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之迷思:崩盘式暴跌的背后,是未来财富还是泡沫魅影?

幸福里BANNER

熊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四百五十四期(NO.454)

专栏内容提要:


数字货币市场出现雪崩崩盘式暴跌,抓住这个好时机,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数字货币的故事。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有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 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绝标题党,坚持耕耘深度专业内容

(独家内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我是@熊猫贝贝小可爱,地产行业策略研究者,房地产楼市观察者,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454篇原创文章:

24小时交易的比特币(BTC)随时都在制造刺激行情,就在我敲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比特币的行情还在跌宕起伏:


图片来源:网络

北京时间4月18日,比特币跌破5.2万美元/枚。这距离4月14日创下6.4万美元/枚的历史新高,仅仅过去约96个小时。

图片来源:网络


截至本文发稿,比特币回升至5.6万美元/枚上方。(这个数据是我发表这篇文章前一秒最终确定的行情。)

4月18日,比特币闪崩,一小时内暴跌近8000美元,日内跌幅超15%。

与此同时,其他数字货币全线杀跌,按24小时跌幅计算,以太坊ETH暴跌12%,BNB暴跌13.33%,瑞波币暴跌20.87%,狗狗币暴跌12.87%,莱特币暴跌20.87%,EOS暴跌23.45%。

快速下跌导致做多投资者损失惨重,24小时内,超47万人爆仓,395亿资金灰飞烟灭。

刺激!实在是太刺激了!金融资本的魅力就在于,即使有无数人折戟血亏,黯然退场,市场依然冷漠无情,还是有更多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飞蛾扑火一般的入局。

黑格尔在其著作《历史哲学》中说过一句话: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或者说无法)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其实关于数字货币,我一直想好好写一篇文章来思考研究,并且和各位读者朋友有深度的分享一些个人理解和看法,正好这次行情暴跌,是个好机会。

为什么说暴跌行情是好机会呢?

因为暴涨或者状态稳定的时候,没有人会去考虑风险和思考问题。

数字货币,是个很大的话题,有很多的争议和认知门槛,事实上,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群体而言,在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环境相对于内向和封闭的中国来说,其实真正意义上接触数字货币投资的群体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根据全世界bitcointalk.org的访问数据,在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当中,有五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这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这五个国家比特币投资者占比达到世界访问量的45%。

日本、泰国、波兰、印度尼西亚等均占1%左右,中国占1.5%。

可以预估bitcointalk上面所有英语国家的用户占网站所有用户的50%。据此测算,英语国家的真实用户总和大约24万。

可以看到在24万名注册用户当中,中国用户数量大约是24万 * 1.5%=3.6万。

每3个投资者就有一个在BTT论坛上面注册。那么其它国家所有用户之和就是 :8.4 * 3=25万。

可以了解到中国所有的比特币持有用户数量大约是21—35万,而根据这种计算方法,全球所有比特币投资者总数是70—84万,中国所占比例超过35%。

取个中位数,30万吧,比较合理,说实话和中国股民数量相比,简直就是零头都够不上:

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已超过1.839亿,同比增长12.62%。其中,自然人数量超过1.835亿,非自然人(机构和公司性质)数量为42.80万。

毕竟中国国内的金融环境和货币系统,是不承认数字货币的合法性的。投资比特币,在中国,属于灰色领域的投资。小众,灰色,小规模,是中国数字货币投资的特征。

此次数字货币暴跌,正好中国央行的领导层也发表了明确的态度:

中国央行副行长李波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会“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时,也表明比特币应该受到相应监管。

他表示,正研究对比特币、稳定币监管规则,将来任何稳定币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得到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必须要接受严格监管,就像银行或准银行金融机构一样受到严格监管。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不管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要为实体服务。要区分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对于比特币这类数字资产,并非现在要下结论,但是要提醒,要小心,在中国,金融创新的东西都要说清楚它对实体经济的好处。

