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日报:通过超声波来远程控制大脑区域的选择行为

1,JCI封面 | 刘妍/林明焰/郭兴团队报道人脑类器官中靶向DSCAM/PAK1通路或可挽救唐氏综合征皮层发育障碍

来源:BioArt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出生缺陷类疾病。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发生率约为1/800,是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遗传疾病。唐氏转基因模式动物及唐氏流产胚胎标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唐氏综合征患者大脑皮质发育迟缓、分层紊乱、且细胞密度减小,但机理尚不明确。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刘妍/林明焰/郭兴团队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报道了唐氏综合征患者来源的大脑类器官存在皮层祖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皮层神经元神经发生存在缺陷,而通过干预DSCAM基因表达及抑制其下游分子PAK1可挽救唐氏综合征皮层发育缺陷。

阅读链接:

JCI封面 | 刘妍/林明焰/郭兴团队报道人脑类器官中靶向DSCAM/PAK1通路或可挽救唐氏综合征皮层发育障碍


2,通过超声波来远程控制大脑区域的选择行为

来源:脑机接口社区

选择任务和刺激近年来,科学家们已将超声波脉冲导入大脑。低强度超声波无创应用于大脑,可用于调节神经活动,其空间特异性优于其他非侵入性方法。这项技术被认为可以撬开血脑屏障,使药物可以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其他研究已经使用超声波通过增加某些酶和蛋白质的表达来改善痴呆症状,甚至“重启”昏迷病人的大脑。

日前,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希望使用该技术来控制特定行为。通过将超声脉冲指向大脑的特定部位,那里的神经元细胞膜会振荡,激活并影响神经元控制的行为。这项研究表明:短暂的、低强度的超声波脉冲远程传输到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眼动神经回路中,显著影响感知决策。该项研究结果让我们离能够调节特定大脑回路中的非侵入性和可逆的神经元活动又近了一步。

阅读链接:

通过超声波来远程控制大脑区域的选择行为通过超声波来远程控制大脑区域的选择行为


3,原生家庭的真相——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程炜团队揭示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的脑结构基础

来源: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家庭环境与儿童脑结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报道,我国至少有3000万的儿童、青少年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是儿童健康发展的起点与基础,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有怎样的关系?其背后的神经机制是什么?

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青年研究员和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华威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首次在大规模人群中揭开了家庭环境(家庭冲突与父母关怀)与儿童脑结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关系。该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与儿童外向行为问题(如冲动行为)显著关联,同时,与大脑眶额叶皮层、颞中回、扣带回以及前额叶等脑区的脑结构指标也密切相关。该研究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阅读链接:

原生家庭的真相——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程炜团队揭示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的脑结构基础


4,《科学》子刊:T细胞也需要抗“抑郁”!UCLA科学家发现新的免疫检查点,抗抑郁药物MAO-A抑制剂或是免疫治疗药物丨科学大发现

来源:奇点网


5-HT在CD8 T细胞的调控示意图

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改变了癌症的治疗范式。然而,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从PD-1/PD-L1抑制剂中受益。对于那些不应答的患者,我们还需要另辟蹊径,发掘更多的免疫检查点通路和更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Lili Yang团队在Science Immunology 上报道了一个潜在的免疫检查点单胺氧化酶A(MAO-A)。

他们发现,肿瘤浸润性T细胞的活性和细胞中Maoa基因的表达相关。MAO-A抑制剂可以通过上调肿瘤浸润性T细胞的五羟色胺(5-HT)自分泌通路,活化CD8 T细胞,从而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此外,MAO-A抑制剂还可以和PD-1抑制剂联用发挥协同抗肿瘤的作用。

阅读链接:

《科学》子刊:T细胞也需要抗“抑郁”!UCLA科学家发现新的免疫检查点,抗抑郁药物MAO-A抑制剂或是免疫治疗药物丨科学大发现


5,Neurology: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越容易中风,但男女有别

来源:神经新前沿

空腹血糖(FBG)升高是糖代谢异常严重程度和糖尿病控制的标志,与心血管疾病(包括中风IS)的风险增加有关,尽管这种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而且关于这种关系是否因性别而变化的数据存在冲突。藉此,美国布朗大学的Tracy E. Madsen等人在Neurolog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在FBG和IS之间关联的强度和变化轨迹上的性别差异,可能是驱动FBG和IS之间关联在种族/性别亚组中的显著差异的原因。这些发现应进一步探讨,或许能为个性化的卒中预防指南提供参考。

阅读链接:

Neurology: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越容易中风,但男女有别


6,走向自然有助于远离网络

来源:雷雳和学生们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接触自然时间越来越少,与自然的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与网络的关系则是越来越紧密。近日发表在《心理发展与教育》上的一篇研究考察了愉悦追求在自我调节疲劳与大学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揭示该中介作用是否会受到自然联结的调节。

该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调节疲劳越明显,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越显著;愉悦追求在自我调节疲劳与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自我调节疲劳和愉悦追求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自然联结的调节,即自我调节疲劳对愉悦追求的正向影响随着自然联结的增强而减弱。

阅读链接:

走向自然有助于远离网络


7,研究提醒:没事千万别刺激自恋的人,不然后果可能“很严重”

来源:国际科学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见到很多自恋的人。近日发表在《心理学公报》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自恋的人不仅自满,他们还更可能带有攻击性,甚至有暴力倾向。这篇元分析综述考察了自恋与攻击性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刺激他们(或者说挑衅)的状况下,这种联系是否会更强烈。

研究发现,自恋与攻击和暴力具有相关性。其中,与其他人相比,自恋的人与攻击性的相关性增加了21%,与暴力的相关性增加了18%。自恋程度越高,攻击性越强。挑衅是自恋和攻击性之间的一个关键因素,高度自恋的人“脸皮很薄”,在被激怒时容易攻击别人。因此,自恋是具有攻击性和暴力可能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阅读链接:

研究提醒:没事千万别刺激自恋的人,不然后果可能“很严重”研究提醒:没事千万别刺激自恋的人,不然后果可能“很严重”


8,北京大学谢正伟团队在顶刊发布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基因指纹的药效预测新系统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创新药物研发是一个周期长、耗费大的艰难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创新药研发方面仍有巨大差距。近日,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谢正伟团队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了科研论文,揭示了一种基于基因指纹和深度学习的药效预测系统(DLEPS,中文名灵素系统)。和传统的高通量基因标记筛选方法相比,灵素系统同时考虑多个基因指标,精度更高。该系统不需要预先合成实体分子库,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和工作量,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和传统的基于靶点的方法相比,灵素系统更加灵活,仅基于基因指纹就可预测候选分子,可以在复杂疾病上得到更好药效的化合物,更快的找到工具分子,然后通过倒推的方式发现疾病的新靶点,从而实现在药效预测和靶点上开发双管齐下、同步进行。

阅读链接:

北京大学谢正伟团队在顶刊发布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基因指纹的药效预测新系统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当抑郁遭遇脊髓损伤时,抗抑郁药的使用建议

2,脑科学日报:脑垂体也会老化!?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