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前期王朝更替,时间轴梳理——古罗马简史

罗马文明

今天我们所说的古罗马通常指的是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罗马文明按照世界史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 王政时期(BC753-BC509)
  • 共和时期(BC509-BC27)
  • 帝国时期(BC27-AD1453)

其中帝国时期的罗马中间发生过分裂(AD395),分裂成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分裂后不久就灭亡(AD476),而东罗马帝国一直有延续了近千年,后世称其为拜占庭帝国(AD395-AD1453)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元首”、“奥古斯都”到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这期间的罗马帝国王朝更替时间轴(文章末尾附上西罗马帝国时间简表)

屋大维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元首”,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制实际上确立了(但是名义上屋大维还不敢贸然称帝,有皇帝之实,无皇帝之名。详情可见古罗马的“奥古斯都”屋大维——古罗马简史

奥古斯都


随后罗马共和国终结,帝国出现,罗马进入了它在帝国时代的第一个王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朱里亚指恺撒与屋大维的家系,克劳狄指提比略的家系)。屋大维死后他的养子提比略继承屋大维的权力,开始了提比略的王朝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BC27-AD68)

公元14年,奥古斯都屋大维驾崩,随后克劳狄王朝历经了:

  • 提比略
  • 卡里古拉
  • 克劳狄
  • 尼禄

这四位元首(屋大维之后到戴克里先之间罗马都是元首制)都是昏君尤其末代尼禄是有名的暴君(曾焚烧罗马城来取乐)

火烧罗马


因而克劳狄王朝持续时间只有短短四十余年,但是这段短暂的时期也是罗马元首权力进一步加强的时期,同时也是帝国官僚体系初建时期,对罗马帝国发展至关重要

四帝内乱期(AD68-AD69)

这没啥好说的,由于克劳狄末代君主尼禄的昏庸,导致整个帝国在这两年期间各种暴乱,各种君主(自立的、民间的、盗版的、山寨的)层出不穷,互相混战,结束了克劳狄王朝的统治

弗拉维王朝(AD69-AD96)

尼禄死后韦斯帕芗建立弗拉维王朝,历经

  • 韦斯帕芗
  • 提图斯(韦斯帕芗之子)在此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庞培古城被火山埋没事件
  • 图密善(韦斯帕芗之子)

庞培古城


在弗拉维王朝,韦斯帕芗对罗马元老院进行了重大改革:广泛吸收行省上层奴隶主参加元老院。

虽说此时的元老院早已不像共和国时期一样是权力的中心(此时大权都在元首手里紧紧攥着),但是哪怕元老院的元老仅仅作为一个名誉称号仍然有相当诱惑力,更何况此时元老仍然一定程度影响政治。

因而弗拉维王朝政权获得了各个行省奴隶主的支持,同样的,罗马帝国的政权也得到了稳固(各个行省对于中央的离心力减弱)

安敦尼王朝(AD96-AD192)

  • 涅尔瓦
  • 图拉真
  • 哈德良
  • 安敦尼
  • 马克.奥里略(与其他几位皇帝共治)期间出现过篡位皇帝
  • 康茂德(与其他几位皇帝共治)

安敦尼王朝的前五位统治者被誉为“五贤帝”(康茂德:我怀疑你们针对我),这段时期可谓是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罗马历史上称为“黄金时代”

罗马帝国疆域


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疆域扩大到极点

193年内乱期(AD193)

此期间两位统治者皆被士兵杀死,因此有内乱期的说法

塞维鲁王朝(AD193-AD235)

塞维鲁王朝由塞维鲁创建,历经八位统治者(期间有一个不列颠来争位的,算上他有九位)

这其中有将近一半统治者都是共治形式的,所谓共治字面理解就是共同治理,有的是跟下一位皇帝一起共治(死后,跟他共治地成了下一位皇帝,或者杀死他成为了下一位皇帝),有的是跟非皇帝共治(也就是争夺皇位失败了,后来没有当上皇帝),当然共治最著名的还要数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

三世纪危机时期(AD235-AD268)