小心二字,足见重视与分量。也表明了数字货币在中国的当前定义和处境。

这篇文章,就和大家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有依有据地对数字货币的现实属性,进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和讨论。

当然,不管是数字货币还是投资,都是很大的话题,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要谈的几个要点和逻辑先列出来:

  • 一、数字货币的定义是什么?
  • 二、关于数字货币本质属性的几点思考。
  • 三、投资炒作持有数字货币,最大的风险在哪里?
  • 四、深度,关于数字货币的金融逻辑的几个大胆猜想
  • 五,写在最后:几个个人观点和建议。


不管屏幕前的您,是币圈小白,没有任何数字货币认知,那这篇文章就算启蒙之章;

如果是币圈老手,甚至是已经有数字货币投资信仰的币圈老玩家,也值得你们阅读和启发思考。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读者通过文字选择作者,作者也在通过文字选择受众。


图片来源:网络

一、数字货币的定义是什么?


从数字货币这四个字所对应和赋予的概念诞生起,作为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可谓是无与伦比。秒杀一切人类经济环境中曾经或当下,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增长表现力。

甚至有句笑话,在比特币的价值增长上面,可以让人类的贪婪和欲望,拥有更高的天花板。

世界上第一枚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1月3日,市值在刚刚出现时,价格还不到1美分,一美元可以兑换1300个比特币,也就是说人民币7元钱就可以兑换1300个比特币。

到了2021年4月13日,比特币一度突破64000美元关口,最高达到64778美元,此后,比特币又连续几天回落。18日跌破52000美元。

从曾经“一文不值”到2021年一度超过40万人民币的增长,说真的,就是印钞机都没有这种想象力。注意,这里说的是一枚比特币。

具有极度想象力的比特币,其实只是成千上万种数字货币的代表之一,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数字货币诞生或消亡。


那么,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


数字货币简称为DC ,是英文“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 。


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 。

给大家放张图:


图片来源:网络

按照数字货币与实体经济及真实货币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一是完全封闭的、与实体经济毫无关系且只能在特定虚拟社区内使用,如魔兽世界黄金,Q币,网络游戏里面通过充值获得的特殊货币;

二是可以用真实货币购买但不能兑换回真实货币,可用于购买虚拟商品和服务,如 Facebook 信贷,国内腾讯也有类似的产品;

三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与真实货币进行兑换、赎回,既可以购买虚拟的商品服务,也可以购买真实的商品服务,如比特币和各种数字货币。

注意,这个定义和中国央行在2021年正式发行的数字人民币,有本质的不同。

这个后面会在数字货币本质思考的环节进行说明。

图片来源:网络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有八个特征:

全球性、

专属所有权、

无隐藏成本(高度匿名性)、

跨平台、

交易费用低、

非中心化,

恒量发行,

开源代码。

这里不展开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相关内容。


总之,数字货币,就是传统法币以外,正在这个世界上流通的另一种形态的货币,根据不同的货币环境和国家定义,而具有了不同的属性。

因为这个东西可以交易,并且本身的市场流通价值会发生改变,就意味着数字货币就成具备了资产属性。

哪怕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只闻其物,不见其形,但是从定义和实际表现上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资产产物。

数字货币,又被定义成“虚拟币”,或许能说明这种所谓的货币最本质的定义:虚构。

图片来源:网络

二、关于数字货币本质属性的几点思考。


说了半天,也见不到实物的描述,总是比较虚幻,管窥蠡测的做法,肯定没办法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和思考。

数字货币的代表和鼻祖比特币是如何产生的,其实并不重要,当然也有很多阴谋论,真实与否,和比特币本身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

对于人为设置的迷雾费力解析寻求真相,不如针对既定现实的事物进行深度研究,事实上上,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已经在真实的世界流通,并且对真实的经济,金融,甚至国家贸易,造成了很多直接的影响和变化,当然,这样的影响和变化不能定性,好坏对错也没有得到绝对肯定的验证,但是其影响力不可忽视。

