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解答题学生会做不会写过程,数学老师可以怎么教?

教学中发现,有时同样的一道几何题,如果设计成选择、填空题,学生能做出来;可是如果变成解答题,学生就投降了,写个过程像是要挤一篇作文一样,脑子里千言万语,写出来寥寥无几。

几何题解答题从会做到会写,有办法帮助学生突破吗?有!

先来看一道去年(2020年)广东省的中考题,感受一下几何解答题的过程。

有没有发现,几何解答题的过程就像作文一样,由一个个句子组成。每一个句子的结构都是“∵条件,∴结论”?

咋一看,好像几何书写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实不然。要想写出合格的过程,学生至少得具备两个能力:一是写好一个句子,二是把句子有序组织成文。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能力作为抓手,帮助学生突破几何解答题会做不会写的问题。

1.写好一个句子

学习几何时,学生会遇到三种形式的语言,文字、符号和图形。比如“平行四边形ABCD”就是文字,用符号表示就是“□ABCD”,用图形就是下图:

为了方便沟通,我们把符号表示的语言默认为几何语言。这样一来,写好一个句子的关键,就是把文字和图形转换成符号。

有两个时间点值得关注:

第一个时间点,是学习新知识

课本通常会用文字来描述核心的几何知识点,为了引起重视,有时还会加粗给个蓝底,但很少配上图形和符号。我们在教的时候,不妨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把知识点‘翻译’一下。一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来让学生在解题时用起来更加顺利。

比如圆周角定理,课本的呈现是一句文字:“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我在讲解的时候,会特意问学生:“这个定理用几何语言怎么‘翻译’呢?”

等底下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一番后,我会画一个类似上面的图,跟学生一起分析:“结合这个图来拆解这句话,‘圆周角’指的是∠ABC,‘它所对弧’指的是⌒AC,‘所对弧上的圆心角’指的是∠AOC,‘一半’的意思是∠ABC=½∠AOC,那前提是什么?就是这两个角所对的弧是同一条,可以写成⌒AC=⌒AC,所以整个定理用几何语言表述,就是‘∵⌒AC=⌒AC,∴∠ABC=½∠AOC’。”

第二个时间点,是讲解题目

几何题通常也是由文字、图形和符号三种形式的语言组成,有时学生被难住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题目的文字部分没看懂,所以我们在讲解题目时,不妨引导学生先用几何语言把题目的文字部分“翻译”一遍。一来帮助学生找到思路,二来为后面写过程做准备。

比如上图中的第8题: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分别作AC和AB的平行线,交AB于点E,交AC于点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我在讲解的时候,先问学生“AD是△ABC的角平分线”怎么理解,它的意思是∠EAD=∠FAD,于是能得出“∵AD是△ABC的角平分线,∴∠EAD=∠FAD”;接着又问学生“过点D分别作AC和AB的平行线”是什么意思,它其实想说的是DE∥AC和DF∥AB,有的学生很快就得出“∵DE∥AC,DF∥AB,∴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2.有序组句成文

能写好一个句子以后,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句子的先后顺序的安排。

在开始写第一句前,首先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说明的,常见的有两个,添加辅助线设未知数

比如上图中的第2题:如图,AB是⊙O的直径,∠C=15°,求∠BAD的度数。

我们可以通过连接BC,构造一个90°的圆周角∠BCA,和一个与∠BAD相等的圆周角∠BCD,从而求解;那么在写过程时,就得先说明“连接BC”。当然,这道题还可以选择连接BD或者OD,但无论选择哪个,都得先说明。

又比如上图中的第3题: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较于点E,F,且∠E=40°,∠F=60°,求∠A的度数。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把∠A设为x,然后通过∠ADC+∠ABC=180°列方程求解,那么在写过程时,就要先说明“设∠A=x”。

说明完后,第一句该写什么呢?

几何推理的基本句型是“∵条件,∴结论”,而结论是跟着条件走的,所以句子先后顺序的安排,其实就是对条件的处理顺序的安排。面对具体的几何题,我们在引导学生写过程时,不妨反复使用一个提问:“你想处理哪个条件?”

比如刚才提到的第2题(见上图),说明“连接BC”以后,我会问学生:“现在先处理哪个条件?”有学生会提到直径,这时我会板书“∵AB是⊙O的直径”,继续问:“然后呢?”在学生的回答声中,我接着板书“∴∠BCA=90°”。一句写完,继续问:“现在轮到哪个条件要处理?”就这样问完一轮又一轮,直到把过程写完。

一道几何题的条件通常有三个来源:题目,图形,已证结论

比如刚才提到的第3题及其解题过程(见上图),第一句中的“∠E=40°”来自题目,“在△ABE中”来自图形,而“∠A=x”来自已得结论。我们也知道,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A=x”是可以省略的。

确定了条件,结论也就顺带着出来了。那么一个句子写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得到自己想要的结论。很多时候,一个结论就足以结束一个句子了,像上图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有些时候一个结论可能还不够,像上图中的第三句,我们并不满足于“∴∠ADC+∠ABC=180°”,而要进一步得到一个方程,求出x的值,从而得到∠A的度数。

总结一下,组句成文的思路,就是选一个条件,推出想要的结论,然后再选一个条件,再推出想要的结论......就这样一句一句地写,直到问题解决。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学生感到无从下笔的时候,问一句:“现在你想处理哪个条件?”


推荐阅读:

让数据说话,数学老师如何预测中考数学试题的方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