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到底是业务的“神助攻”还是“猪队友”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好的风控应该是开展业务时的“神助攻”,而不那么好的风控体系,或许会成为业务展开的“猪队友”。金融机构是否能走的长远,短期看业务规模及业绩表现,长期看风控合规等是否收益之间有个好的平衡。

随着监管及市场的调整,P2P基本“团灭”。历经十一年,P2P有过高光有过效益,最后退场时“一地鸡毛”,究其本质或许在于P2P公司的风控,从没有真正被重视过,毕竟在跑马圈地增长业绩的时期,花时间和精力去建设一套符合自身业务的风控体系,是一个不那么划算的举动。于金融机构而言,好的业务助推公司走的快,而要长久的走下去,则需要风控的保驾护航。

网络借贷业务产生的背景

传统银行为什么不去做小额贷款业务?在于成本。小额贷款的风控审批成本,远远大于其收益,不赚钱的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做这块略显“鸡肋”的业务。

银行信用卡忽略的客群。1979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幵始代理外国信用卡业务。从此,信用卡逐步成为银行众多业务中的其中一个。但因为技术、风控等限制,银行锁定的信用卡用户基本是“高净值”人群,如公务员、教师、医生等有稳定收入的客群,而在这些客群之外,还要很多有小额借款需求的客户。

银行“看不上”的小额贷款客群。对于“小额高频”的借贷业务,各个商业银行推出了信用卡。而对于“大额低频”的借贷业务,在银行针对“国企、优质民企”等资质优良的客群服务之外,还有银行覆盖不到(抑或看不上的)需求,如中国4亿无信用卡人群、对流动性需求度远远大于借款成本的小微企业等。

随着技术的成熟,基于网络的借贷,使得资金端的融资成本降低,为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资金端融资成本降低,释放了网络借贷的盈利空间;而有着广大不能靠传统商业银行借到款的借贷需求,则成为网络借贷的另一个支撑点。


网络借贷利率持续走低

在网络借贷初创时期,贷款利率超36%业务不在少数,高利率伴随着高风险。由此引发了不少负面现象(校园贷、暴力催收等),在监管频频出手干预调整之后,不被法律所保护的贷款利率从36%降低到24%,再到现在的4倍LPR(2021年7月20日 一年期LPR 3.85% ,五年期LPR 4.65%)。

短短六年时间,网络借贷业务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了2/3。在这一轮整顿下,P2P已基本“团灭”,走出重围的是持牌小贷贷款公司、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这些金融机构,都选择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根据业务需要,不断建设自己独特的风控体系。使得自身能从行业的初创期,稳步走进上升期。年初针对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反垄断监管,蚂蚁金服推迟上市,对于其它有对于的业务重合的中小金融公司而言,是一个利好。


风控助推业务走的更长远

随着网络借贷利率的持续走低,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开展业务将越来越难。业务部门与风控部门之间的碰撞也在所难免。

业务与风控的日常吐槽:

业务对风控的吐槽

风控对业务的吐槽

高高在上、不懂业务
不贴合市场、过于保守
效率太低
……

只顾业绩不顾风险
无知者无畏
自己领功拿高奖金,出了事儿拉风控垫背……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三道防线”是效率、成本最优的风险管理架构。(风控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业务部门、第二道防线风控部门、第三道防线内控审计部门。)

风控三道防线

好的风控,应比业务更懂业务,基于大数据的风控应有预测性及前瞻性,能帮助业务更好的规划并开展业务。根据大数据风控的历史交易数据建模,数据挖掘,能科学的对所开展的业务进行新的业务机会发现,及时调整风控政策,指导业务方向。

风控要做业务的“神助攻”,而非“猪队友”。这需要借助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应用,持之以恒并不间断的创新和实践,迅速发现业务新机会,快速分析行业动向做出想对应的风控策略。

举报
评论 0