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巴菲特的3个锦囊:普通人怎样从牛年开始慢慢变富

今天是除夕夜,明天我们就正式跨入牛年了。


牛年是否有牛市?有可能。


但今天我更想和你聊的话题是:


普通人怎样从这个牛年开始慢慢变富?


“慢慢变富”这4个字对标“一夜暴富”。


前者柔和而笃定,后者则既令人兴奋,但也让人焦虑。


这个星球上把“慢慢变富”践行得最淋漓尽致的人是巴菲特。


今天趁大年夜,就让我们向巴老师讨三个锦囊,以此来洞悉,我们到底要如何实现“慢慢变富”这个目标?


01

第一个锦囊:以交易所关门的心态做投资


巴老师和很多投资者有着极大的区别:


他很不喜欢频繁交易股票。


为什么?


不仅因为频繁交易会浪费大量交易手续费,更重要的是:


巴菲特和普通投资者赚的并不是一笔钱。


这要怎么来理解呢?


股市在普通人头脑中的认知是价格差,是低买高卖,是镰刀割韭菜,是猎人围捕猎物。


这样的思维是零和博弈。


并不是讲零和博弈的说法不对,股市在短期来看的确是“你赚钱我就亏钱”的零和游戏。


这是因为,普通人在短线频繁操作时,本质上赚的是一个上市公司股价忽高忽低,波段游走的“估值差”。


那么巴菲特赚的难道就不是“估值差”吗?


你一定听过巴菲特的一句著名论断:


投资第一原则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原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


这意思不就是要低买,要高卖吗?


是的,但巴菲特是用更长期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情的,他看的不是估值,而是企业的成长。


比如圣塔菲铁路是巴菲特投资的一家公司,2014年圣塔菲的估值虽然被市场低估,股价表现不佳,但2015年圣塔菲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猛下狠手,承担了美国城际货运量的17%,成为了运输企业第一名,甩开了第二名45%的距离。


之后,价值发生回归,股价并非因估值而涨,而是因成长而升。


你看,如此的成长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让所有长期持有投资者全都能获得可观收益的价值投资。


美国企业如此,长期来看,中国稳定成长的上市公司也一样。


比如伊利、美的、海天味业,如果你翻开这些企业过去10年的周k线,你会发现它们在短期里的波动一点也不比任何企业小。


但由于这些公司本身每年都在成长,所以如果你长期持有类似以上这些ROE(净资产收益率)始终大于10%的投资标的,那么你也可以放弃估值上下波动的钱,而去赚取企业成长的收益。


所以,别总想着短线交易,而要换以交易所关门的心态投资,赚企业成长的钱,这是巴菲特的第一个锦囊。


02

第二个锦囊:别扔掉你的“保险浮存金”


熟悉巴菲特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巴菲特除了是知名的投资家,还是保险公司的经营者。


正是因为他旗下的保险公司产生了充足的“保险浮存金”,因此哪怕2016年整个行业因重大灾难蒙受高达2500亿美元的损失,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依然可以盈利。


什么是保险浮存金?


这是相对专业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投保人向保险公司缴纳的保费。


虽然在财务报表里保险浮存金列入的是“应付账款”负债栏目,但保险公司是可以名正言顺地拿这笔钱去投资的。


而且由于保险公司有精算师这个职能的存在,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保险浮存金的收入总是大于理赔的支出,这就给保险公司制造了一个拥有源头活水的巨大资金池。


巴菲特有一个比喻:每隔大约10年,美国经济就会阴云密布,然后会下起一场短暂的“黄金雨”,当黄金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之时,我们一定不能只拿勺子,而是要拿着脸盆去接。


保险浮存金就是巴菲特的脸盆。


比如2008年金融海啸、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时,美国股市都发生过山谷式大跌。


当所有人都在大跌前瑟瑟发抖时,拿着脸盆的巴菲特却披着披风及时赶到,“贪婪"地从V字反弹中获取收益。


你可能会觉得,保险浮存金是巴菲特这种控股保险公司大佬才能使用的工具,好像和我一个普通人没什么关系是吗?


不过我想说的是,很多人总是看到股市好的时候想着辞职全职炒股,但殊不知如果真的这么做就相当于放弃了“工资收入”这个普通人个人的“保险浮存金”。


所以,唯有源源不断活水来,个人也才能像巴菲特一样,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使用持续流入的资金,来帮助你在“黄金雨”倾泻而下的须臾,用“锅碗瓢盆”实现“贪婪”。


03

第三个锦囊:指数,普通人的投资法宝


很多人都听过巴菲特说过一句话,叫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它。


听完这句话的人如获至宝,马上就把自己手上很多股票都抛掉,就只留最看好的那一支,觉得自己正在践行巴菲特的至理名言。


但是,这里有但是哈。但是,这里的篮子不是指某支上市公司的股票,而是指指数基金。


2005年,巴菲特喊话设置一个赌局,下注50万美元,赌任何一个投资专家,去选择大于4只以上的对冲基金,然后等上10年,看是你选择的标的整体收益高还是标普500指数的收益高。


到底谁赢了呢?我们待会儿再说,我们先来说说投资的时候,投资者到底在做什么决策?


简单来讲,投资者做的是“3个决策”,它们分别是:


选择标的,即买哪些股票;


选择时机,即在估值低还是估值高的时候买入或卖出;


选择方向,即做多还是做空。当然,在中国投资,除了融券,普通人是没有什么大规模做空机会的。所以如果你看空,空仓不买即为“看空”。


那么买指数相当于是什么呢?


相当于绕过了难度很大的“选择标的”,只需要做“时机”和“方向”上的选择就可以了。


更何况购买指数的费率要比购买各种股票或者主动型基金要低上不少,唯一的缺点就是“缺少刺激,十分无聊”。


结果,巴菲特的这场赌局最后真正参赛的对手只有一个叫泰德塞德斯的基金合伙人。


而且到了十年赌局还差半年的时候,标普500指数已经实现了翻番,年化收益达7.1%;而反观泰德同学一顿操作猛如虎,手下的多支基金最高年化也只有5%,最低的那支还不到0.5%,连活期利息都赶不上。


显然,专业投资者从数量上来说是4个字:不计其数;


但十年跑下来真的可以战胜指数的也是4个字:寥寥无几。


最后的话


孙子兵法说:


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于不败在于己。


今天,我们收到了来自巴老师的三个锦囊:


第一个锦囊:以交易所关门的心态做投资;


第二个锦囊:别扔掉你的“保险浮存金”;


第三个锦囊:指数,普通人的投资法宝。


一起提升了自己关于投资的认知。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从明天这个崭新的牛年开始,慢慢变富吧!


祝,牛年大吉。

--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每次为你凝结一个知识结晶,

每次都和你一起有策略地成为更好自己

我是行为心理的研究者和践行者,

畅销书《行为上瘾》作者,我是何圣君,我的文章会定期更新。

请赐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我,

希望通过本文的交流只是我们彼此成就的开始,

因为人生所有的修炼都只为在更高的地方遇见你。

--

如果你对理财、投资感兴趣,推荐你阅读:

在中国实现财务自由到底要多少钱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