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羁绊:世界上只有一个你,放下过去,就是成就自己

文/小知悦读站

近日,败于中国孙颖莎的日本选手伊藤美诚在一次采访红中声称她妈妈是:魔鬼

为啥呢?因为她妈妈对她的是洗脑教育,每天在伊藤美诚在浅度睡眠到深度睡眠的时候,在伊藤美诚耳边说:“能战胜中国的只有你”。

是不是很无语?其实,在伊藤美诚的世界里,都是她妈妈在左右她的思想。

是不是有点可怕!

其实,现在的青少年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是比较多的,那我们又该如果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认识和塑造新的自己呢?

今天让我们来跟随相先生这本《原生家庭的羁绊 :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看见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相先生 著

本书作者相先生真名朱文强,心理咨询师,今日头条、百度签约作者、付费专栏作者,以自媒体账号「心理相先生」在今日头条、百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心理学内容的创作。

他便在书中提出了四种让人摆脱原生家庭羁绊,活出自己的方法,分别说是:

  • 一是和原生家庭分离;
  • 二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 三是建立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
  • 四是到三个人以上的人际关系里竞争。

身处于社会,学会为自己负责,对于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后也要学会放手,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不再依赖父母,不管是在心理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应该是这样的。

不要有那种思想:你为了我而活,我为了报答你而活。


与此同时,一些在原生家庭中受过伤的人,也不要再纠结于过去,等着父母的道歉,这无疑是一种自我绑架。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也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

总而言之,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发展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当然这个情感关系呢,是为了你自己变得更好的一种关系。

一个人走得太过孤独,需要在群体中去学会竞争,更能够发展自己,成长自己。

作者说:“只有在关系中,我们才能活出自己。关系就是大地,只有站在大地上,才能活得踏实。”

让我们来一起来解读关于原生家庭的人际关系,以及后面自己要发展的人际关系吧!


01原生家庭的好与不好,就在自己一念之间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每个人穷尽一生都在极力整合自己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性格。

是啊,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的关系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土壤。

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而一个糟糕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破灭的。

无论哪一种家庭关系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作为在家庭影响长大的我们,学会释怀,学会解放,让自己变得充盈和丰富,然后去获得幸福感。

书中说:“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的理解自己,会给孩子们制造一种匮乏感。”

其实,是让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更没有安全,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相信很多人都被父母的这些话洗脑过:“为你好”“为这个家好”“父母老了,需要有一个人来照顾你,赶紧结婚去”“我不想让你经历我的过往”……

育人先育己”。这句话一直是养育孩子的至理名言。


在父母那个时代,深受一代又一代的教育的延续,没有学会为教育自己的孩子去改变,让一些孩子出现性格问题,从而导致一些“人间悲剧”。

这都需要我们从案例中觉醒,学会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后面自己的孩子负责。

对于自己不要过多苛刻,父母潜意识是爱孩子的,只是方式方法用错了。

社会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在其著作《逃避自由》一书中说过:“人们逃避选择,本质上是逃避选择带来的后果和代价。

对于出生的父母我们没有办法选择,但是,余生可以自己选。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所以,原生家庭的好与不好,看你自己怎么想?


02与自己和解,塑造新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人。只是有人发光发的慢,发得少;而有的人总是群星闪耀,在哪里都是焦点。

但是要知道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心中有热情,不如,让热情的小火苗充盈自己的生活,活出自我。

北大的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老师做了一个对于北大的大一新生和研一的新生的心理调查,得出了一条数据:30.4%的学生觉得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很厌学;40.4%的人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他们觉得不快乐,对生活失去热情,对人生价值迷失。有人将其定义为“空心病”,也有人说可以理解为:价值观缺陷所致的心理障碍

其实,在教授看来有原生家庭的影响在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两代人的冲突,造成孩子童年时期的创伤,也是造成家长心中的困扰和痛苦。


我们每一个人呢,也都是有价值的人,只是能够实现的价值有大有小。

科学家、物理家、化学家、文学家之类的,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他们的价值更大;对于父母子女四种角色,价值更小。却不可或缺的。

所以,就是这么一个独立特行的你,价值大小由自己决定。

自我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请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着一种变强、变好的潜意识,当看见之后,更好地活出自己,人生也将更顺遂。

那怎样才能活出自己呢?

相先生说:“首先就要理解自己,理解自己为什么自卑,自卑背后有着怎样的自我,自我的内在关系是怎样的。其次对这种内在关系进行调整关系改变了,自我就会得以改变。”

其实这里呢,相先生是以自恋和自卑。这两种心理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去改变?

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过度关注于自己,而没有去学会建立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作用大着呢?但也是因人而异的。

学会与自己和解,是能够认识自己,理解别人,且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去活出真实自信的自己。


03人生苦短,活得“不好惹一点”

有句俗话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说的是有一种人,自以为是,总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劝别人善良的人。

我们也可以从侧面来看,做人除了有原则和有底线,真诚以待他人,我们也可以做一个“不好惹”的人,毕竟“人善被人欺”不是空话。

我觉得人这一辈子都在学习和经历,我们想要活得好好的,就要有自己的价值所在,有能力成为更好的人。

在作者看来,凡事都有代价,没有什么是不劳而获的,包括让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所以,在社会压力比较大形势下,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在生活与工作中不能太压抑自己,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弗洛伊德说,“凡是被压抑的,都会以其他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是一种更加丑陋的形式”。

正是一个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更要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细心的你会发现:不好惹的人,太不好惹的人才真实。

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都希望和真实的人交朋友,这是我们基因里趋利避害的本能决定的,一个脾气太好的人往往是不真实是压抑的。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学会教会孩子:

在跟人相处的过程中,尽力做一个真实的人,自己有需求有不满有情绪,都要合理地去表达出来,不是一味地去压抑自己做一个老好人,也不是欺负弱小的“小恶霸”。


04结语

我认为每一个人来到这世间的人都是神圣的馈赠。

罗永浩曾说过:“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

是啊,无论你我的人生如何?来到这世界,世界就多了一个人,给世界增添了一抹色彩。

世上只有一个自己,但是,这个自己不仅是个体,也需要群体一起生活,与人交集。

原生家庭是我们一生的起点,却不是终点。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是由自己掌握的,父母的陪伴最终会退出,后面的路靠自己走。

所以,对于有伤害自己的原生家庭,我们可以做到不怨恨,就足矣。


记住:世上只有一个你,看见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就好。

#心理健康#



我是@小知悦读站,一个爱阅读,爱写作,爱摄影的秃头少女。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