公元3世纪这段时期的罗马历史激变,此前几十年就有征兆,到了三世纪全面爆发为社会经济和政治上面的全面混乱:内战发生、帝国征服瘫痪,而且越靠近帝国心脏地带混乱也就越严重,总而言之整个罗马帝国全面衰竭,这个现象被称为“三世纪危机”

关于“三世纪危机”的原因至今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门,也就是说至今仍然没有准确答案,有待后续研究。(给人的感觉就是古罗马莫名其妙地发生大混乱,因此有人提出可能是此时期受到环境影响导致古罗马饮食饮水有毒,让古罗马人脑子瓦特了,导致全面混乱。当然这只是众多说法之一)关于三世纪危机的研究可以去查专业相关资料

总而言之,三世纪危机时期的罗马出现了空前的大危机,当然三世纪危机的余波一直持续到西罗马灭亡,也就是说此后的罗马帝国每况愈下直至灭亡(东罗马帝国由于采取紧急措施得以幸存,并延续到15世纪)

伊利里亚时期(AD268-AD284)

伊利里亚时期罗马还在三世纪危机当中,此段时期主要的七个统治者因为都来自伊利里亚而得名,但是仅仅只持续了短短十余年,如此短的时期内相继换了多为统治者,可见此时整个罗马帝国陷入了多混乱的状态

四帝共治时期(AD284-AD305)

公元284戴克里先登上了历史舞台,面对罗马帝国的内忧外患(内有奴隶起义,外有外族入侵),戴克里先首先实行“多米努斯”制度,也就是废除元首制改为君主制,正式在罗马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罗马帝国进入了“君主制”统治时代,也标志罗马进入晚期帝国

戴克里先成为“多米努斯”,拥有“总司令”、“首席元老”、“第一公民”、“护民官”、“执政官”、“国父”头衔,而这些都是为了实行他的另一项制度——四帝共治

戴克里先创建“四帝共治制”,帝国划为四部分,让四个统治者管理,其中两个称为“奥古斯都”是正职,由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担任。另外两个称为“恺撒”,是副职。都是戴克里先作为君主拥有最高权力

四帝共治使得整个帝国分而不裂,保持统一。戴克里先如此费尽心机的四帝共治实质上是分区管理的应急措施。就是为了缓解乃至解决三世纪危机下的罗马帝国

如果我们把三世纪危机看成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我们就能理解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了,将帝国分为几个部分,使得三世纪危机的病毒传播遇上壁垒,高风险区不至于扩散到低风险区,低风险区不至于扩散到无风险区,这样一来至少还能维持帝国统治

但是四帝共治仅仅只是一个紧急措施,长此以往帝国势必分裂。因此戴克里先的制度本没有错,只是此后的君主没有理解他的本意,以致将这个应急临时措施持久化,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君士坦丁王朝(AD305-AD364)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

公元323年,君士坦丁召开尼西亚会议,基督教的“尼西亚信条”出现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将首都迁到君士坦丁堡(曾经叫拜占庭,今天叫伊斯坦布尔),号为新罗马

君士坦丁大帝


此时罗马帝国分裂趋势更加明显,各个地区实际统治者已经不再是罗马统治者一个人,更多地出现离心趋势

瓦伦蒂尼安王朝(AD364-AD392)

此时期罗马混乱加剧,罗马不再是罗马人的罗马,更多是军队的罗马,或者说是蛮族军队的罗马,实际上三世纪危机时期罗马军队就已经蛮族化,到了后来很多罗马人甚至投不了标枪,所以越后期的罗马,军队当中蛮族将领权力越大,到了末期,军队已经可以做到废立皇帝的程度

狄奥多西王朝(AD379-AD395)

狄奥多西是罗马最后一位维持统一的皇帝,他死后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AD395-AD476)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首领奥多亚克废黜罗马皇帝罗慕洛,自立为王,由此西罗马帝国灭亡,但是另一边的东罗马帝国还存在

西罗马帝国的历史就此终结,而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小结

以上就是罗马帝国前期,也就是到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的时间轴,最后附上西罗马帝国时间简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