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句 |《汉书》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传·东方朔传》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


2.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汉书·志·礼乐志》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


3.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书·传·傅常郑甘陈段传》

让他们明白违犯强大的汉朝的,即使再远也一定要诛杀。



4.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汉书·传·董仲舒传》

积善在身,就像人日渐长大,但人们却不易察觉; 同样,积恶在身,就好像用火来销蚀油膏,尽管油膏在减少,人们却不易发现。


5. 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汉书·传·董仲舒传》

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


6.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汉书·传·叙传上》

指功业和名望是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弄虚作假得到的。



7.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汉书·传·东方朔传》

失之毫厘,相差千里。


8.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传·郦陆朱刘叔孙传》

对于统治者来说人民是最重要的,而对于人民来说吃饭是最重要的。


9.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汉书·传·司马迁传》

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



10.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汉书·传·司马迁传》

加强自身修养是智慧的象征;乐于施舍是仁德的开端;取舍得当是道义的表现;正确对待耻辱是判断勇敢的标准;树立好的名声是品行的最高准则。


11.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传·高五王传》

办事犹豫不决,反遭受祸害牵累。


12. 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汉书·传·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马匹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是没有力气在路上奔驰的;人没有足够的能力,是没办法使国家强盛的。



13. 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 ——《汉书·传·宣元六王传》

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14.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汉书·纪·高帝纪上》

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就不会取得胜利。


15.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汉书·纪·武帝纪》

仁义之士应为正义不避艰难和危难。



16.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 ——《汉书·传·王贡两龚鲍传》

治理天下者应当想天下人之所想,不能衹凭一己之好恶行事。


17.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汉书·纪·元帝纪》

百姓在一个地方住惯了,就故土难离,这是百姓的天性;亲人能够相聚,是人们的愿望。


18. 丈夫不能再辱。 ——《汉书·传·李广苏建传》

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



19.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传·司马迁传》

钟子期死后,伯牙终生不再弹琴。


2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传·王贡两龚鲍传》

指不同的地方会刮不同的风,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21. 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 ——《汉书·传·景十三王传》

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



22. 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笃;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令倦而不听。 ——《汉书·传·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过去那个时代的官吏清正,所以百姓忠实;现在的官吏贪邪,所以百姓粗鄙。有弊端的政治得不到推行,令人憎恶的法令不会被听从。


23. 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汉书·传·贾邹枚路传》

当其出与不出之际,情况危急到了极点。


24. 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汉书·传·司马迁传》

他侍奉父母很孝,结交士人讲信用,对待财货廉洁奉公,取舍之间重德义,能分别尊卑长幼而有礼让,谦恭自约,礼贤下士,又常常想着奋不顾身,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



25. 辅弼之臣瓦解,而邪谄之人并进 ——《汉书·传·东方朔传》

忠心正直的辅政大臣纷纷瓦解,而奸邪谄媚的小人却一齐得到重用


26.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传·董仲舒传》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空想不如干实事。


27. 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 ——《汉书·传·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腐烂的木头不能做柱子一样,道德败坏的人不能主事。比喻无能、愚昧的人不能起大作用。



28. 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 ——《汉书·传·司马迁传》

就地画个狱牢,也决不愿走进去;用木头刻个狱吏,也决不愿和它对质。指人们对监牢和狱吏是深恶痛绝的。


29. 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汉书·传·东方朔传》

指有才能的人要得到重用才能发挥作用。


30. 机事不密则害成 ——《汉书·传·王莽传中》

指机密泄露,就会造成祸害。



31. 木皮三寸,冰厚六尺 ——《汉书·传·爰盎晁错传》

树皮最多三寸的厚度,冰却可以有六尺的厚度。指做人要懂得谦虚。


32. 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汉书·传·何武王嘉师丹传》

赏罚公平明确,施恩有节度,记录人的功绩,忽略小的过失,因此国家得到治理。


33. 利不十者不易业,功不百者不变常 ——《汉书·传·窦田灌韩传》

没有十倍的利益,就不更换行业;没有百倍的功效,就不改变常规。



34.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汉书·志·食货志上》

一个男子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会有人挨冻,指必须重视衣食的生产。


35. 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矛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 ——《汉书·传·爰盎晁错传》

兵器不锐利,就是把士兵交给了敌人;卒不可用,就是把将领交给了敌人;将领不知用兵谋略,就是把国君交给了敌人;国君不懂择将,就是把国家交给了敌人。


36.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汉书·传·傅常郑甘陈段传》

评论盛大的功德,不应计较细小的过错;推举贤能的人才,就不挑剔细小的瑕疵。



37. 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汉书·传·循吏传》

治乱民就像理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有放缓节奏,然后才能治理。


38.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书·志·食货志上》

士、工、商受到伤害,就会离散,农民受到伤害就会出现国家贫困。


39. 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汉书·志·刑法志》

法令,是用来抑制强暴扶助弱小,是希望人们难以触犯而容易避免。



40.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传·陈胜项籍传》

先下手就能制服人,后行动就被人家制服。


41. 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汉书·传·匡张孔马传》

夫妇之间相处的原则,就是有情义就合在一起,没情义就分开。


42. 天下昏乱,忠臣乃见。 ——《汉书·传·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在天下动荡之时,忠臣才得以显现。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