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敦煌佛国世界,领略古法壁画风采

分享笔尖梵相·领略般若艺术·启迪智慧心灵

本篇分享敦煌本土画家庄生源先生采用古法临摹绘制的敦煌壁画作品,包括北魏、唐代、西夏、元代等不同时期的巨幅经变画,以及说法图、故事画、伎乐图、飞天、菩萨、供养人像及再创作作品,内容生动丰富、包罗万象、引人入胜,带领观者走进敦煌佛国世界,领略古法壁画临摹风采。

作品欣赏

观无量寿经变: 榆林25窟中唐203x153cm

此窟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代表性洞窟,其南壁观无量寿经变是依据《观无量寿经》绘制, 中间为观无量寿经变的主体部分——极乐世界。中部为七宝池中的露天殿堂,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金刚宝座上, 施无畏印,肃穆庄严,头顶上罩着华丽的宝盖和幡幢,上方飞天撒花飞舞,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分座左右,供养菩萨四面环绕。七宝池殿前的平台上乐天成八字形座在毯子上,吹奏着不同的乐器,他们手中的乐器,主要有海螺、筚篥、笙、琵琶、箫、笛、排箫、拍板,中间一伎乐人肩挂腰鼓,伸双臂,撇手指、提左腿作击鼓腾跳之姿,造型略显肥胖但动作轻捷并不笨拙,旁边有迦陵频伽鸟拨奏五弦和。七宝池中,几个莲花童子在嬉戏打闹,有的莲花童子在捉鸭子有的一个莲花童子头钻进水里,露着屁股,另一个童子在张望神情紧张,还有莲花化生,童子双手合实,等待花开,是下辈生想观的命运。

大殿后面是亭台楼阁,主要有极乐世界的神鸟,回廊里,左边是白鹤展开双翅,嘴里好像发出美妙的声音,迦陵频伽人身鸟尾,双手弄拍板展翅而舞,尾如卷云或漩涡。回廊右边,共鸣鸟一身二头,弹凤首一弦琴,展翅而舞,孔雀轻歌曼舞、展翅回首,还有翩翩起舞的鹦鹉,他们是能为人言而美丽的祥鸟,他们的声音能增进人们善德的力量,促进人们早日进入想象的幸福世界。这幅经变画虽是描写极乐世界的歌舞场面, 却以人间豪华的宫廷建筑景物为蓝本, 既有亭台楼阁,又有平台宝池, 显得宏伟壮丽。

弥勒经变: 榆林窟25窟 中唐 304x172cm

弥勒经变主要依据《弥勒下生成佛经》绘制。画面中间,表现的是弥勒在龙华树下成道后三会说法;画面其余结构,描述的是弥勒降生阎浮提世界时的种种美妙事物。

画面正中的弥勒初会,与左下的弥勒二会、右下的弥勒三会,共同组成“品”字形构图。

弥勒初会居中,成为画面的中心,未来佛弥勒置身于碧绿掩映的龙华树下,身后山石嶙峋、海景壮阔,上方宝盖装饰华丽,两侧大菩萨左右胁侍,诸听法圣众、天龙八部围绕。

正中主尊佛陀足下的供案上及两侧,有儴佉王为弥勒献的七宝:中间为摩尼宝珠, 画面左侧为宝函(即藏宝)、象宝、玉女宝,画面右侧为金轮宝、兵宝、马宝。

弥勒初会正下方,几个婆罗门正在拆除宝幢,宝幢为两层楼阁,底层有轮,为稀有之活动宫殿。宝幢两侧为云彩托起的宝函,旁边各有两条神龙在守候。

弥勒二会与三会的前方,右下侧绘有国王率男众、落发为僧的情景;左侧为王后率领女众、削发为尼的场面。

主体画面的四周,描述的是弥勒降生阎浮提世界时种种美满和谐的生活:法界中的佛、菩萨高坐莲台,讲经说法,广度僧尼;人间世界则风调雨顺,一种七收,婚丧嫁娶;自然界环境优美,创造出一幅美好的弥勒世界图景。

