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极品欣赏」人美80版水浒赏析6(完结篇)

第二十六回 三败高俅(综合评分:3)

封面绘画:王明明

内页绘画:黄全昌 黄全风

高俅亲自带了十节度使来征讨梁山,两次不胜,造海鳅进攻又被梁山水军凿沉。高俅落水被抓后,和燕青比相扑又输,被宋江礼貌送归。

举起高俅的是浪里白条张顺,体态昂扬,举重若轻,瓮中捉鳖。耳畔响起阮小七那句歌谣:爷爷生在天地间,不求富贵不做官。

本书内页我认为是套书中垫底作品,如果说施大畏的艺术是在平流层,那么黄全昌的艺术就是在外太空了。枯笔用到了极致,每个人物都类似枯树皮,破石头。黄全昌在参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时候,还一笔一划,没到这个层次(施大畏那时候也是)。后来越跑越快,这个速度远非寻常选手所能追及也。

第二十七回 受招安遭陷害(综合评分:6.8)

封面绘画:冀平

内页绘画:冀平 王茜

梁山击败高俅后,又通过李师师再次使劲,朝廷终于诚心招降,毕竟安抚成本远低于剿灭成本。但是贼寇名声洗白不容易,宋公明陈桥驿挥泪斩小吏,令人唏嘘。

本书由两个不出名画家参与,水平中规中矩,不作评述。

第二十八回 破辽国徒劳无功(综合评分:7.5)

封面绘画:孟庆江

内页绘画:罗希贤 罗忠贤

为了建功立业,好汉们去讨伐辽国,由于主角光环的存在,他们在不折损人手前提下打到了辽国都城,辽国靠反间计逼得好汉们徒劳无功。有意思的是,辽国曾招降他们,吴用甚至觉得可以这样操作,宋江却选择了不投降。假如当时他们投降了,又会出现辽国国立大盛,轻松打下汴京。中国历史说不定就有巨大的变化,这当然只是瞎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使辽国受降108人,也不会对他们放心,最后这股异常存在的强大势力注定被分化瓦解。

本书是我儿时阅读的,印象特别深,在旧书市场店里书堆得和小山一样,看得我两眼发光,我随手选了两本,一本是闹华山,一本是破辽国,完全是被封面吸引,记得是2元一本。可惜随着年岁流逝,两本书丢失了,只有封面记忆犹新。

罗希贤的绘画,在之前的评述也说了,至少小跑起步,小时候都能看得津津有味。7.5分是看在封面给的,实际内页水平不到7分。

作为本套书最爱的封面,与童年回忆不无关系,孟庆江在构图上非常养眼。通过虚焦背景和战斗实景对比,使战场厮杀更有热烈感。原著描写辽国先锋寇镇远扑入孙立怀里,孙飞鞭削去他半个脑袋。此刻孙立的虎眼钢鞭将下未下,动作充满力度,定格在了精彩瞬间。

内页不说了,本书没有值得评论的地方。

第二十九回 征方腊损兵折将(综合评分:9)

封面/内页绘画:李乃蔚

梁山群雄中奸臣驱虎吞狼之计,征讨方腊,惨烈战斗后十停损失了七停。

该封面是套书最大的谜团,征方腊期间高潮迭起,李乃蔚到底想表达什么?背景有大量瀑布,似清溪洞附近,也不排除乌龙岭。可辨认红袍大刀者是关胜,白袍金甲为花荣。难道这是在乌龙岭遭遇石宝和邓元觉围攻那段吗?当时他俩保护了宋江突围。令人疑惑的是中间绿袍的孙立,孙立在征方腊过程中一直故意摸鱼偷懒,基本没有出战建功,把他放入画面的目的纯粹是为了绿袍配红袍吗?

李乃蔚的画作,乍一看线条边缘很多细碎锯齿,不利落,有点类似罗希贤,仔细看却全然不像了。构图,人物造型与姿态,都值得玩味。有些朋友把他评为最喜爱的水浒作品,这样的赞誉不过分。

第三十回 蓼儿洼(综合评分:9)

封面绘画:孟庆江

内页绘画:周申

这108人经过征南战争,所剩不多,又陆续被朝廷分割到各地,暗暗除去。宋徽宗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梦游蓼儿洼。即使徽宗清醒又如何呢,忠义之士对他而言并无意义,只要存在威胁皇权的力量不稳定因素,皇帝会默许除掉的。会发自真心感慨的也就是民间百姓了。(请勿代入正史)

周申是山东美术的编辑,连环画创作颇丰,其中跑马作为主,也有《婴宁》《陈桥兵变》等佳作。本书属于周申的优质作品。

封面表现的是宋江要李逵陪他死,李逵冲动想造反被劝止,红色的背景配色渲染了悲壮的英雄末路气氛。

周申用的可能是曹衣描,个人笔法的辨识度很高。画面通常注重留白,疏密得当。宽袍密甲,桥低山高,无论人物风景都十分耐看。

-- 后记 --

人美80版水浒至此就更新完毕了,感谢大家这些天支持。以后想看什么作品可以评论区留言。

我既不是权威专家,也不是美学老师,我只是个普通的打工人。喜欢旧美术,希望在CG图,动漫,短视频商业程式化泛滥于美术圈的时代,划出一块小天地,和大家分享看书读图的心得体会,打分也都是个人观点,肯定不代表任何客观标准。我的所知很有限,有任何错误请指出。

艺术面前,各花各入眼。喜欢这册也好,那册也罢,喜欢老版也好,喜欢这版也罢,都OK,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希望连环画和旧美术艺术能穿越时间,继续在我们心中发光发热。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