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玩着就把钱挣了?视频摩旅能走多远?摩旅视频能火多久?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当葛优饰演的汤师爷谆谆教诲县长如何跪着才能挣到钱时,姜文饰演的张麻子县长则果断地将手枪扔到桌上,说:“要站着把钱挣了!”“站着挣钱”和“跪着挣钱”是相对的,是指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挣钱。如今视频摩旅可以说“走着挣钱”,那么骑手们是怎么赚钱的呢?

自1885年德国戴姆勒发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摩托车以来,没人会想到有一天它会成为中国“新文青”的宠儿。“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一部分人驾驶摩托车去追求梦想的时候,而视频则让更多的人分享他们最自由的逆风飞翔。与此同时,这种机车文化和骑士精神构成了一条摩旅产业链。


一、摩旅骑手的故事

如今摩旅的人不少,但只有一部分人边摩旅边拍视频,知名骑手有@女骑士简@流浪吧王温暖@逍遥女摩头@豫小熊带你去旅行@周亿发旅行记@守望者老胡@游牧者之路@老巢摩托@是梦洁啊MJ@@车轮上环球的小白同学等,其中还有不少是女骑手。下面我先给大家讲三个摩旅骑手的故事:

故事一:女骑士简的另类人生

重庆妹子简从2013年毕业后就没上过班,她就一直在路上。那时候还没有短视频,没有经济支持,她就摆摆地摊,打打零工,钱攒够了,继续出发。2019年,她在西瓜视频上注册了账号,既能和网友们分享骑行生活,也有了稳定收入。网友们的鼓励,也给了她更多的信心。她不仅去了西藏、新疆,还走出国门到印度去摩旅。目前简已拥有26万粉丝。

故事二:逍遥女摩头的魔力

陕西姑娘女摩头的经历跟简相似,她先是把工作多年攒的积蓄购置了摩托车等装备,开始只是纯玩,后来也自学做起短视频。这个热爱骑行的90的美少女壮士不仅是一个骑术精湛女骑手,还是一个有灵气的视频创作者,她还广交朋友,时常与其他女骑手结伴而行,使得视频内容更有故事。她还很会挣钱,除了平台收入外,还做虫草代购。目前她有粉丝7.3万。

故事三:带着媳妇穷游的周亿发

云南小伙周亿发是一个优秀的舞者,此前他就把自己的鬼步舞教学拍成视频课程,后来他和媳妇骑自行车旅行,今年他购置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开始带着媳妇去西藏。或许这样的家庭摩旅更有画面感,或许有艺术才华的周亿发制作的视频更精美,有的简直拍成了旅游大片。目前这个优质vlog创作者已拥有粉丝67万,他除了平台收入外还可以在网上卖课。

总的来说,视频摩旅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平台的流量分成,二是代购,三是粉丝的赞助,此外沿途的免费或优惠也能帮助她们节省一些开支。随着竞争加大他们也在想方设法广开财源,比如直播打赏,有的网红骑手还能做点代言。总之要把视频摩旅当作谋生职业还是不容易的,更不用说发家致财了。我觉得心态要好,玩得高级,拍出新意,赚钱自然水是到渠成的事儿。


二、把身体当作媒介

夏日炎炎,正是自驾游西藏的最佳季节,这个时候在川藏线、滇藏线、青藏线上奔跑着无数的摩托车、房车、自行车旅游者身影。在这支自驾游的大军中,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的旅行者恐怕是为数最多的,像风一样自由,才是摩旅的真谛!他们之中有骑两轮的也有骑三轮的,男女老少都有,其中不乏飒爽英姿的女骑士,还有开着三轮摩托带着媳妇的帅哥。

第一代摩旅基本上是自费的,因此除了少数家底殷实者外,大多来自普通家庭和小地方。他们在野外露营做饭,既能节省开支还能领略户外的乐趣。然而,自从有了短视频一切都改变了,骑手通过拍视频可以获得视频平台流量的分成。搞得好的话这份收入可以支持所有摩旅的开支,所以我把第二代摩旅叫做“视频摩旅”。

那么这些骑手是如何走着玩着把钱赚的呢?这钱挣得容易吗?能否完全补贴骑手整个旅行的开销?我给大家细说一下,其实视频摩旅并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样风光潇洒。骑手们白天风驰电掣奔跑在旅途上,晚上安营扎寨做饭,还要编辑视频,一路上并不轻松。作为一名合格的视频摩旅骑手至少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摩旅是一项对骑手体力、驾驶技术和应变能力要求都较高的户外运动,长途跋涉、风餐露宿,不时还会遇到行车故障、恶劣天气的挑战。不过,由于这些年国家在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让自驾游有了基本保障,而随着我国西部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让沿途的补给和救助变得更方便了。