弥勒初会: 龙华树下,弥勒作善跏趺坐,其左侧为大妙相菩萨,右侧为法华林菩萨,力士、天龙八部围绕左右。弥勒头顶是装饰华丽的宝盖,其身后大海中矗立着须弥山,上为兜率天宫。画面左侧为弥勒二会,弥勒侧向坐,案上陈设袈裟等供具,比丘尼合十听法,前有落发后正在沐浴洗礼的妇女。

画面右侧为弥勒三会,与左侧的弥勒二会遥遥相对,案上陈设袈裟,比丘静坐听法,案前有男剃度者,正在受戒。

画面的其余空间,穿插绘有弥勒世界的种种美妙事物。诸如道路平整、人寿绵长、一种七收、树上生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等,各种情景、故事,错落穿插绘在三会说法场面的周围,形成一幅内容详尽而又主次分明的宏伟构图。

这铺经变画,画风细腻,色彩绚丽,艺术造诣尤高,使弥勒世界在一片辽阔而优美的田园风光中,展现了美妙的人间生活和神灵变幻的世界,不仅是吐蕃时期的艺术珍品,也是敦煌艺术系统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阿弥陀经变: 莫高窟220窟初唐168x258cm

阿弥陀经变,是莫高窟出现最早、场面最大的净土变。碧波荡漾的七宝池水平台上,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端坐莲台,观音、大势至菩萨侍立左右,背后经幢凌云,梵宫高 耸,色彩鲜丽。观音、大势至菩萨着透体罗衣,锦绣披巾,凝神伫立,神志庄重。人物风貌神采已呈唐人丰满健美之美,白色肌肤已开始变为棕色,天然的变化使色彩更为丰富,显示出历史岁月中形成的一种古朴浑厚的立体感。“西方三圣”周围圣众眷属环绕,共150余身,严密而有主次有疏密地组织在一起,下段的地面, 七宝栏楯,楼阁相对,金沙铺地,琉璃合成。中部的舞乐场面,乐工奏乐,歌伎起舞,鹦鹉、孔雀展翅踏节应弦而舞,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胡旋舞: 莫高窟220窟 初唐 95X283cm

这是药师经变下部的舞乐图,以灯楼为中心,两侧立灯轮,天女燃灯。乐队分两组,左右相对,演奏来自中原或西域、外国传入的各种打击乐器。有筝、排箫、竖笛、方响、筚篥、五弦、横笛、腰鼓、答腊鼓、毛圆鼓、拍扳、钹、竽、箜篌、法螺等。在灯火辉煌、器乐协奏中飞快旋转,大概就是传自西域的胡旋舞或胡腾舞,此画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舞乐图。

六飞天: 莫高窟329窟 初唐 112x298cm

隋唐两代是敦煌飞天艺术发展的高峰,从外观造型到内心情思的表达都比较完美。此幅飞天形态各异,手捧鲜花,演奏琵琶、箜篌,横笛,笙等乐器,你追我赶,极富生动!

反弹琵琶伎乐图: 124x340cm

取材于敦煌壁画最有代表性的反弹琵琶伎乐图,表现了和谐盛世,天下同乐的场面,画面宏丽,寓意深远。

四飞天: 莫高窟321窟 初唐 238x95cm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跟紧那罗的合体化身,喜歌舞的香音神。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发展到唐代更加丰富多彩,气韵更加生动,这是画在主尊的龛顶上,表现佛说法时飞天凌空飞舞,散花赞叹的欢乐场景,是莫高窟飞天形象的杰作。

唐代飞天: 113x264cm

敦煌莫高窟有“无壁不飞天之称”,这些活泼的形象拖着长长的飘带在九层楼上方驭云环绕,手捧鲜花、璎珞,遍满空中,悠绶如水,在五彩祥云衬托下分外绚丽,千姿百态引人瞩目。

四飞天: 莫高窟320窟 盛唐 114x272cm

此飞天绘在主尊阿弥陀佛的华盖上方,一前一后分拥两列,前两身对称地拥护在华盖的左右两侧,一手撒花,一手接引,身材婀娜多姿,飘带跃然有声。

后面两身飞天对称紧随其后,亦作撒花接引之势,长长的飘带衬托出飞行中轻盈灵动的体态。

整个画面由飞天和流云组成一幅动态的场面,加上绚丽的色彩,生动地表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境界。

