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发展|杭州,保障和优化大学建设用地的土地供给

小编杭州奔跑非常关注杭州高等教育发展,之前写过三篇文章(欢迎浏览与评论

今天是第四篇:杭州,保障合优化高等教育的土地供给

杭州是个好地方,好城市自然房价自然高,高房价带来土地稀贵,稀缺与昂贵。稀缺到杭州原主城区、原萧山区、原余杭区要拿出一块完整的千亩量级的土地都很难;而昂贵就更不在话下,按容积率2.5,分别按楼面价2万来算,1000亩土地价值332亿(计算方法:1000亩*666平米*2.5容积率*2万单价)。加上现在要吸引外省好的学校入驻,还需要把校舍规划和建设好,让校方和学生可以直接“领钥匙”拎包入住,建设千亩大学基本上要100亿的建设成本,加起来就是400多亿;也就是杭州新建设银行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研院、中法航空大学,杭州都基本付出了400多亿的代价。


学校建安成本不可少,主要还是杭州土地稀缺、市场价值太大,带来了高额成本。

好奇青岛竟然提供这么多土地吸引这么多大学分校,但是翻开青岛地图一看,青岛太大了,土地资源太丰富了,环整个胶州湾都属于青岛,杭州也要借鉴青岛这一点,主城没有土地,把郊县纳为区,郊县提供大学用地,再配以轻轨地铁交通配套,对外则统一声称杭州市区提供土地。同时对内已有的大学用地腾笼换鸟,腾出黄金地段的土地。

具体哪些建议呢,来优化高校用地的供给,为杭州高教发展保驾护航呢

对大学实力和诚意进行分层,差异化土地供给

按综合实力排名前十、前20、前30、前50、前100分为A+,A,A-,B,C类高校;按照建设强度/建设诚意,分为并列主校区、分校区、二级学院等类型等(研究生院、高等研究院通常用地比较小,这里不做介绍),按照不同综合实力和不同强度档位,给予不同地段不同面积的土地供给;假设是泛A类学校来杭建主校区、分校区,则在市区(原老城区、原萧山区、原余杭区)好地段划拨千亩土地,B类和C类学校建设二级学院则可以在富阳、临安给予土地。大学确实喜欢市区好地段,但土地稀缺没办法,好的地段只能给好的学校,普通的地段给普通的学校。

对占据城区好地段的普通水平的大学腾笼换鸟

对杭州市区(下沙、小和山)一些实力较为普通的本科高校和与当地产业结合型较弱的高职院校,腾笼换鸟,建议搬到周围区县或杭州都市圈周边卫星城,一方面促进周边区县的经济发展,还能腾出土地空间吸引外部名校。

保留和收储大面积土地为未来高校用地

在城市旧城拆迁和土地征收中,有意识的较大空间的土地有意识的保留和收储为高校用地

郊县建设大学高教园

在富阳、桐庐等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成本较地的区县开辟新的大学高教园,同时完善轨道交通连接主城,(桐庐需要将其纳为市辖区,以扩大对吸引学校入驻的吸引力以及对生源报考学校的城市吸引力),在桐庐变为区之前,以富阳为主。扩大大学用地供应。杭州城市档次比青岛高,富阳临安以及未来变为区的桐庐毕竟属于杭州,只要有充足的土地空间和便利的交通,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