一方面是市值:比特币占据数字货币超过50%,就按50%,市值已经超过万亿美元级别,以金融资产的定义:市值卖出后就是真金白银。不卖,就是纸上富贵。

万亿级别的市值,有多少虚高水分?那就很难说了……毕竟和股票市值不一样,看不见摸不着。

图片来源:网络

一方面,如果数字货币被作为一种货币受到公众的广泛使用,则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

简单说如果规模足够大,甚至可以直接冲击一个有流通法币的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和经济环境,极端情况下,取而代之,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仅凭这一点,只要金融体系是相对保守的国家和地区,关联数字货币的一切交易行为,就是灰色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拿自己的金融体系和经济环境去和一种来路不明,价值不稳定,并且流动性不可控的虚拟货币直接挂钩。


就以比特币为例最适合,到底是谁发明的,在什么地方诞生的,有什么意图……等等的疑问,其实放到今天来看,完全没有讨论的意义,为什么?

因为这个东西已经存在,并且已经有完整成熟的交易流通体系,是事实上存在的东西了。

弄清楚东西本身的属性,更有意义。

当今世界金融和经济环境里面,能和比特币产生对比的东西,有三种,法定货币,金融资产,还有商品。

下面就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比特币是商品吗?显然不是,商品的价格,不管是大宗还是消费,其实是有现实使用价值的,比特币本质上只是一个程序,也是该程序的原生加密货币。这个程序并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也就是没有使用价值。

其次,比特币是货币吗?同样不是,和流通货币,甚至是世界货币美元相比,比特币其实最缺乏的东西,是信用背书。

世界上所有现存流通的货币,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金本位,也就是用黄金作为等价锚定,一个阶段是信用本位,也就是发行货币的国家央行定义货币价值。

比特币是全球化的,非中心的,谁来为比特币的现实价值背书?这是一个好问题。

这里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拿着美元到了外国,即使美元不能直接流通,但是对应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只要是承认国际货币结算规则,那么就会进行货币兑换。同样的,国际货币结算,就是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信用互相承认与约束。

但是比特币做不到这一点,如果对方不认,不接受,没有任何规则和信用背书,也就是说,比特币缺乏货币最基本的公认信用力。

最后,比特币算资产吗?这就是关键了,资产不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同样需要得到金融市场的价值评估和承认,才能具备资产属性,而且真正的资产,具有三大特征:安全,增值,流动。

流动上面说过了,不具备公开的结算公信力。

安全,这一点是没问题的,每一个数字货币的编码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但是这个价值,就不好说了,即使是资产,也是虚拟资产,缺乏锚定的资产?

别说上个世纪法国郁金香,中国90年代的藏獒,先不说价值是否被过高炒作,至少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至少这些东西具备资产特征的时期,各种价值特征(哪怕是炒作)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比如铁包金藏獒是什么档次,什么价位……

那么对于比特币,这个锚定价值又如何定义呢?

独一无二不是什么什么价值,鸡蛋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唯一性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噱头的价值基础了。

那……为什么比特币和一众数字货币会如此火爆,价值飞涨,就值得冷静思考一下了。

有一说一,客观理性,完全中性,没有立场的思考判断,比如特斯拉老板推崇的狗狗币,从货币形象上来看怎么看都像是一个玩笑:

狗狗币形象(图片来源:网络)

完全没有流通货币应有的严肃和价值表现,你说这个东西能值1元?事实上,这个东西已经超过2元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这2元的定义是谁给出来的?莫名有种智商税的感觉……买1个还行,冲着这个狗狗看着还挺逗,2元买个开心无伤大雅,那么富豪追捧,重仓购入,那就是真的有门道了。

比如下面这位:

马斯克(图片来源:网络)

先不说数字货币这个东西到底价值几何,外国定如何,但是在中国,关联这个数字货币的交易,是不被允许的:

2017年9月4日,七部委发布《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封杀“代币发行融资”,禁止ICO的同时,将为虚拟货币提供交易、兑换、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也列为禁止项。

