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县排第一,北大学长自述:从高一开始,多跟别人学做3件事

从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在这一年的高考创造了未来10年里考生人数之最,虽然在当时教育资源不甚丰富,但是在当时录取分数不高,而且包分配工作,让无数学生、工人、农民都重新燃起了参加高考的志向。虽然在90年代的时候已经陆续取消了包分配的政策,在某些人口中高考的重要性也不再是能够改变人生,但是事实上,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如果高考这一关没有抓到机遇,那么很难在之后的人生轨道上发生大改变。

在高考中以总分687分排在全县第一,如愿考上北大的杨余自述,自己在刚上高一的时候只能在班上排中游水平,而从这一年开始,自己就开始多跟着别人学做3件事,而在不断的提升中,一点点提高自己的分数,最终考出一个不错的好成绩。

1、看别人闲暇时间都做什么

杨余直言,“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是自己的学习经验第一条。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只能看看班上那些考试成绩优异的同学都在做什么。杨余发现很多学霸都会在课间、自习课间隙,去做交流讨论,而讨论的问题都是在上课的时候或者是做题过程中记下来的。

杨余认为,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是自己学会的第一件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记笔记,这样能够在课下的时候有问题可问,也能有针对性的习题练习,是前期铺垫的重要过程。

2、看看别人自习都在做什么

每天晚上4节晚自习课,在杨余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时间,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卷子之外,还要去做一些简单的自我学习规划。

学霸们在上自习的时候,总是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方案,以及学习计划进程,而在杨余看来,这需要每天不间断、持续性的学习推进,无论是做卷子还是背单词,都要进行合理规划,然后贯彻落实。

3、看别人假期都在做什么

杨余认为,自己成绩能够提升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充分利用好假期时间以及周末时间,按照平时一样的学习作息,而且做好详细的学习规划,最重要的是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是杨余保持成绩提升的关键所在。

每一天都是可以被利用的,合理的休息时间安排必不可少,但是并不意味着需要去放弃休息娱乐时间,学会松弛有度的调节很关键。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前三名与后三名的差距,六旬老教师:从小学起,3个细节是关键

从全班排倒数,到冲进年级前十,坦言3年逆袭:比别人多做2件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