第二,视频摩旅骑手还是自媒体人,他们用视频把旅途风光、个人经历拍下来传到网上,拍得好的话不下于一部旅游大片。女摩头和豫小熊雪困珠孜寺、王温暖骑跨子勇闯丙察察,就连经常倒车等待路上摩友救援的熊倒倒(豫小熊)都成为粉丝追看的剧情。带着媳妇旅行的@周亿发旅行记和老钱三人在藏区捡垃圾,还是一部环保公益片。

第三,除了要满足上面两个条件外,骑手还要拥有各种摩旅和拍摄的专业装备:改装的摩托车、骑行服和头盔、露营的帐篷和睡袋、太阳能电池和电源、做饭用的炊具和餐具,以及各种应急物品和维修工具。视频制作装备就l有高像素手机、自拍杆、360全景相机、无人机等。有的骑手车里还装上音响,一路高歌猛进。总之,同时需要具备摩旅骑行技术、视频制作能力、配套的装备和补给才能上路,摩旅追梦者,你准备好了吗?


三、体验?职业?还是游戏?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尽管不少人有自驾游的梦想,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所限还是无法成行。摩旅骑手们载着他们的梦想出发了,粉丝代入视频中间接实现自己的梦想。摩旅是一种生命体验,加上视频就变成博主与粉丝共谋的游戏,也许有人要问,对于常年行走的视频摩旅会成为一个工作或一份职业吗?

随着视频摩旅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告别朝五晚九的上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靠视频收入能支撑整个旅行开支,除少数知名博主,大多数人的视频收入是不够维持的,于是他们开始拓展其他创收,王温暖卖起家乡腊肠,女摩头做起代购。资深摄影师@守望者老胡干脆在藏区安营扎寨,做起虫草和白菌的电商。

最近,拥有26万粉丝的女骑士简已经停更,由于视频收入减少,视频摩旅已经入不敷出,她要设法做一些别的营收才能让自己继续走下去。这说明一方面随着视频摩旅的增加,粉丝被分流收入在减少,另一方面也说明摩旅视频需要升级迭代,只有拍出更高质量的视频才能引起更多的关注。视频摩旅是当今旅游业的极品,时尚、刺激又极具挑战。

不断有人加入这支摩旅大军,同时也有人退出极耗精力的旅途,目前摩旅人数规模有多大?其中边走边拍视频的又有多少?并没有一个统计。但抖音挑战摩旅的参与人数近33万。在诸多摩旅线路中,进藏无疑是最具挑战和西藏视频的热门线路,从摩旅进藏也可以看出这一新兴行业的走向。公众号村东闲散人对此做了很好的分析:

进藏做视频的第一阶段已经过了,第一阶段主要是满足大众的好奇心,以及大众的情怀寄托,这一阶段是很火爆的,我就见过一个推小车的,他的粉丝热情到在半路节点给他送东西。第一波高潮出现后,很多人看到还可以这么玩,就陆续出现了效仿者,开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进藏拍视频的人,但是同质化的东西使大众感到了乏味;进藏自媒体开始往内容差异化前进,进入了第二阶段,大家都开始找寻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还没有开采过的地方,比如羌塘无人区,这一阶段内容制作上变得越发的精良丰富多样,继续吸引大众的胃口,但是成本越来越高,市场规模似乎见顶;到目前这两个阶段,进藏自媒体基本走了两条路,一条是拍景色拍内容,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第二条,就是讲好个人故事,塑造个人魅力,打造个人品牌。

第三阶段,进藏自媒体的自我升级、融合。个人觉得如果按照前边介绍的模式走下去,这一块很快就会消退下去,因为市场的规模就这么大,你的内容如果只是去满足大众的精神寄托,那理想这个东西说多了也就乏味了,不值钱了,所以我们要开拓其他的维度,融合更大的市场,才会赚到更多的钱。比如进藏自媒体打造旅游路线、西藏特产、文化价值等领域品牌,和当地进行一个融合,才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但是前期一定要注意秩序的维护,否则就会起反作用,损害西藏等地区的形象,比如今年的虫草市场夹杂大量假虫草,扰乱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进藏自媒体不光要看到现在,也要看到未来,更要看到更广阔的市场。

关于视频摩旅,此前我写过两篇文章:视频穷游是为了体验?为了赚钱?还是一场博主与粉丝共谋的游戏?视频摩旅不只是自驾旅行,还是一种身体传播 我认为,视频摩旅能走多远?摩旅视频能火多久?取决于这类自媒体有没有创新,取决于摩旅视频能不能升级迭代,还取决于摩旅生态能否继续保持安全、健康和活力。

关于视频摩旅的现状和未来,您有什么看法也说说吧!

推荐阅读:

知道“凡尔赛”这个梗,但你知道凡尔赛宫吗?

二战时盟军飞机把科隆炸成废墟,为什么唯独没炸科隆大教堂?

贵州旅游最值得去的六个地方

云南旅游必须去的六个地方

夏天穿毛衣还觉得冷的地方,走进甘南藏传佛教最高学府拉卜楞寺

黄鹤楼,一个让李白不敢题诗的地方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