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养老金不够发,为什么还年年涨?

上个月,人社部和财政部印发通知,明确今年养老金将按照4.5%的平均幅度上调。



算起来,这是我们国家养老金的“17连涨”了。


很多朋友就纳闷,不是老说咱们国家养老金的缺口越来越大,未来会不够发吗?怎么现在不控制发放,反而还年年涨?


或许养老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严峻?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1

国家为什么要年年上调养老金?


1、由通货膨胀决定的


从市场以及物价水平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的经济处于持续的增长中,并且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但在正常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肯定都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再加上利率的下行,相关机构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一般还会采取大规模发钱的手段,这些都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


对于老年人而言,就有可能会出现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的现象,为了确保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上调养老金是必要的。



2、由我国养老金机制决定的


我国现行的养老金是有一个具体的计算公式的: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地方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


在经济发展和通胀的背景下,我们的社会平均工资是不断上涨的,因此,只要我们的社保养老金制度没有变化,我们的退休养老金就一定是会上涨的。


所以,不仅仅是“十七连涨”,我们的社保养老金未来还可能迎来“18连涨”、“19连涨”……除非到了真的发不出钱的地步。


然而,现在老人的退休待遇好,能代表我们未来的退休待遇也会好吗?


2

当下养老金的涨,是好事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可以看看隔壁日本。


二三十年前退休的日本老人,生活水平是很好的,因为那时正赶上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周期。


而近些年的日本老人呢?因为越来越长的寿命,加上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养老金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退休了。


这些没有积蓄的老人,要么终身不退休——



要么退休之后,在家里孤独死去——



前车之鉴摆在这儿了,大家怎么还不醒悟呢?


咱们现在养老金之所以还在上涨,是因为大家依然很努力,而且人口增长的拐点还没有到来,人口红利尚在,因此国家财政、国有资本划转也能兜得住底。


可一旦情况出现调转,工作交社保的人越来越少,而退休人数越来越多,超出了这批在工作的人的承受范围,就是社保养老金结余走向枯竭的时候了。


这就好比一道经典的蓄水池数学题:


假设有一个蓄水池,有3根进水管和5根排水管(每根水管大小一样),一边进水一边排水,求蓄水池完全排空的时间。


如果只同时打开3根进水管和3根排水管,水池水位就可以一直保持;


但如果3根进水管全部关闭,而5根排水管全部打开,那水位的下降将是迅雷不及掩耳的,马上水池就会排空。


这就是养老金“蓄水池”排空的基本原理。


因此,现在老人的退休待遇好,绝对不代表未来我们的退休待遇还能好。


相反,现在老人的退休待遇越好,对我们就越不利。


因为未来领取养老金的人,不是现在这批人,而是正在屏幕前的你我。现在越是逐年提高养老金待遇,未来养老金耗尽的年限就越短。


可能等到我们退休,原先预计靠养老金还能吃馒头、喝水,到时候可能连馒头都吃不起,只能喝水了。


所以,朋友们醒醒,别再给自己找安慰剂了。


我们注定是要努力奋斗、靠自己养老的一代,不早做规划,拿什么去保障自己的老年?


• 往期回顾 •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对我们的投资就业和生活有何启示?

负债族到底要如何自救?

打工族,醒醒吧,你一辈子的钱根本不够花

财保语堂专注家庭财务分析,提供保障/养老/教育/理财规划,欢迎关注,觉得有用请点赞。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