四飞天展现出繁荣的大唐气象,是莫高窟唐代飞天的代表作之一。

舍身饲虎: 莫高窟254窟 北魏 120X165cm

佛经中说,印度宝典国国王大车的三个太子,一日同到山中打猎,见一只母虎带着数只小虎饥饿难忍,母虎因此欲将小虎吃掉。三太子萨埵见状,将二位兄长支走,来到山间,卧在母虎前,饿虎已无力啖食。萨埵又爬上山岗,用利木刺伤身体,然后跳下山崖,让母虎啖血。母虎啖血恢复气力后与小虎们一起食尽萨埵身上的肉。二位哥哥不见弟弟,沿路寻找,终于找见萨埵尸骨,赶紧回宫禀告父王。国王和夫人赶到山中,抱着萨埵尸骨痛哭,然后收拾遗骨修塔供养。摩诃萨埵为了挽救老虎生命而甘愿牺牲自己肉身的萨埵太子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这种表现释迦牟尼前生累世忍辱牺牲、救世救人、各种善行的绘画作品被称为本生故事画。

割肉贸鸽: 莫高窟254窟 北魏 121X159cm

古代有位尸毗王,发誓救护一切众生,证菩萨道。帝释天得知后,想要试试王的诚心,就命令毗首羯摩天变成一只鸽子,帝释天自己变成一只饿鹰,追逐鸽子直至尸毗王前。

鸽子躲进尸毗王的腋下,浑身发抖,战栗不已。饿鹰扑扑翅膀站立在树枝上,对尸毗王说:“把鸽子还给我吧!那是我的食物,不是你的财产。”

尸毗王说:“我曾发下宏誓,救护一切众生远离痛苦。这只鸽子我不能给你。”饿鹰说:“你爱护众生,岂不知我也是众生之一,我没有东西吃也要饿肚子,你又怎么不体谅我呢?”尸毗王说:“这样吧,你要吃什么,我来给你。”饿鹰说:“我只能吃新杀血肉,你能帮我拿来吗?”

尸毗王想:要给它新杀血肉,难免又要杀生,杀伤一命救活一命,又有什么意义呢?想到这里,王就命令手下取来尖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血淋淋的肉,对饿鹰说:“你来吃吧!”饿鹰并不来接,反而说:“你拿自己的肉给我,总要跟鸽子重量相等,否则我岂不是吃亏了?”

王便让人拿来天平,一边放上鸽子,另一边放上自己的肉。没想到鸽子极重,王只好又割股肉,两股割尽,皮肉还轻。王再割自己小腿、两臂、前胸、后背,几乎割下全身血肉,天平上还是鸽子重。王干脆挣起身来,想把自己全身放上天平,与鸽相等。

饿鹰不由地说:“你何苦这么麻烦,把鸽子直接给我不就行了吗?”王忍住巨痛,苦笑着说:“鸽子来到我这里,我就不会把它交给你了。我对躯体已经毫无吝惜,为求佛法而上天平,绝不后悔。”

此时帝释天和毗首羯摩天现出原形,颔首嘉许,以神力令王身如故 。

供养人像: 莫高窟9窟 晚唐 139x162cm

画面上三位贵族妇女供养像立于华丽的毡毯之上,均大袖裙襦,轻纱帔帛,服饰艳丽,屈臂合十或手持供养,中间一小孩身骑竹马,身后的侍女神态各异,整幅画面富于生活气息,题名礼新婦贺氏一心供养,她们当属贺氏家族豪门贵妇。

供养人像: 莫高窟98窟 五代 97x150cm

五代曹氏家族的供养像在石窟中保留最多,从头饰服饰都极尽华丽,从题记翟氏供养或众多题记记载可以看出,当属曹氏家族的豪门贵妇。

千手千眼观音: 莫高窟2窟 元代150x145cm

观音菩萨听佛说法,发誓要利益一切众生,於是生出千手千眼。千眼能观众生之苦,千手能济众生之难。线描集钱线、蘭叶、折芦、钉头鼠尾於一体,丰满圆润的肌肤,蓬松的毛发、轻柔细润的衣裙巾带,形体转折和质感都恰当的表现了出来,充分发挥了线描的造型功能,是元代敦煌壁画艺术中的杰作。

