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句 |《中庸》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


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第二十章》

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第二十章》

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明然而日亡。 ——《中庸·第三十三章》

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


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第二十章》

别人下一个功夫,自己就下上百个功夫,别人下十个功夫,自己就下上千个功夫。


5.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中庸·第十四章》

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中庸·第三十章》

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7.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中庸·第一章》

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


8.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 ——《中庸·第二十章》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


9.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中庸·第二十八章》

愚昧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行事,卑贱的人喜欢一任己意独断独行。


10.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中庸·第十四章》

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11.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中庸·第三十二章》

人只有在至诚的状态才能明白什么是天命,拥有立足于天下的本领。


12.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中庸·第二十章》

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13.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中庸·第二十六章》

大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14.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中庸·第二十章》

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15.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庸·第十章》

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16.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中庸·第二十五章》

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


17.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中庸·第二十四章》

国家将要兴盛,必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灭亡,必有不合理的情事出现。


18.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中庸·第三十三章》

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1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中庸·第二十七章》

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


20.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中庸·第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2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第二十章》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22.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中庸·第二十九章》

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


2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中庸·第二十一章》

从本性真诚而明晓道理,称之为天性;从明晓道理而生发诚心,称之为教化。


24.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中庸·第十四章》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


25.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中庸·第十四章》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26.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中庸·第二十六章》

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


27.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庸·第十三章》

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28.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第三十章》

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


29.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第二十七章》

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30.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中庸·第三十三章》

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



31.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中庸·第二十章》

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行动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


32.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中庸·第十四章》

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33.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中庸·第十三章》

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


34.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中庸·第二十二章》

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


35.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中庸·第二十四章》

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36.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中庸·第十四章》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37.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礼记·中庸》

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


38.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中庸·第二十六章》

今天我们所说的地,原本不过是由一撮土一撮上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间万物都由它承载了。


39.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


40.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中庸·第二十八章》

蒙蔽愚钝之人,必定自以为是;心智未开之人必定独断专行。生在现今的时代,却一心想恢复古时的制度。这样的人,都会有灾祸殃及其身。



41.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中庸·第二十三章》

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4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中庸·第一章》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43.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中庸·第二十七章》

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


44.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中庸·第二十八章》

虽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45.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中庸·第三十三章》

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46.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中庸·第四章》

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


47.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中庸·第十七章》

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48.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中庸·第十二章》

大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


49.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第二十章》

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50.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中庸·第十三章》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51.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中庸·第二十章》

政事就像芦苇一样,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52.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中庸·第十四章》

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53.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大学·第十一章》

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54.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中庸·第二十四章》

极端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


55.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中庸·第十一章》

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



56.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中庸·第六章》

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显言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


57.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第二十七章》

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58.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第一章》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5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中庸·第二十六章》

天地的法则,简直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诚本身专一不二,所以生育万物多得不可估量。


60.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中庸·第二十六章》

今天我们所说的天,原本不过是由一点一点的光明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世界万物都靠它覆盖。



61.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中庸·第三十章》

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交替光明。


62.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第九章》

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63.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中庸·第二十五章》

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64.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中庸·第二十章》

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


65.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中庸·第十章》

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66.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中庸·第二十六章》

今大我们所说的山,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在上面储藏。


67.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第十九章》

所谓的孝者,是善于继承别人的志向,善于传述别人的事迹的人。


68.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中庸·第三章》

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69.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礼记·中庸》

最高境界的真诚可以预知未来。


70.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中庸·第二十章》

智慧、仁爱、英勇这三者是天下的大德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