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丨两路口宋庆龄旧居:她曾在此保卫中国,如今爱国教育基地

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在高楼林立之下的巷道中,有一栋黄灰色相间的小洋楼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充满了庄肃和典雅的色彩。长久以来,这里一直保持着与外界的紧密联系。作为抗战时期宋庆龄在重庆生活、战斗、工作的小院,这里也是她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的旧址,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如今,占地898平方米,建筑面积665平方米的宋庆龄旧居是重庆市重要的抗战文物遗址,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记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宋庆龄在廖承志等中共人员的帮助下,于12月10日从香港来到重庆。这是宋庆龄第二次来重庆,在弟弟宋子文的帮助下,她住进了两路口新村3号(现两路口新村5号)。此次到重庆,宋庆龄主要是想重建“保卫中国同盟”。周恩来将廖梦醒调来重庆,协助宋庆龄做“保盟”工作。

“保卫中国同盟”是1938年宋庆龄邀请在港中外著名人士发起筹组,同年6月在香港九龙嘉林边道宋庆龄的寓所,由宋庆龄宣布正式成立。保盟的目标主要是鼓励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民主的人士进一步努力以医药,救济物资供应中国,广泛动员和争取海外华侨与世界各国人民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并以援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为主要目标。

重庆是战时首都,在国统区开展“保盟”工作是非常困难,常常遇到国民党方方面面的重重阻力。在“保盟”办事处------宋庆龄寓所周围,常常有特务监视。但宋庆龄毫不退缩,运用她在国际上的崇高声誉,冲破国民党的种种封锁,不断写信与国外联系,报告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争取国际援助。积极组织募捐,赈济难民、伤兵和儿童,组织物资,把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物资和其他救援物资通过种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人民手中,积极介绍和输送外国医生到抗日根据地工作。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月29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走访了这个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陈列馆,重温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上游新闻记者 李化 郭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