说法图:榆林窟2窟 西夏 148X148cm

说法图各个时期都有,早期内容简单,隋唐以后增加了弟子、天龙八部护法于佛的两侧。画面虽已变色,但仍可辨认出人物造型比例都很准确,代表了西夏壁画的风格。

九色鹿: 莫高窟 257窟 北魏 65x365cm

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九色鹿又看见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

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后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弄蛇人向国王告密。他假装再次落水,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守候的武士们就万箭齐发。谁知九色鹿发出神光,利箭都被化为灰烬。国王深为不安。弄蛇人吓得胆颤心惊,跌进深潭淹死,故事告诫做人不能忘恩负义。

西方净土变:莫高窟320窟盛唐180x160cm

这幅经变画主尊为观无量寿佛,左右为胁侍菩萨及供养菩萨等,上方有十方诸佛,菩萨赴会和乐器不鼓自鸣等场面。佛前莲花池上歌舞伎乐及菩萨供养观乐的场面,生动地表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为佛教净土思想典型的代表作之一。这种平、仰、俯视的巧妙结合,给人以生动而活泼的感受。

水月观音:榆林窟2窟 西夏 160X168cm

这幅【水月观音】整个画面以石绿、墨绿为主体色彩,线条流畅,人物情态逼真,凝视一轮残月,整个人物被罩在光环之内,前方有一飞天遥相礼拜,右下方有唐僧及弟子礼拜图,此系《西游记》中唐三藏与其弟子孙悟空的早期民间形象,是西夏时期水月观音像的代表作。

水月观音:榆林窟2窟 西夏 160X168cm

这幅【水月观音】与另一幅对应分布两侧,在透明巨大的圆光里,手拈念珠,若有所思,身后山石如苍松般高耸入云,石缝间修竹摇摆,远处虚无缥缈,空中一对鹦鹉双飞,景色宁静优美,有静有动。对面童子双手合十礼拜观音,石绿与石青的运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不仅是一幅杰出的人物画,也是一幅优秀的山水风景画。

敦煌菩萨系列

庄生源

艺术简历

庄生源: 1974年生于甘肃省敦煌市,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敦煌艺术研究会会员、敦煌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培训部主任。

2010年5月作品参加四川彭州“寻梦古风”敦煌壁画作品展。8月受邀为兰州《梵韵妙音》绘制完成大型复原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与“弥勒经变”。

2011年6月作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河南新乡·甘肃敦煌书画联展”。8月作品参加“魅力敦煌·震撼上海”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展,12月在西安举办 “拈花微笑敦煌艺术沙龙联展”。

2013年作品参加成都 “朝圣敦煌—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展”。

2014年7月应普照寺住持果证法师诚邀为成都普照文化中心绘制完成大型复原敦煌壁画“弥勒经变”与“普贤经变”。

2015年3月受邀在成都普照文化中心举办“庄生源一敦煌壁画艺术临摹精品展”。6月受邀绘制完成兰州万生玉佛堂壁画“法海寺众仙”与“八大菩萨”。

2016年作品应邀参加 “水墨空间.书画名家网络邀请展”。

2018年绘制完成敦煌太阳大酒店大厅天井壁画。

2019年7月受邀在成都普照文化中心举办“佛光普照—庄生源敦煌壁画艺术临摹作品展”。11月作品受邀参加“畫筆生辉 絲路藝語”一带一路名家绘画展暨絲路藝術研究院香港首展。

2020年作品参加桂林、安徽 “丝路遗韵·朝圣敦煌”敦煌石粉彩绘技艺作品艺术交流展。

作品收录: 人民日報《人民周刊.藝術家》特刊·中华文化艺术与【一带一路】专辑,河南新乡.甘肃敦煌书画联展作品集,酒泉飞天报、兰州晚报、成都普照文化、藝術香港等刊物。

关注“ 笔尖上的般若 ”,长享智慧清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