这个态度很明显:中国金融环境现阶段,不允许虚拟货币进行人民币交易。

说明从国家层面,对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是不承认的。

而实际上,在中国对比特币进行买卖,炒作,持有的所有人,都是需要通过将人民币转换成美元,并且在境外的交易平台上实现的,所以才说是灰色行为。

至少在中国,很明确的,虚拟货币,数字货币,是灰色资产定义。以后会不会发生改变不好说,至少当前,这个属性定义对于中国国内的经济和货币环境而言,是很明确的。

图片来源:网络

三、投资、炒作和持有数字货币,最大的风险在哪里?


其实说风险大小,不管是有没有接触过了解过数字货币的人,能够耐心看到这里,其实也应该有所感觉了。

数字货币,虚拟货币这东西,本身来历就很可疑,就算有价格表现,有流通市场,哪怕就算是商品吧,这个商品本身都存在信用背书缺失,缺乏“托底”保障,谈风险,其实不对,因为本身就是风险,更不用说关联的一切交易,流通,价值变化,包括所有投资行为最关键的,兑现。

如果非要排个风险等级,那么这个兑现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有资本运作和金融基础的人都知道,资本价值炒作其实对象都是价值炒作载体,不重要,什么郁金香,藏獒,股票,房子,其实只是金融游戏里面的估价对象,特别是拼市场情绪和有庄家做局的金融货币游戏,收割与被收割,套现离场是重点。

关键是,比特币这样的数字货币,虚拟资产,在任何经济学意义上都是不合理的存在,反而席卷了世界的财富,拥有万亿美元的资产市值,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合理的事情。

就好比早已习惯物理学定义并且长时间适应的人,突然有一天让他发现,水往高处流这样不符合逻辑的事物一样。

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资产,数字货币,能够存在十几年,价值表现如此突出,认可度如此高,绝对没有表面上看得那么简单。

与其说虚拟资产,数字货币是一个游戏,一个骗局,甚至是一个阴谋。

不如说是一场对于全世界人性的考验,就问这么一个问题:

在中国,如果你能知道某个股票,或房价吧,在未来50年以后会崩盘,那么崩盘以前49年,因为价格泡沫产生的钱,你会不会去赚?

这就是一个很人性的问题了。但是也说出了比特币的核心风险:

从人类历史总结出来的经济学,金融领域的常识来看,数字货币,虚拟财产,是一个实打实的击鼓传花游戏,和庞氏骗局一样,总有一天会崩盘和结束,但是在结束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会相信自己就是最后买单的那个人。

被浸泡在价值增长和丰厚价格泡沫里面的人,是没有理性可言的。

这不是什么道德批判,事实如此,别的不说,谁买个房子,持个股票,会希望价值贬损出现的?

数字货币,虚拟资产,击鼓传花的交易,谈不上风险,因为这个东西,它本身就是不可预计,不可控制的风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符合投资的属性:风险越高,收益越大,对应的亏损也一样。

数字货币,虚拟资产,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范围最大,体量最大,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风险投资。哪怕是泡沫,在泡沫破碎以前的价值变化,也绝对是冲破天际,无可比拟的。

这就像硬币的两面,真正的财富,真金白银的背面,或许就是数字货币。

图片来源:网络

四、深度,关于数字货币的金融逻辑的几个大胆猜想


1、数字货币,尤其是鼻祖代表比特币,或许是一个实验:

“比特币,是预示未来货币形态和体系的实验”

2、比特币,或许是人类经济最终实现一体化的功能尝试或预演?

