

农业的订单销售,与期货也有相似处。比如你是种植上千亩的蔬菜大棚,与新发地签订了某月份原味西红柿的几十吨订单销售,价格比当地市场价高1元/斤,若是到了供货日期,当地西红柿6元/斤收购商还到地头抢,你也得认。买卖远期货物,都得有风险意识和魄力。

所以你看,其实生猪期货也没啥大不了的,都是一种买与卖的博弈,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要在双方都能承受得起的区间内,都有赚头,搞一点提前预测预控的远期成交,来给彼此吃颗定心丸,也未尝不是好办法。

只要理解了上面的内容,再来讲生猪期货就容易了。简单地说,生猪期货对产业的影响,你就当是个给养猪企业和屠宰企业,远期来平抑风险,让养猪周期更平稳过渡的工具就好,我们看的是长远,拼的是对市场行情研究精准,还有资金给的底气。至于每日期货涨跌,与产业无太大关联。你只需记住,天天盯盘炒股票的不是企业,炒期货的也大多不是养猪和杀猪的,企业要么不出手,出手就瞅准目标区间再下手。

生猪期货来了,阿兮给养猪产业以下忠告:

其一,两条腿走路,先把老关系维护好。比如养猪企业长期合作的屠宰企业,毕竟多年的磨合,比较靠谱,大家可以随行就市商量着来,主要客户不能丢,先搞定基本业务,保基本吃喝。然后分析好市场,透彻分析远期价格走势,拿出部分额度在生猪期货市场找平衡,抑制周期性风险。

比如养猪企业,你分析在2021年9月份生猪价格会跌落到25元/公斤,那么首日的生猪期货主力2109合约收报26810元/吨,在其上的每一次高位运行,都是你选择成交的机会,真到9月交割那一天,哪怕生猪价格跌到15元/公斤呢,你的25元/公斤价格也是稳的。当然,若是你预测错误,到时候市场价格是30元/公斤,你成交在26元/公斤,你也得认栽。

而对屠宰企业来讲,则正好相反,可以在预期价格之下“捡漏”,就像我开篇说的棉花期货一样,作为购买方,看准了低价区间稳准狠下手,也许一年能捞个大的。但不要“赌”,那年我也是没想到后市棉花价格会翻番暴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屠宰企业跟重要养猪企业伙伴,维护好基本业务很重要。

其二,做事留有余地,风险一定要在可控范围。期货市场大鳄很多,翻船的更多,都说股市一赢二平七亏损,期货风险更大,不懂的还是不要尝试,不管是买还是卖,都得有能交割的资本底气。

养猪业风险本身就大,农村有句俗话:“家有千贯,带毛的不算。”发生过的非洲猪瘟,还不够触目惊心吗?养猪企业可以买远期成交,可就怕到时候你的价格预测准确,确实可以赚一大笔,只是你的养猪场因各种原因导致,到时候无那么多的生猪数量可用来交割,照样得赔钱。

屠宰企业也别掉以轻心,特殊时期随行就市赚点安稳钱,反而稳妥。即便是精准分析透了市场,也有雄厚资本托底,那也尽量控制风险,切莫贪多。

2021年,很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比如世界范围内肆虐的疫情,还比如有些反弹的国内情况,都可能导致预期与实际南辕北辙,在天时地利人和都欠缺时期做事,更得小心谨慎,以免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不可收拾局面。

最后对关心猪肉价格的消费者说几句话:生猪期货就像玉米期货、棉花期货等等一样,貌似与我们有关,又没什么太大影响。玉米期货多少年了?我们的玉米价格几十年都没有太大变化,也就2020年下半年,各种因素促成了玉米涨价,甚至倒挂了小麦价格,大家想想,前些年有过吗?把心放在肚子里就好了。

农产品自有属于自己的涨跌周期,生猪周期也如此,正常情况下,生猪期货只对价格周期起到好的平衡作用,可以通过远期的买卖,平抑企业因价格大幅涨跌造成的风险,让生猪周期顺利过渡。

个人观点,难免偏颇,欢迎大家评论区交流!喜欢阿兮图文的朋友,别忘点个关注哦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