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石曼清末中国行(3)1907年的济南老照片

前言

1902年至1904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以东亚地区驻防旅建筑监察员的身份,被德国政府派遣到中国,在此期间他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6年8月,时年33岁的柏石曼成为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第二次来到中国进行全面考察,他耗时三年,走遍晚清中国的十二个行省,行程万里,拍摄了大量的中国古建筑与景观,此后根据这些照片,他陆续撰写多部相关著作,图游华夏网以其原版照片,按照拍摄地域与时间进行归集解读,与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共同研究。

第3篇行程

柏石曼将其三年的行程在当时的中国地图上逐一标明,从1906年秋到1909年,沿着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几乎走遍了中国,本篇为1907年,柏石曼在济南境内拍摄与搜集的照片。

一、济南城内风光

1、柏石曼站在济南的城墙上,下方的大明湖,风景秀丽,传统的中国庭院,修建在湖畔,古意盎然,远处的历山清晰可见。

2、济南的大明湖,水面如镜,楼阁亭台与高大的树木,倒映在湖中,一人划着盆,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诗情画意跃然而出。

3、位于济南府大明湖东北岸的北极阁,又称真武庙,始建于元代的公元1280年,祭祀着道教的北天之神玄武大帝。

4、济南府学文庙前的棂星门,正中间可以看到一个老夫子模样的人物走了过来,右侧画面则冒出了几个孩子。

5、位于大明湖南岸的贡院,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从明朝到清末,山东全省的秀才就是在这里进行乡试的考场,柏石曼在拍摄这张照片是,吸引了很多百姓驻足观望。

6、柏石曼在济南府的东门外,拍摄了城墙风光,一群洗衣妇人在清澈的护城河旁,洗涤着衣物,从照片中可见其高大雄伟之态,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的公元1371年,后多有修建,1950年被拆除。

二、灵岩寺风光


7、位于济南长清县万德镇的灵岩寺,寺庙始建于东晋时期,历代多有重建,寺后的高山山顶平坦,四周如削,因而被称为方山,又形似玉玺称为玉符山,其下的山谷为灵岩峪。


8、柏石曼在另一角度拍摄的方山和灵岩寺,林中的佛塔为辟支塔。

9、灵岩寺内的辟支塔,始建于唐朝,后在宋朝是重建至今,为八角九层的形制,辟支之名来自梵语,意为“独觉”之意。

10、经过岁月的风霜雨雪,这座宋代古塔除了顶部的塔刹出现了歪斜,其他部位仍然如新。


11、北宋文学家曾巩曾经写有《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一诗:法定禅房临峭合,辟支灵塔冠层峦。轩窗势耸云林合,钟磬声高鸟道盘。白鹤已飞泉自涌,青龙无迹洞常寒。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

12、灵岩寺内的佛像。

13、灵岩寺内的高僧墓地塔林,这里安葬了唐、宋、金、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高僧。

14、唐代的慧崇禅师塔,慧崇以百岁高龄以灵岩寺主持的身份圆寂,此座墓塔修建于唐天宝年间,可惜清光绪十年的公元1884年六月,塔身塌落,柏石曼所拍时已经损毁,1986年国家文物部门进行了整固维修。

三、神通寺风光


15、位于济南历城县柳埠青龙山麓的神通寺,始建于东晋,因开山祖师为僧朗公,初名为郎公寺,后被毁,隋唐时重修,因隋文帝梦神通感应,改名为神通寺,不过此后遇到战火,明朝又重建,清朝时彻底颓废只剩遗址。

16、神通寺遗址内的四门塔,此塔建于隋大业七年的公元661年,是目前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单层佛塔,其四面皆有一处石门,从而被称为四门塔。


17、与四门塔遥相呼应的龙虎塔,其始建年代,塔基与塔身推断为唐朝时期,塔顶为宋朝补建。

18、位于神通寺附近的千佛崖唐代佛造像摩崖石刻。

19、神通寺的高僧塔林。

四、龙洞风光

20、位于济南市历下区与市中区交界处的龙洞山,魏晋时期建有寺院,宋英宗时期建有“寿圣院”,此后香火极盛,成为求雨的主要场所。

21、在龙洞山的鹫栖岩,其上有一座七级石塔,形如西安大雁塔,名报恩塔,始建于宋政和六年的公元1116年。


22、柏石曼在龙洞山的高处,拍摄的峭壁风光,上面依稀可见摩崖石刻,右侧的报恩塔矗立峰巅。

五、长清玉皇庙

23、位于济南长清的玉皇山,低矮的山顶有一座高塔,山坡处的寺观为玉皇庙。

下一期《前往泰安》,敬请关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