关于“比特币”的功能:在2008金融危机和程序存在传统货币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比特币提供了克服法币先天缺陷的一种崭新思路和选择;

3、关于“比特币”的“开源技术”的意义:“比特币的开源本质决定了它不会成为未来世界的唯一货币”。能被替代的东西,就没有绝对价值,只有相对价值,究竟是时代的特定昙花一现产物,还是未来的趋势,现在来说,还言之尚早。

4、溯源这个事情,虽然对市场没有意义,但是对于数字货币的价值背书来说,非常关键。

究竟是一个闹剧,还是阴谋,又或者革命,说不清楚源头,一切都没办法尘埃落定。

5、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于比特币的定义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这一点很值得思考:相比于其他对数字货币默许或者观望的态度,中国对于比特币的交易限制,更像是对国内资金和群体的一种限制保护,事实上,不是还是有20多万人,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交易吗?虽然这样的交易没有保障,但是事实上也没有达到上纲上线的违法定义。

所以,事实上国家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还没有尘埃落定,直接定性。

6、比较主流公认的一种观点:一场泡沫一场梦,比特币最大的流通价值,是世界上各种灰色,甚至是涉及犯罪的黄赌毒交易结算来支撑的,这也是比特币从诞生至今,最真实的流通价值表现,很显然,这种支撑是不可能对应到比特币本身的真实货币兑换价值的,泡沫特征明显,所以价值波动的来源就完全没有可靠的理由。

图片来源:网络

五,写在最后:几个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1、中国境内的投资群体,特别是没有发达金融市场,比如美股,港股,期货交易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建议不要轻易尝试数字货币相关的投资,炒作和持有。

目前数字货币市场极度混乱,成百上千种名称不一,来源不明的币种大行其道,说鱼目混珠都算轻描淡写了,特别要说明的,是存金融资产属性的市场里面,还没有信用背书,也就是没有兑换保障,对于一般的群体而言,绝对不是理想的投资环境。

这是其一。


2、对于比特币有兴趣,那就多做一些功课:

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有大量的炒作和谣言,有成功的故事,也有失败的。

确保你清楚地明白你正在做的是什么,不要冒比你承受得起的更多的风险。这一点尤其关键。

投资也好,冒险也好,适当的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哪怕是赌博,只要能控制,体验的价值都是存在的。

比特币是一个让人兴奋的世界,毕竟价值变化没有任何资产可以相比,24小时不停歇的交易,

但是如果只是在炒作比特币,那么它就和所有金融投资市场一样,是一个复杂而混乱的世界。而在这样的世界里面,想要获利而且全身而退,是很不现实的的事情。

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知,对风险充分掌握以后,什么时候进入都来得及。


3、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因其波动性而臭名昭著,以至于许多传统投资者对此感到害怕。这本身就是对正常投资的一种颠覆,如果接受不了,不建议尝试。


最后以尼采的一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如果你久久地注视着深渊,那深渊同时也在注视着你

这篇文章权当抛砖引玉,写了一点个人拙见和肤浅思考,希望各路大神不吝指教,多多指导。


文章郑重声明:

本文仅作为认知交流和思考分析所用,至于是否正确合理,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

并且熊猫也乐于在财富之路上的一些认知思考和理解和各位分享交流

文章没有任何投资建议和投资引导,投资有风险,都是成年人,风险自担是最基本的价值认知。

以上。

2021年,经济波动和暗流涌动正在恢复平静,但是影响视野的大雾依然没有散去。

预祝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能够心志坚定,做好准备,在2021年实现迷雾冲破,快意逐浪!

文章就写到这里。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够喜欢。

或赞或骂,还请留个声音,求同存异,共同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思考,是对世界的尊重。探索,是对未来的准备。

每个人,都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力,但是时代绝对可以选择人。

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时代,是一个眼界和思维决定的未来。

希望能与有伟大格局和理念的群体同行。

做时间的朋友,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命运的主宰,做财富的主人!

仅以此文,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熊猫地产观,讲究和追求的就是在纷杂繁乱的信息时代,输出一种稀缺,宝贵的经验。

这就是本人自媒体的态度和初心:不做什么大路货,通过写作分享,记录对世界的认知。

熊猫不稀罕吗?你觉得我的文章不稀罕吗?哈哈哈哈……

不当什么专家,也不敢大言不惭说自己高明,只想通过写作分享,心存善念,广结善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